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kipedia中认真阅读完对应语言的词条,比如Russian Language这样的。
之后,尽量把这个词条中每一个你不知道/不了解的外链词条都看一遍。比如French phonology,hiragana,German grammar。一个好的办法是分别搜对应的书写系统、正字法、音系、形态学、语法。浏览一下基本词汇(斯瓦迪士核心词汇表)。当然,也可以找一些其他的资料看,比如去omniglot看书写系统,去Zlibrary/Library Genesis上找本入门书看看语法。
到这里,取决于你对这门语言熟悉与否,时间花费应该在2-10小时。此时你已经可以基本可以和专业是这门语言的本科生在谈笑风生了。
如果你有想深入学习的欲望,就背词汇背例句就好了。同时找一本教科书,对着课文背就行了。同时可以去Youtube上找点视频练练耳朵。这样的话短则三天,长则两周就可以达到A1或者A2,应付个出国旅游还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之后的学习轨迹可能语言学的加成就不大了(悲)但是对一些语言现象的理解,你会比普通的专业生快得多。比如格和性、元音和谐、话题优先、时和体什么的,你的理解会全面深刻得多。不过随着学习的深入,懂语言学带来的加速度会越来越小的。
暂时忘掉“语言学”,像普通人那样学说话。
—— 这是小编与上百位外语达人沟通中,最常听到的建议。
毫无疑问,语言学能帮助学习者更透彻地分析各种语言现象,解释背后的原理和规律性特征。
然而在学外语直到熟练运用的过程中,这些探寻并不都是必要的。尽管有时确实能帮助我们理解,但在更多时候却容易让我们陷入过度“研究”的误区。
笼统地讲“语言学爱好者如何学外语”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
语言学本质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理论学科,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解析描述语言的结构、功能、发展过程,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探索梳理内在的规律。广义的语言学包含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构词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文字学、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众多分支。其中,和外语学习直接相关的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只是应用语言学分支的一个具体研究领域。
如果将语言学整体视为一座山脉,那么“学语言”过程中直接接触到的,或许只是山脚下少量石块堆出的一条小路而已。
偶尔这么试试倒也没坏处,比起完全没接触过语言学的人,确实可能学得更“明白”些。
但若沉迷于用语言学理论解释一切的乐趣,养成逢坑必钻探的习惯,就常会舍近求远了。
当然,如果学习某门语言,本身就是为了追求这种乐趣,只关注过程愉悦,不在乎进度和效果,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如果学习某门语言,是基于应试或实际应用的需求,比如想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具备与这门语言母语者顺畅交流的能力,那就值得衡量下,哪些投入对实现这个目标更有益。
语言学知识对于学外语的人,最切实的帮助有两方面:
除此以外,语言学知识在其它方面的助力,通常是被高估的,例如:
这并不是说,背后的规律不重要。熟练使用语言的人,最终必然掌握很多规律性的东西。
只不过,语言学习本身,更多是在交流互动中归纳和演绎的过程,而不是拿现成理论直接套用的过程;是依靠循序渐进的语料积累,通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学会“如何表达”,而不是必须理清各种概念定义、规则条文,能对每句表达进行专业化的解释描述。
拿英语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最初学到 am/are/is 用法的时候,甚至可能连原形 be 都没见过,不曾深挖过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工,甚至没听说过“动词变位”是怎么回事。
我们最初接触到 go/went/gone, do/did/done 的时候,未必研读过“不规则动词表”,更不曾探究过为什么它们和大多数动词不一样。
而这并不影响,在经过足量的训练后,我们在英语表达中,能熟练正确地运用到这些形式了。
延伸阅读:
曼谷“改名”为 Krung Thep Maha Nakhon 是真的吗?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40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