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内的学术氛围到底怎么样? 第1页

  

user avatar   yiwang-er-shen-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csdn上的复制引用贴,再看看现在的国内论坛,看看身边的人拿手机外放的抖音快手。看看国内的学术论文网站居然要收钱才可阅,看看这些所谓的论文内容和质量,再想想这些论文是不是升职职称评级的附带产物?

再看看国外的arxiv.org(著名的庞加莱猜想论文就在这发表)。再看看谷歌的工程师发表的论文,看看国外的技术论坛氛围。

工作中帮我解决问题的,百分之九十九是用的谷歌搜索,剩下的百分之一需要我在百度给我的很多条结果中浪费我很多时间。

无论是教育机制,工具体系,学术认知,求知态度。浮躁的社会环境,已经让大多数人倾向于眼前利益。

论是:中国在学术上的氛围要落后很多。更可笑的是中国的一部分人学术不精还很功利。但更可悲的是很多中国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个差距。

我想有些人没看懂我说的意思,以至于有人说外国舔狗,滚回哪哪。也感谢那些看懂的朋友善意的提醒arxiv不是一个正式的论文发布网站。我为什么特意提到庞加莱猜想的故事?我批评的是复制剽窃,我自己就在csdn发博客。我们国家总体形势是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从疫情防控可以看出。但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我几句话就消失,需要时间的积累。好的做得更好,差的积极改进,这才是世界应该有的样子。

庞加莱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的故事:
1970年,美国数学家瑟斯顿(William Paul Thurston)提出几何化猜想。
1981年,美国数学家理查德哈密顿(Richard Hamilton)首次引入里奇流(Ricci flow)的研究新方法。
2003年,格里戈里·佩雷尔曼(Grigory Perelman)(俄语:Гри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Перельман)在网站arxiv上张贴三篇论文,成功破解了庞加莱猜想。
2006年,数学界最终确认佩雷尔曼的证明解决了庞加莱猜想。
2006年,丘成桐、朱熹平和曹怀东的剽窃风波。

是的,arxiv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学术论文发布网站,佩雷尔曼故意将论文发布到这里。因为他知道这是好多同行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千禧年大奖只会发给最后定论的人。这个奖佩雷尔曼没有拿。

在一个基础学科的圈子里尚且如此,希望这些问题都消失,还回一个清凉。




  

相关话题

  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多属性决策,但是自己之前没学过,看文献也看不懂,到底该怎么学习比较好呀。枯了? 
  《自然》杂志为什么有那么多子刊,定位如何? 
  写不出论文老师下了最后通牒不能毕业怎么办? 
  在优青等人才帽子向海外开放的背景下,无帽子的普通青椒今后将陷入一种怎样的生存境地? 
  如何看待金刻羽《当下时刻,中国如何赢得全球信任》一文中中国应主动向美国提供医疗物资等观点? 
  做科研/学术的人在从事这份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如何看待邢立达因被怀疑「此人是网红,没有足够时间做科研」,申请科研项目遭拒绝? 
  科研到底比拼的是什么? 
  「情侣送礼研究」博士毕业论文引发争议,有网友表示该论文无用,制造学术话语障碍,你怎么看? 
  发不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最关键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此次长赐(EVER GIVEN)号集装箱货轮堵塞苏伊士运河,产生的经济损失应当如何追责?
下一个讨论
C919原定于2014年上半年首飞,2018年交付使用,目前进度如何呢?





© 2025-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