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证明 1²+2²+…+n² 为平方数的解只有 n=1 或 n=24? 第1页

  

user avatar   zyy12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写一遍完整的初等证明吧,算是帮xtq填一下情形8的坑. 如果你想了解完整的证明,又懒得看英文文章,那么可以来看看这篇回答.

在这篇回答中,为了方便读者把握整体的证明思路,保证阅读的连贯性,我会适当省略一些较为简单或细枝末节的过程. 如果在阅读中遇到任何问题,恳请在评论区中提出.


先说一下本题的整体思路:按 的奇偶性讨论. 当 是偶数时,运用勾股方程、无穷递降等一系列的理论,这种情况是较为简单的;当 是奇数时,运用Pell方程、二次剩余等一系列的理论,这种情况是较为困难的. 以下是完整过程:

原问题等价于求 的正整数解, 下面按 的奇偶性进行讨论.

情形一, 为偶数时,原问题即为求 的正整数解. 简单分析知 只能形如 , 其中 . 可设 , 则 . 利用勾股方程的结论,可设 , 并分两种情况讨论:

(1) , 相减可得 . 再利用 并简单分析可知 为完全平方数,因此 是完全平方数。方程就化为了 . 由熟知结论,无解.(注:该结论将于该回答的最后证明)

(2) , 相减可得 . 再由 为完全平方数可知 或 . 于是原方程化为了 和 . 由此可以推出 , 得到了第一个解.(注:该步较为简单,读者可尝试自己证明,详细过程将在回答的最后给出)

情形二, 为奇数时,原问题即为求 的正整数解. 简单分析知, 只能形如 , 其中 . 则有 . 下证:Pell方程 在 可表示为 的形式时,只有一组解 .

记 , 且设 , 则 是上述Pell方程的第 组解. 若 , 考查数列 模 的余数可知 . 因此,当 时, 一定可以表示为 , 其中 且 是奇数. 则由Pell方程解的递推性质可知: . 再结合Pell的递推性质, , , 进而 . 因此, .

下面引入Jacobi符号. 为了方便书写,记 . 结合由递推公式给出的 模 和 的余数, , . 因此 , 矛盾!

因此 , 我们便得到了第二个解.

综上,原方程的解只有 或 .


下面来证明情形一中用到的几个不定方程:

(1) . 对该式进行恒等变形,得到 , 因此无解.

(2) . 不妨设 , 则: . 因此 或 . 分别相减,得到两种情况:

(i) , 因此无解.

(ii) , 因此无解.

(3) . 该情况和(2)几乎完全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该情况下最终可得到方程的第一组解.




  

相关话题

  阶乘的概念能否推广到全体实数,甚至是全体复数? 
  一道极值点偏移如何证明? 
  高一没上过竞赛,看了一个月微积分。今天早上尝试后自己推出了球体积公式,大概什么水平? 
  从数学原理上说一说,葛立恒数、tree(3) 等数为什么那么大? 
  请问大家怎么看待北大数院(中心)赵强博士(已毕业)的学术水平,但他为何放弃数学研究了? 
  准高一学生想自学数学有什么建议吗? 
  最难的数学有多难? 
  数学上那些根本没有任何线索提示的配凑构造技巧到底是怎样被发现的? 
  这题怎么写?急!? 
  MIT 学者算出 π=3.115,是 π 的值变了吗? 

前一个讨论
用泰勒公式怎么证明?
下一个讨论
对于高数以及更加高深的数学学习者来说,你们是如何思考并想象数理问题的?





© 2025-04-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