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这篇论文,《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
相关新闻在此:
当时这篇论文引发的嘲讽甚多,很多人认为研究这种用烂了的词根本毫无意义。我记得有个著名的评论说两个没有意义的字能写成几万字的论文,说明研究生教育失败,文科教育都是骗子。但实际上,语言学里研究这种“无用之学”的人很多。比如国外研究well、you know的,而吾国小学尤甚。不能指望所有的学术都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硕士论文本来就做不了什么大题目,就算写出来,十之八九也是虚空,更多的是方法的训练。倒不如这样,选一个材料容易收集、切入口小的题目,反而能够写透。
网民、媒体对“呵呵”论文的嘲讽,体现了一种广泛的轻浮的暴力。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逻辑,不是说你认识那个材料,就可以对研究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