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个游戏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艺术性,一个是技术性。
艺术性就是这个游戏相比于别的游戏的独特之处,技术性就是这个游戏的工业化开发能力。
众所周知,如果独立游戏这两项是八二开,3A大作是五五开的话,那国产手游可能是二八开。
制作人员名单这个东西,主要是为了游戏的艺术性服务的。之所以把你的名字写上去,是因为有你的设计和想法,让这个游戏变得个性鲜明,没了你或者换一个人这游戏可能就大不一样,所以你的名字理所应当展示给玩家。
3A大作的制作人员名单往往特别长,通关界面滚动屏幕都能滚好几分钟,玩家能够看的过来的往往只有Lead xxx或者xxx director,剩下的都是绿叶陪衬。但是这个过程本身也可以展示游戏的技术性,给玩家秀一下:我们项目能管得过来好几百人协作,牛逼吧?
而国内的游戏,虽然技术性占主导,但问题是原创内容的总量太低了。首先就有大量的代码是复用的,一个换皮游戏的一大半代码是买来的甚至偷来的,请问制作人员名单里面程序应该写谁?策划主要工作就是填表,换谁一样填,调调人物名字和数值就能搞定的事,写策划的名字上去也没啥意义。
而比较能展示游戏艺术性一面的美术和音乐,写是可以写,但是不写程序策划光写美术音乐,是不是不给面子过意不去?所以干脆大家都不写好了。
但有意思的是,最后玩家往往能记得的,反而是游戏开发过程里存在感最低的音乐。因为这个东西基本上是纯粹的艺术性,而且不会复用。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产网游很多都是买来的别人的IP,如果不是自己的IP,那写制作人员名单更没有必要。你做了半天,说到底还是用的别人的东西。越是原创IP的东西,会越在乎这个署名权。游戏往往是一个IP产业链的最下游。比如先写书,再拍成电影电视剧,最后再做成游戏,那玩家记住的还是写书的人。
像是国内别的IP产业链更上游艺术形式,比如说电影电视剧、音乐、漫画等等,基本上人员名单就会比较普遍齐全,因为在这些东西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是艺术家的想法起到主导影响。谁导演的这个电影,歌是谁作词作曲的,漫画是谁画的,这些都很重要,直接性影响最终成品的效果和特色,换一个人就是不一样。但是很遗憾,在现阶段的中国,游戏还不是这样。游戏公司跳槽率极高,基本上两三年换一批人,但是做出来的东西还是都差不多,这也说明了开发人员的想法不是游戏成品效果的主导因素。
那么我反问大家了,什么才是主导因素呢?决定我们的游戏要做成什么样,能做成什么样的,是哪些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