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举的 하나시 -> 한 시 属于韩语固有数词本身的变化,并不算系统的音便。不过,我可以借此机会总结一下韩语和日语中系统的音便现象。这里说的“音便”含义非常广,凡是我见过被称为“音便”或“音变”的现象,我都包括进来了,尽管其中有些现象我认为叫作“音便”并不恰当。下文中,我可能不注意“音便”和“音变”两种写法的区分,所以就请不要挑这个刺儿啦。
我能想到的可能被称为“音便”的现象有三种:
1) 题主所说的语流音变,即特定的音在语流中相遇时,发音与拼写不一致的现象。这是纯粹语音层面的现象,与词法无关。
韩语的语流音变非常丰富。初学韩语者在前三课学过了韩语的元音、字首辅音、字尾辅音后,会感觉韩文真的像它宣称的那样“科学”;但在第四课学习了语流音变之后,就会觉得天翻地覆。韩语的语流音变包括连音、紧音化、送气音化、鼻音化、流音化等等,具体例子在这里就不举了。
与此相反,日语可以说不存在语流音变现象。这是因为20世纪中期推行的“现代假名遣”按照言文一致的原则,把几乎所有与实际发音不一致的拼写全部改成与发音一致的样子了。现代假名遣中仅有的言文不一致之处只有は・へ・を三个助词、え・お段长音,以及个别词中仍保留的ぢ・づ两个假名,而这些都与语流音变无关。在曾经用过的“历史假名遣”中,语流音变现象也很丰富,例如「今日」一词写作「けふ」却读作「きょう」。
2) 复合词音变,发生在复合词的各个成分的边界处。注意这与语流音变是不同的现象——它只发生在复合词中,并不像语流音变那样不受词法限制。
韩语中的复合词音变有两种:
a) 添加ㅅ音:例如바다(海)+ 가(边)= 바닷가(海边)。这种现象的发生并没有规律。添加的ㅅ音会导致后一个词的词首辅音变成紧音,即바닷가的发音为바닫까。在韩国,这个ㅅ会表现在书面上;在朝鲜,这个ㅅ不会写出来,但发音跟韩国一样,也会变成바닫까。另外有人认为,像냉면집(冷面店)这种复合词,虽然在韩国和朝鲜书面上都没有变化,但实际发音为냉면찝,这里집的紧音化也是由于添加了一个看不见的ㅅ造成的——在中期朝鲜语中,紧音不是用双写辅音字母表示,而是在辅音字母前加ㅅ表示的。
b) 添加ㄴ音:例如논(农田)+ 일(工作)= 논일(农活,实际发音为논닐)。这种现象会发生在前一个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i/或半元音/j/开头的时候。拼写上不会发生变化,但发音时会在两个词中间添加一个ㄴ音。如果没有学过这条音变规则,一般人可能注意不到这里添加了一个ㄴ音。但当这个ㄴ音会触发其它音变时,没有学过这条规则的人就会疑惑了。典型例子如낯(脸)+ 익다(熟悉的)= 낯익다(面熟的),它的发音是낯닉다 -> 난닉따,而不是나칙따。
ab) 添加ㅅ音有时会触发添加ㄴ音,例如대(竹)+ 잎(叶)= 댓잎(竹叶)。书面上这个词就写作댓잎,但发音会变成댓닢 -> 댄닙。
日语中的复合词音变有三种:
a) 连浊,可发生在训读或音读词中,例如:ひら(平)+ かな(假名)= ひらがな(平假名),たん(誕)+ しょう(生)= たんじょう(誕生)。
b) 连促,可发生在训读或音读词中,例如:つき(冲)+ こみ(进)= つっこみ(冲进,现在演变成了“吐槽”的意思),がく(学)+ こう(校)= がっこう(学校)。
c) 连声,比较少见,仅发生在音读词中前一字以鼻音结尾、后一字以元音开头时,例如:はん(反)+ おう(応)= はんのう(反応)。
这里,音读词中的音变其实是介于复合词音变和语流音变之间的——它并不是发生在词与词之间,而是发生在字与字之间;但是它又只发生在汉字词的字界处,与词法是有关的。
比较韩语和日语的复合词音变,可以看出,日语的复合词音变是会表现在书面上的,而韩语则不一定。
3) 用言活用(即动词、形容词变形)时发生的变化。
韩语的例子比如알다 -> 압니다中ㄹ音的丢失,춥다 -> 추운中ㅂ->ㅜ的变化。
日语的例子基本上就是五段动词的て形和た形,比如かく -> かいて,よむ -> よんで。
在这一方面,韩语和日语一样,用言的变化都会反映在书面上。
总结一下,现代日语中没有语流音变,复合词音变和用言活用都会体现在书面上。
韩语中语流音变、复合词音变、用言活用都有,只有一部分的复合词音变和所有的用言活用体现在书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