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文系本科期间适合读什么书?拥有多少阅读量? 第1页

  

user avatar   qiao-ke-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题主邀,同时万分抱歉,我看到这个邀请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了,但是一直没有来答,不过也一直没有取消邀请。主要是当时想答,但是出于很多原因,编辑了很久的答案最终变成了草稿堆在这里。如今有些事情也慢慢清晰了一些,也有了较为充足的时间,可以来强行答一次,但是阅历真的很有限,阅读量比起同行更是有很大不足,可能以后来看这个回答会变成笑话,如有专业领域更加厉害的前辈后辈,万望轻拍。

身份(2017.3.2):南京大学文学院大四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已保研本校文艺学专业。

(本回答不考虑语言学,那是另一个世界)

(本回答默认你是想做文学研究,就是说做本专业做的事。如果想用中文系本科经历做别的,即使是作家编辑翻译等等擦边的领域,也不适用于本文。无意歧视,尊重也充分支持每个人来到中文系的不同选择,只是声明一下受众)

(本回答没有书单,想直接看简单粗暴的书单的,移步高票回答)

首先尊重别人给你的书单,但是让它们“仅供参考”

没错,一个前辈甚至是老师,给你一个书单首先肯定是出于他们的阅历之下的“真心推荐”,如果真的是一个纯粹的萌新,没有自己的想法,看这些书单作为起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开发自己的书单,这个时候就要学会主动扔掉大篇幅的推荐书单(但是它们依然存在一定参考价值,不是让你真的彻底无视啊),去创造“自己的书单”

所谓“自己的书单”,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称呼,因为其中甚至不完全包括“书”。这里面的内容,个人觉得其实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研究方向,第二平衡覆盖面,第三个人偏好

首先说研究方向。在此之前提一下,其实这个“适合读什么书”当中,有一些书是你被强制读的——比如说上课提到的一些作品著作,这些你就算为了搞定期末考试论文也必须要读的。而这些东西或许可能与你的研究方向没多大关系(不排除交叉学科或者说比较文学的研究可能,你真要研究这些领域自然会关注,这里说的是作为个体的你可能和这些无关),但是这些基本都是学科基础中的基础,说难听点就是你不会出去要闹笑话那种,这些书往往你上了中文系/文学院,你的课程老师就会给你开书目,没有必要自主选择。这一部分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你有进一步深入某一特定二级学科的打算,这部分可能是基础,但远远不是全部。

这里我说的研究方向指的是你以后有进一步研究的打算(其实这一阶段主要是看你对什么有兴趣),就某一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艺学等)进行系统阅读。如果你到了这个程度还是完全没有头绪,在这里我的个人建议是:翻开你这门课的教科书,把里面提到的作家/作品,以及理论部分所引原著,挨个抄下来列成表,这样一份书单就完成了。(千万注意这份书单绝对不是全部,不要妄想着一份书单能够终结)有人可能觉得这样会缺乏重点,但是这一步的前提是你上过相关课程,或者至少有了前面所述的基础书目书单。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在你已有的可能较为苍白的知识结构中,增加了大量填充物。再说白点,就是你必须能够具体地感知你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底在作品中是什么样的,这样才能够最终反过来从作品中提取、总结一些观点、思想甚至是理论。

然后是平衡覆盖面,这不是让你面面俱到,而是说你需要至少平衡阅读作品理论这两极。作品人人都读,但是文学研究者毕竟是少数,不要幻想自己可以通过纯粹阅读作品阅读甚至“感悟”出什么高端的理论,那样你最多是一个随处可见的文青或者营销号写手。正如法律从业者面对法盲,医疗从业者面对医盲,所谓“理科生”面对所谓“文科生”一样,文学研究这个领域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差距大到了很难用三言两语的“沟通”来解决的程度了(每次假期回家试图给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讲解“我在研究什么”能消耗一个下午还往往毫无成果)。更可怕的是由于人人都会阅读文学作品,人人都会从文学作品中读到点什么,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文学研究的门槛很低,很多人也会以为“我比专家强”系列,这之中可能就包括没有学习过系统理论知识的本专业学弟学妹们(嗯,过去的我中枪了,黑历史)。所以阅读理论书籍,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是你从此从“普通人”走向“文学研究者”的分水岭,也会是你今后做一切研究的起点。

至于作品,我觉得其实不至于有人会认为文学研究不需要读作品,但是常见误区就是理论读多了(或者自以为读多了)就试图彻底脱离作品搞研究。怎么说呢,即使我们这个专业尤其是我即将进入的文艺学离哲学再怎么近,它依然是文学研究,哪怕你选择做文化研究,你对“文化”依然是需要延伸意义的“阅读”的,文学研究绝对不能离开作品。即使这个专业再怎么理性再怎么讲究逻辑,它依旧植根于“感性”的文学作品,这也是文学与科学的巨大分野之一。

最后就是个人偏好,其实这应该是直接决定了你一开始所选择的研究方向的推动力,你不能去强迫一个人读他不喜欢读的作品,也不应该苛求每个人精通一切领域。而一般来说决定一个研究者最终会选择哪个领域来进行研究的,往往也有一定的个人偏好因素,在读书阶段更是如此。在满足文学史上的关键作品尽量覆盖的前提下,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进行阅读,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网络小说,无论是陈年故纸还是影视动漫,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在这个时代,“文学”的覆盖面比大众所想象的要广得多(比如我本人的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动漫文学,现在已经着手在做了,尽管进度缓慢),不要囿于“经典”或者“高雅”之类的冠冕,但也不要被所谓“前沿”迷惑,尽管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读,不管它在纸上、屏幕上还是观念上、符号上。你对作品的喜爱才能最终使你发现前人没有触及的空白和盲点,与其勉强读一些别人喜欢的书,不如去开开心心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当然借用别人的书单去发现自己的爱好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你积累的理论知识和锻炼的研究者思维才是你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而不是你读所谓的“经典”就(或者说“才”)是个“大师”了。如果有人试图用“阳春白雪”来秀优越,不要犹豫直接打脸,他绝对不是一个文学研究者

至于理论,这方面总是很难办,毕竟你说一个初学者让你对啥理论感兴趣。。。是吧,所以理论总体上还是跟老师和课本走比较妥当,但这不是唯一的可能。比如,你对一部作品或者一类作品感兴趣,可以寻找研究它或者至少和它有关的研究著作(包括但不限于文学史、专题研究等),然后寻找这些著作中提到的你觉得有些意思的理论的原作来进行阅读。再比如,你在知乎上/微博上/贴吧上看到了有某些外行跳的有点高看不下去,怒翻理论读一遍然后打脸,感觉成就感满满不是么(当然一般结果可能是你被这些人经验丰富的耍流氓的手段艹翻,然后接着回去苦读,以此循环)

总之其实实施起来很简单,认认真真去读一些老师推荐给你的基本作品和理论,寻找你的研究或者说兴趣方向(你说看下来没有?赶紧退水,还来得及,勉为其难折磨自己毫无必要),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和著作来读,用这种方法生成的“书单”绝无止境,还有可能包括歌曲影视动漫游戏之类的非纸质媒体的作品,但是我相信这样的“书单”对你的提升以及你的阅读感受方面,应该是高于别人硬塞给你的书单的。




  

相关话题

  《觉醒年代》里有什么让你热血沸腾的场面? 
  如何评论高鹗写的《红楼梦》结局? 
  在词汇量并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阅读原版书? 
  如何识别入声字? 
  「的」、「地」、「得」有多重要? 
  孙悟空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2015 年有哪些书让你觉得印象深刻? 
  从整个人类的文学成就上看,李白什么地位? 
  长期不读书的话,会降低表达能力吗? 
  高中生,读了刘慈欣《朝闻道》有感而写,请问大家觉得怎么样?差在哪里。。。?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素食协会的文章《德国禁肉令彰显环保决心,中国的改变或从高校素食食堂开始》?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真实的山西?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