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外国人名字翻译是由新华社垄断的,为什么要翻译成很多奇葩的名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rty-qwe-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空对空讨论不好

举个例子吧:

美国著名投资者Soros 国内媒体一般翻译为“索罗斯”

然而新华社旗下的参考消息等报纸则一直特立独行的翻译为“绍罗什”

据新华社译名室介绍,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

Soros是匈牙利裔匈牙利语里的这个词就读作“绍罗什”

不过这个译名一直遭受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的“围攻”

使得新华社最终被迫放弃

另外还有一位塞尔维亚网球选手Djokovic

新华社将其翻译为“焦科维奇”而非通行的“德约科维奇”

道理很简单:在塞尔维亚语里 Dj算一个字母 不能拆分

补充一下:塞尔维亚语里的Dj 应该是这么写的:

Ђ ђ (西里尔字母塞尔维亚语大小写)

Đ đ (拉丁字母塞尔维亚语大小写)

Djokovic的塞尔维亚文拼法应该是这样的

Новак Ђоковић (西里尔字母)

Novak Đoković (拉丁字母)

但普通翻译者只懂英语 看不出问题所在


user avatar   zhong-ren-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有些“奇葩”的译名,可能是故意被译成“奇葩”的,这样一来能让大多数人觉得这个名字的主人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外国人”(即黄种人以外的人),以免产生歧义。

举例来说,有多少不熟悉历史的中国人会觉得“张伯伦”是个蓝眼睛黄头发的白种人?

如果你不知道彭定康是谁,说他是个中国老人你信不信?

回过头来说特朗普。虽然在这个信息时代,几乎不会有人不知道特朗普是谁,长什么样子,但说“川普”同“特朗普”,我认为后者更容易同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总统的形象,即类似“一个高个子、蓝眼睛、黄头发,长得跟中国人一点也不一样的人”建立联系。

大约“特朗普”这个译名不是很能体现出这种感觉,那么好,我们换一个人。

文翠珊女士


文翠珊女士,单看这个名字,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名字的主人应该是类似以下这种形象?



如果答案是YES的话,那么很遗憾的告诉您,“文翠珊女士”,其实是她: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她,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女士。

“文翠珊”这个译名就是由“新华社垄断”触角触及不到的香港特区翻译出来的。当初卡梅伦刚刚下台,我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游字新闻,说“文翠珊”如何如何,搞得我一头雾水,心想这个人究竟是谁啊,怎么搞到英国去了。后来是看到了带视频的新闻才知道,原来文翠珊女士就是特蕾莎·梅女士。


我觉得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新华社翻译的外国人名虽然有时可能做不到“信达雅”,但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认知,还是比较贴切的,至少我本人听到“唐纳德·特朗普”同“特蕾莎·梅”的时候,脑中浮现出的第一反应,这个名字的主人的形象与他们的真实形象是类似的。而直到现在,我都是强制自己在脑中把文翠珊女士和英国首相以及其真实的形象挂钩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user avatar   suyikong-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为了方便了。

外文姓名和地名的官方(新华社译法)是按照译名从主和音字对照原则进行翻译的,这样虽然死板,但能让一个有译名相关经验的人看到译名就可以知道原名(最低也能知道发音),看到原名就能知道译名,大大降低阅读者(而不是翻译者)为了理解这些名字所需要付出的工作量

如果为了“碰巧”的音近或者个人趣味而放弃标准,翻译时倒是爽了,阅读或使用译名的时候就要被逼死。

举一个非常类似的例子。

我因为某种需要,得将大量的台湾地名英文化。

最初用的地名版本是一个老美做的,他理所当然地用了威氏拼音表示所有的地名。美国人嘛,读汉语拼音很难的。我觉得虽然难读,但是知道转换规律之后也就还好。

这时候一个台湾朋友看到了:

他:你怎能把五股(五股区,新北地名)拼成Wuku嘛!
我:五股不是Wuku是什么?
他:Wugu啊?
我:?Wugu不是汉语拼音吗?你们不是用威氏拼音吗?
他:威氏拼音是啥?
我:???

这一查,发现台湾官方已经在2008年,把拼音基准从威式拼音改为了汉语拼音。

我谔谔,那既然如此就改了吧。改了挺好,省的费力去想该怎么把汉语拼音转成威式拼音了。可一会儿一看,又不对了。

我:你们不是用汉语拼音了吗,怎么台北还是Taipei,基隆还是Keelung?最可恨的是,明明新竹是Hsinchu,为什么新庄子(桃园地名)又变成了Xinzhuangzi?
他:那些写的习惯改不了了嘛……所以我们规定,县市级以上行政区划的英文写法按国际管用方式(=威式)译写。
我:那比如说,新竹市下属的竹北市,字面意义上明明是“新竹北部的城市”,结果按照这个规定,一个写作Hsinchu,一个写作Zhubei,对不上了啊。
他:这没办法嘛……

我又谔谔。

可这还没完呢:一会儿一看,又不对了。

我:你们怎么能一个单词里每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都大写?!而且为什么有些道路名这么写,有些又不这么写?!
他:不知道啊。
我:所以你们是怎么学的汉语拼音……
他:我们没学过啊?
我:……那你们怎么做转写?
他:没有固定原则,注音符号我们也不用了,英文是怎么习惯怎么来啊。
我:………………………………

最后,我崩溃了。

我:那我该怎么搞清楚这些地名究竟该怎么转?
他:你可以去查内政部的网站啊。每个地方会决定自己的地名的英文转写该怎么写,然后在上面登录。
我:如果没登录呢?
他:那你就随便呗……
我:……………………

搞了一圈之后,我看了一下地图上的上千个地名,委婉地告诉台湾同胞:虽然我是大陆人,但我觉得威式拼音挺好。你要愿意去改,你就自己去吧……

你看,由于缺乏规范、或者由于采用混合规范,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困扰。因为台湾地名、路名规范不统一,所以最坏情况下,每个具体地名的查询,都要去查某个官方网站(幸好地名还有个官方网站;姓名呢?香港恨不得每家报纸都有一个姓名译名偏好,怎么办?),在这上面将浪费大量的精力。如果你是有相关领域了解的人,搞清楚这些东西(比如特朗普、川普、床破)或许还会容易一些;如果你本不了解这些,看到这一堆名字就要昏了头,都不知道这到底是几个人,何谈转换、使用?


user avatar   hupulanqiufanyit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虎扑NBA的译名确定流程吧,本文由虎扑“译名办主任” @钟觉辰 三猎 所著。

虎扑原文链接


2014年初起,我开始参与虎扑的NBA新秀译名确定工作。前段时间,虎扑在重做虎扑选秀,问了我一些人名的翻译。@棒棒木有糖 说要给我送个篮球当酬谢。我想想自己其实也只做了一点点微小的工作,酬谢什么的着实不好意思,但人家也是一片心意,何必拒绝。想来想去,干脆写篇文章,聊聊NBA球员的译名,跟各位球迷普及、分享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心得。这样一来,收份礼物也就不那么受之有愧了。


另一方面,最开始主动参与译名确定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翻译篮球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大量既有的人名翻译有着大大小小的错误。而这么两三年下来,通过跟虎扑的合作,把住选秀和NCAA两个入口,在新球员译名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就把这篇文章当作是阶段性总结好了。


译名标准化首先面临的问题是:


一,球员姓名要不要音译?二,如果要翻译,是否要标准化?


答案并不像看起来那样绝对。比如说,台湾的纸媒会用译名,但在解说时基本上都直接用英文发音来称呼。包括百视通有几位解说,印象中也用英文名。而在香港,译名往往不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我是维基百科的执行编辑,在编辑时常常发现香港用户在选择译名用字时比较随性,没有统一标准。


这两个问题确实可以讨论讨论。不过译名标准化有一个强大而充分的理由:大陆的正式出版物——因其意识形态的特点——对格式的标准、规范、前后照应一致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想要把我们热爱的篮球运动抬高到庙堂之上,在未来呈现更多关于篮球的出版物,那么必然要对译名加以规范。这项工作早晚要做,那自然是早做为是,否则很多问题一旦约定俗成下来,到后来就积重难返了。


那么,球员姓名音译的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译名的标准并非是信达雅。信达雅本身是严复先生在文学翻译中提出的标准,但在翻译理论也对此有过批评、挑战和发展,且这一准则能否推广到商业翻译等意译的其他领域都是个问题,跟音译更是两回事。


其次,译名的标准也非是读音上的“像”。因为“像”本身就是个说不准的概念。比如说意大利语的r,即俗称的大舌音,在习惯普通话音系的国人听来,不像拼音的r,更像是l;法语、德语的r,即俗称的小舌音,也不像拼音的r,更像是h。可是有一些语音学训练和基础的人,会觉得这组日音在听感上是类似的。再举个例子,英语中的ch,国际音标为/tʃ/,那么到底是用拼音的ch声母(/tʂʰ/)还是q声母(/tɕʰ/)去对译?哪个更“像”?不同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


所以,球员姓名音译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在译名方面,国内最权威的机构是新华社译名室,基本所有译名都以新华社为标准。译名室在1993年出过一本《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2006年又出了修订本。我们可以通过本书对译名的确定,来认识人名翻译的标准。


在书末附录中有一部分是译音表,如下图。


可以看到,译音的确定是以音节(及闭音节末尾或辅音丛中的辅音)为基本单位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对应的音译汉字,并基本上都做到一一对应。


对应关系才是音译的重要标准。正如上文所说,如果仅以听感相似为标准的话,实际上会有很多的外语音节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音节。比如Gordon,第一个音节为/gɔ(r)/,在普通话中可能像拼音的ge,也可能像拼音的guo,那么到底用那个汉字呢?歌?格?戈?哥?葛?果?郭?锅?对一些吴语区同学来说还可能是“高”……现在好了,就明确规定,/gɔ/、/gəu/一类的音节都用“戈”。反过来,你看到译名中的“戈”,也就知道原文是/gɔ/、/gəu/,而不是/gə/或单独的/g/(这两者都是“格”)。而音译汉字的选择,则兼顾相似(即上文说的“像”)、系统性和用字。相似不用说。用字,一方面是在拼音音节已确定的情况下选择简单易读、比较适合用于名字的汉字,另一方面,如果有的拼音音节,所有的汉字都不适宜用于人名(如gei只有“给”,kei只有“剋”,zei只有“贼”),就选用别的相似程度稍差的音节。


至于系统性,则跟语言、尤其是语音的系统性有关。最典型的例子是英语中的/r/,其发音跟普通话的r是一致的。然而英语/r/行的字,译音表中统一使用l声母。因为英语中的/r/,可以后接的元音非常多;而汉语的r,能接的韵母特别少,倒是l声母能配的韵母相当多。这样一来,虽然英语/ru/、/rɔ/音节分别对应了“鲁”、“罗”,不如“茹”、“若”更相似,但却跟/ra/、/ri/、/rai/对应的“拉”、“里”、“赖”同出一声母,在系统上显得更整齐。而拼音的r则去对应英语的/ʒ/行,两者读音近似,且能接的元音都不多,再加上用拼音的sh对应/ʃ/行,正好相互呼应。


这里给各位列一些读音类似、经常混淆的音译汉字。


“韦”对应/ve/、/vei/、/we/、/wei/,如韦斯特(West)、韦德(Wade)。“维”对应/vi/,如维多利亚(Victoria)、维兰纽瓦(Villanuewa)。“威”对应/wi/,如威金斯(Wiggins)、威尔金斯(Wilkins)。


“迪”对应/di/,如迪克(Dick)、埃迪(Eddie)。“蒂”对应/ti/,如蒂格(Teague)、斯科蒂(Scottie)。


“弗”用于词首辅音丛的第一个/f/,如弗朗西斯(Francis)、弗林(Flynn);也用于/fə/、/və/,如艾弗森(Iverson)、弗农(Vernon)。“福”用于/fɔ/、/fəu/,如霍福德(Horford)、福克斯(Fox)。“富”用于/fu/,如富尔克斯(Fulks)。


“西”用于/si/,如西蒙斯(Simmons)、赫西(Hersey)。“希”用于/hi/或/ʃi/,如希尔(Hill)、希勒(Shearer)。


“利”用于/li/,如利文斯顿(Livingston)、芬利(Finley)。“里”用于/ri/,如里德(Reed)、格里芬(Griffin)。


“罗”用于/rɔ/、/rəu/,如罗德曼(Rodman)、德罗赞(DeRozan)。“洛”用于/lɔ/、/ləu/,如洛伦岑(Lorenzen)、丹吉洛(D'Angelo)。


“艾”用于/ai/,如艾弗森(Iverson)、艾萨克(Isaac)。“埃”用于/e/,如埃迪(Eddie)、范埃克塞尔(Van Exel)。


(不过有趣的是,有些时候,书面用字会跟口头读法不一致。比如说Iverson,都写成“艾弗森”,但都念成“埃弗森”;McGrady,不少人写成“麦蒂”,但大多都念成“麦迪”。)


简单说说NBA球员译名确定的过程。


首先,拿到一个名字,要先确认这家伙是哪国人,该国的母语和官方语言是什么。因为很多时候,在两种的语言中会存在拼写形式完全相同的两个名字,但它们的读音是不同的。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Gobert。最开始很多人都质疑,为什么要翻译成“戈贝尔”,不应该是“戈伯特”吗,最后一个t跑哪儿去了?其实很简单,这家伙是法国人,而法语单词末尾的爆破音基本上不发音,所以“戈贝尔”就是正确的翻译。


是个很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会有很多人习惯把非英语的名字按照英语习惯进行拼读。比如早年间有把Bargnani错译成巴格亚尼的,正确翻译是巴尼亚尼,gn在意大利语和法语中是一个二合字母(Lovergne翻译成洛韦尔涅也是一样的道理)。还有j字母,特别需要注意,在英语里念/dʒ/,比如Jack(杰克);在西语里就是/x/,比如Jose(何塞);在立陶宛语里就是/j/,比如Jonas(约纳斯);在法语里就是/ʒ/,比如Joffrey(若弗雷)。


说起来,足球领域的译名在这方面做得好得多,可能是因为足球强国比较多,使用诸多不同的语言,不像篮球世界,美国一枝独秀。比如把Villa译成比利亚,Hazard译成阿扎尔,James译成哈梅斯。我觉得放在篮球界肯定会被乱来一通。当然,也有把van Gaal译为范加尔这样的错误,正确的译名应该是范哈尔。)


球员是非美籍球员,那么还要确认名字的拼写。英语中的所有字母都是没有附标的,极个别有附标的也都是借词。所以NBA过去在球衣上印名字时,都会略去外籍球员拼写中的附标,这一情况似乎到最近几个赛季才有改变。比如老鹰施罗德的新秀赛季,用的名字是Schroeder,后两个赛季才变成了Schröder。又比如鲁代日的球衣上印的其实是Rudež,而非Rudez。


而这些附标,其实对名字的读音影响巨大。比如南斯拉夫出身的Divac和Kukoc,分别译为迪瓦茨和库科奇。你或许会奇怪一个c怎么有两种译法。答案是,后一个名字应该是Kukoč。因为没有恢复原始拼写而错译的名字非常之多。比如Turkoglu,至今仍被翻译为特克格鲁,但实际上应该是Türkoğlu,土耳其语里的字母ğ一般不音译出来,所以如果仔细听英文解说,念的也是TURK-ah-lou。还有Varejao,翻译成瓦莱乔,但其实葡萄牙语里是Varejão,带一个鼻化标记,所以应该是瓦雷让。还有前段时间一个新秀名,Timothe,刚开始定的是蒂莫特,后来确认其是法国人,拼写成Timothé,末音节是开音节而非闭音节,就应该翻译成蒂莫泰。


(还有的语言,并不使用拉丁字母,因而在罗马化时可能有多套方案。比如之前一个俄罗斯新人,名叫Mykhailiuk,查《人名大辞典》查不到,就来问我。其实就是转写方案不同,转写成Mikhailyuk,词典里就有了。)


确定完国籍、母语和拼写后,就开始翻《人名大辞典》。


为什么要翻词典,而不用上面说的译音表呢?


因为比较快……


英语是门比较特殊的语言。大部分欧洲语言,从拼写即可推导出词的读音,但英语不行,拼写跟读音的对应非常混乱。一个老笑话,大意如下:有人在乡下小酒馆吃饭,看到菜单上写着ghut,问这是什么玩意儿,老板说是鱼肉嘛。那人就说,鱼肉不是fish吗,怎么变ghut了。老板说,怎么不是ghut了,你看,enough的gh,busy的u,action的t。所以英语人名,对着拼写往往琢磨不出读音。甚至有的拼写还有不同的读法。


此外,有的名字有约定俗成的译法,不符合译音表的标准,甚至远离实际读音,但沿用至今。最著名的莫过于John翻译成“约翰”了(很可能来自德语的Johann),其他还有Paul(保罗)、Peter(彼得)、Ford(福特)等。还有一部分名字,在印欧诸语言中是同源的,或者是《圣经》里的名字,那么这些形式相同、在不同语言中念法不同的名字,有可能会共同使用一个同样的译名。


还有一些用字是译音表里没有的,但实际上也很常用。比如“麦”,译音表里没有,但Mc-或Mac-(爱尔兰语和盖尔语的姓氏前缀,表示“……的儿子”,类似Johnson中的-son)习惯上都翻译成“麦克”(或“麦”),如McMahon(麦克马洪)、McCoy(麦考伊)、McGinnis(麦金尼斯)。又如“思”,译音表里没有,一般用来对译英语中闭音节末尾的th,如Keith(基思)、Duckworth(达克沃思)。还有英语中名字首的Wh-,有时也会跟W-做区分,比如Wittman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威特曼,而Whitman才翻译成惠特曼。


因为以上种种例外,所以直接查词典,找到已标准化、规范化的译名,自然是第一选择。


那么,词典上实在没有对应语言的对应人名,该怎么办呢?


那就辛苦了……


说起来,这种情况还真不少。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有好多人的姓氏带着明显的外国印记,但人却是地道的美国人,说流利的英语。他们的姓氏,往往既不按祖上的母语念,也跟英文拼读习惯不同,甚至很多人都是依着自己习惯瞎念,跟本人念的都不一样。在这方面,波兰裔无疑贡献巨大:球员Szczerbiak和Przybilla不过是开胃菜而已,教练Krzyzewski和记者Wojnarowski直接让人只能改称Coach K和Woj。我甚至看过某个电视节目里大家直接打电话给Woj求教其名字的念法。


实际上,这种奇怪的名字还不可怕,因为长成这样,让译者自然提高了警惕性。可怕的是一些跟英语拼写完全没啥两样的名字,却也会蹦出古怪的念法。比如Battier,你以为他是巴蒂尔,其实人家是巴蒂埃,是法语式的念法(类似珠宝品牌卡地亚);比如Robert Horry,你以为他是霍里,其实人家的h不发音。


总之,这种时候,最忌的是“望文生译”。举几个反例吧。Shaquille,这其实是个阿拉伯名字,因为奥尼尔母亲这边有阿拉伯血统(沙克给自己孩子取的也都是阿拉伯名字),念的时候是shə-KEEL,拼写中的u其实不发音;但到中文里,就硬是译出了一个“奎”字(吐槽一句,这个错误的译名影响力太大,后来直接收进《人名大辞典》修订本里去了)。Cousins,不知道怎么就翻译成了“考辛斯”,差得太远了,不禁让我想起某年全明星赛上黄子忠把Bob Cousy念成“鲍勃·考西”。Hinrich,翻译成“辛里奇”真是让人无力吐槽,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海因里克”。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是听,到YouTube上去找球员视频,比赛中解说会喊球员的名字,另外在个人采访的开头,记者往往也会念出其全名,后者更加清晰。当然了,光听,不一定能听对,最好是有一点语音学和国际音标的基础,这样才不会漏掉发音中的细节。比如我曾经跟人争论Rajon Rondo的念法,发了个视频过去,里头的j念的是/ʒ/,也就是法语的j字母;但那人死活听不出来,就是因为对这个英语中罕见的音位不熟悉,缺乏语音学的基础。


听完之后,最好再找一找书面材料。NCAA和NBA球队每年都会出媒体手册(Media Guide),上面会用美国人习惯的注音系统来给一些生僻的或外国的名字注音,解说就照着这个念。如下图:



这样一来,听到的材料跟看到的材料相互参照,然后再去查译音表,差不多就能确定球员的译名了。最后还要注意一些特定格式。如某些名字要连写,像Van Horn写成范霍恩,Van Breda Kolff写成范布雷达科尔夫。还有名字之间的符号,Michael Carter-Williams应该写成迈克尔·卡特-威廉姆斯,中间的标点不能乱用(吐槽一句,中间全用“-”的不正之风大约是新浪带起来的?我估计是过去的小编找不到“·”在哪儿……在键盘上数字1左边)。


当然,有时候,两个人都严格按照以上步骤来做,也会翻译出略有差异的名字。比如英语中,非重读音节的主元音会有明显的弱化,像Shaquille,重音在第二个音节,第一个音节弱化,就念成了shə-KEEL,那么最后是按读音的ə来翻译,还是按拼写的a来翻译,不同人看法会不同。还有一些长名字中反复出现的“尔”,可能也会被省掉其中几个。这都是很正常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NBA球员的名字翻译是非常混乱的。老球迷们可能还记得,Deron Williams在NBA中文官网上最开始是叫“狄龙”,Francisco Garcia则被称为“贾奇”。直到现在,许多球员在虎扑、腾讯、新浪等不同网站上还用着不同的名字。我刚才随手点开新浪的森林狼队名单,就发现三个错误:Rudež翻译成“鲁迪兹”,搞混了塞-克语的ž和z;Nemanja翻译成“内马尼加”,j在塞尔维亚语里应该发英语的y;Tyus翻译成“泰尔斯”,“尔”字本只用于r和l。


包括沿用下来的许多名字,其实都存在问题。最常见的是弄混了音近字,比如Malone本应作“马隆”,Pippen本应作“皮彭”。还有一些是审音的错误,像Kemp应该是“肯普”,Kamp才会是“坎普”;又或是Hayes只有一个音节,当译作“海斯”而非“海耶斯”(包括“贝叶斯公式”,其实就是“贝斯”)。


其实吧,这种错误和不统一的情况,即便就这么放着不理,也不会有什么干系,地球照样在转,球迷照样在喷。但我就是个爱较真的性格,所以在给虎扑做兼职的时候,就跟@阿凡 提了提意见。我很清楚,像大O和里克·巴里这样追求完美的家伙在生活中特别招人烦,队友们免不了暗中计划把他们套上麻袋揍一顿,但幸好,情报团的诸位前辈并没有那么暴躁,而是用认真来对待我的较真,不觉得校对译名是什么不打紧的事情。再加上虎扑有可能是最好的NCAA区,从大学球员和新秀开始,牢牢检查、确认每个译名,成果就是最近这两三年,新球员译名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user avatar   calista-78-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奇葩吗?

我们先来看三个嘤文中的常见人名:

Robinson

Jackson

Wilson

分别译作鲁滨逊,杰克逊,威尔逊。

看起来很正常dei不dei?而且大家看到的第一眼就会想到那个哔了星期五的:

唱跳rap俱佳偏偏就是不会篮球的:

巴黎和会上屁事不行bb第一名的:

这都是新华社垄断的结果。

可是你要是不按标准自己xjb乱译的话……

就会出现:



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滑稽)。

所以现在你还觉得垄断没好处吗?



关于哔了星期五,可能是我没说清楚。《鲁滨逊漂流记》里没有h,不要带坏小朋友。评论有个老哥帮忙指出了,感谢:




再补充一个:阿玮的奶奶

Amazon=亚马逊=阿嬷逊


user avatar   li-liang-96-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常凯申威武,蒋介石瑟瑟发抖


user avatar   yunfo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不要只玩梗嘛。我来正经回答一下问题:

元老院的“恶”,大致上和我们这个位面的殖民帝国们所做的恶是差不多的,之所以元老院能比殖民帝国们好看一点,是因为元老院的“善”比它们是要高出不少的。但是既然问题问的是“恶”,我们就只说“恶”——


1.带有殖民意味的倾销:

糖业战争,以及正式进入广州后带来的小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2.奴隶贸易:

夸克穷的奴隶贸易的专利权证书,前往马尼拉完婚的贵族私生女唐娜玛丽娜·德·阿雷利亚诺小姐的遭遇。早期的生活秘书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奴隶贸易。

3.武装侵略他国领土:

典型如济州岛。同人里就更多了,但没转正不拿出来说了。

4.文化侵略:

借灾荒趁机传播天道教,张教主和崔道长干过的事都不少。当然这种文化侵略带有一定启蒙性质,但此处只谈“做了哪些恶”。

5.滴着血的原始积累:

天地会趁风灾吞并小地主和自耕农土地;赵引弓的蚕吃人;薛岗村的集村并屯。

6.挑拨战乱:

在登莱之乱趁火打劫的发动机行动;插手东南亚诸国的战争;官方同人里还介入了日本的岛原之乱。

7.海盗式的直接掠夺:

西班牙盖伦和部分地区的合理负担(在抢劫盖伦船的过程中还用了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化学武器)。

8.制毒贩毒:

张道长的土制吗啡,工人们的可卡因精力茶。

不过这些罪名,也要看历史的进程,毕竟我们这个位面的灯塔诸国也是干着这些事一路走过来的,如今人家不还一样是人类文明的典范、世界历史的灯塔么。大英……呃,美利……呃,元老院,对尔等落后民族小小的征服,算得了什么?


user avatar   wen-xu-2-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闲话一句,其实研究抗战还是多研究敌后为好,正面战场是很伤人自尊的。只有在敌后战场上,你才能感觉到中国人绝不比日本人差,你才能感觉到国家和民族仍然有着蓬勃的朝气和无限的可能。

——— 山高县


user avatar   fa-lan-ke-qiang-qi-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汉语、普通话、国语、华语、中文之间有什么区别和关系?对应的英语分别是什么? 
  如何评价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 
  如何用英语写出具有东北味儿的文字? 
  如何通过阅读英文网站提高英语水平? 
  如何评价斯蒂芬金作品的文学性? 
  如果评价《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 
  "century"为什么翻译为「世纪」? 
  如何地道地翻译这句话? 
  如何评价新华社评论《无论快播是否有罪 都要对「狡辩的权利」报以掌声》? 
  有哪些令人发指的翻译?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王冰冰?
下一个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禁止刑讯逼供?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