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答一下。
日语假名的顺序都是按梵语字母的顺序来的,梵语音韵学可是很发达的。日语的音读当时都是懂汉语、懂音韵学的知识分子带回去的,所以汉字发音,包括入声这种东西肯定会尽量保留,绝不是随便空耳。
最开始的音读,入声字也是读闭音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tsuchikiku的(见日语维基)。但是声母和元音方面就无法保证了。日语音系本来元音辅音数量就少,广韵36个声母,上代日语算上浊音只有14行假名,必然会有合并。
那时は行还不读/h/,读/p/,没有/h/这个音位,所以软腭擦音舍掉了擦音性质,选择了か行が行作音译。
同时因为は行读/p/,现在读/h/,所以本该读/p/的现在日语都读成了/h/。
当时日语没有塞擦音,所以“精清从照穿床”全部并入了さ行。
另外日语本身经历了au和ou变oo,ei变ee的音变,所以“操”从さう变成了soo。
介音(拗音)日语本来也没有,就是为了音读汉字才加入的。由于假名遣改革,kwa gwa这类合拗音也消失了。
/m/韵尾最初也是以む表示,比如“三”就是さむ,变成さん也是之后发生的。
后鼻音ng读长音不知道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不过吴语也有不少n韵尾脱落的现象吧。
/p/入声现在日语也不在单字出现了,原来是有的,“十”是じふ(zip 当时じ还没发生颚化)/中古音zjip,还是比较还原的吧?
“合”这个字最开始是がふ,随后变成了gau,然后因为au变oo的音变,变成了goo,面目全非。所以由于各种原因日语出现了一堆韵部读oo,ee的字。
想到的暂时是这些,应该make sense吧?
想起来严博士做过一个视频中古音声母和日语对比的视频,可以参考一下
http:// c-h5.youku.com/co_show/ h5/id_3901370?f=3901370&x#vid=XMTMxNzAwMD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