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互联网上的音韵学讨论中郑张尚芳先生能「一枝独秀」?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en-tong-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张先生的拟音能够在互联网上的音韵学爱好者圈子里流传较广,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

一,郑张先生的拟音比较“全”,常用字不必说,就连大部分生僻字也都拟有上古音,以至于他的古音字表居然占了《上古音系》中大半的篇幅。个人推测这是受到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或者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的影响。

二,郑张先生的字表数字化工作完成的较好,在韵典网、汉典等国内音韵学爱好者常用的工具网站都是唾手可得的,新三家的其他两家中,斯塔罗思京的拟音比较难寻,白一平-沙加尔的构拟可以在维基词典上查到,现在有了“古音小镜”网站,这三家的拟音才终于得以一次看全,然而我想对大部分爱好者而言韵典网估计仍然会是其首选。由于汉语上古音在音韵学中属于比较艰深的内容,而许多爱好者也仅仅是对中古音浅尝辄止,对于如何构拟上古音是并不太熟悉的,这时候郑张先生的拟音作为最易查,也最“全面”的体系,而且观点相对较新,自然就成了许多网络音韵学爱好者们涉猎上古音时的“首选”。

三,新上古三家的观点在国内爱好者圈子里最为流行的自然是用汉语写作专著的郑张-潘体系,毕竟白一平-沙加尔体系的两本专著一本都没有翻译成汉语(沙加尔的《上古汉语词根》倒是有汉语译本,可惜看过的人也不多。个人认为这也是很值得一读的一本上古音著作),斯塔罗思京的《古汉语音系的构拟》的两种译本,上教版的翻译质量比较差,北大版虽然略好,但由于斯氏本人的苏式语言学范式,其论述有点不大容易看懂,再加上最重要的一点——这部书印数太少,现在不太容易获得,我本人是花了不少功夫才用一百多块钱在网上淘到了一本九成新的二手北大版,估计对大部分爱好者来说也只能看pdf。这种情况下,很多爱好者想了解新三家的观点,只能去看郑张尚芳《上古音系》和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这个情况下,郑张拟音自然就一家独大了。

最后是一点多余的话,我个人对郑张拟音“泛滥”的一点看法。郑张拟音流行,有没有好处呢?不可否认肯定是有的,最起码它令上古六元音系统和三等介音后起等观点深入人心,几乎在爱好者圈子成为共识。然而很不幸,由于郑张先生本人的学术硬伤有点多,比如在韵母方面非常粗暴地填补空格,却对声母尤其是复辅音声母的分布缺乏考虑使得其声母系统看起来非常鬼畜。再比如对中古音系的暴力拟合,在给字表进行拟音的时候大概由于工作量太大直接套公式,加上对于一些谐声关系的误判,直接导致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构拟。更糟糕的是韵母对中古音的过拟合,而没有考虑其他一些材料,再分部是分了,放回《诗经》一看,押韵简直是乱到一塌糊涂(对比一下白一平的合乎诗韵的拟音,可以说有高下立判的感觉)……再加上郑张先生生前对自己的系统过于自信甚至可能到了自负的地步,以至于他到最后有些被自己的系统所束缚,对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地认识,会陷入循环论证自说自话的怪圈里……这些毛病也都随着他的拟音传染到了爱好者的圈子里。郑张先生无疑确实是一位卓越的音韵学和方言学者,但是他的系统中那些致命的问题是绝不能忽视的。如果爱好者陷入对郑张先生的盲目迷信,那无非是在王力先生之后又树立起了一座新的“不容置疑的权威神像”罢了,这样的行为大概本身也是有违郑张先生敢于大胆怀疑成说的精神的。如今斯人已逝,在肯定他做出的贡献的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去怀疑,去超越他的理论,只有这样汉语历史语言学研究才能不断发展下去。

我坚信,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过去的权威总是可以被后来者超越的,因为人类就是如此,才不断进步,才从石器时代走到了今天。




  

相关话题

  为何互联网上的音韵学讨论中郑张尚芳先生能「一枝独秀」? 
  为什么「前面的路还长」和「后面的路还长」都是表达的同一个意思? 
  克罗地亚队队员为什么这么多名字以「奇」结尾的? 
  日语受到了中文什么样、多大的影响? 
  有哪些类似于“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的俏皮俗语? 
  如何看待女权主义者在 Steam 坎巴拉太空计划社区中心发表的这番反歧视言论? 
  为什么很多人把“英译中的汉语词汇”误认为是“和制汉语”(例如“物理”和“分子”)? 
  如果给切韵时代的音系做等韵图会是什么样的? 
  日语作为目前语系不明的语言,与周边几大语系、几大语言各有何相似之处? 
  汉字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前一个讨论
元素周期表为什么有「周期」?
下一个讨论
拟声词对于自然声音的模拟在语音学上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