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学数学,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总有种“这我怎么可能想到”的感觉? 第1页

  

user avatar   wenabb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答案”的呈现逻辑,不是“思考或发现”的逻辑。

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经常跟新老师说,讲题不是念答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破案类的小说或者《今日说法》之类的节目,会还原侦探或者警方破案过程的:

发现一个疑点→想到一些可能性→逐个验证排除→走入死胡同,重新发现别的疑点,循环→最终真相大白。


练习册的答案,往往就是最后“大白天下”的真相:按照顺序排列好,先怎么样再怎么样,逻辑清晰思路顺畅。
你要是只看这样的犯案过程,你也得苦恼:这警察都怎么知道的?事先在这些犯罪分子身上按了窃听器吗?

但是真正能够帮助新任警察获得破案能力和经验的,是前面咱们说的这个破案过程。
怎么看出疑点?
逐步排查的时候先查哪个再查哪个效率更高?
怎么问口供?怎么确认口供的真实性?
……
这些才是能帮到你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仅仅看一看最终的“答案”,是不够的。



这些事情,在简单题上不太明显,你非常会的题目,往往很容易把这样的过程跳过去。
在你有困难的问题上,才会格外明显。

我举一个最近在想法看到大家玩的“每日一题”吧:
答案可见:Serendipity的想法:默认是正方形[思考][思考][思考]查看图片

很久不碰初中数学的小伙伴们,可能会觉得这个答案简直太奇妙了,怎么能想到这样做辅助线呢?

如果我们还原这个题的思考过程,它可能是这样的:

①把能算的角度都努力算一算往图上标。先尽量扩充已知信息。
比如两个已知角都在直角三角形里,那么他们的另一个锐角很好算。
以及最关键的答案中标上的45°
②直接倒不出来,考虑辅助线:
45°是个非常特殊的角,它是直角的一半。所以想把22°角和23°角拼起来,他们是剩下的一半。于是利用正方形进行旋转拼接。瞪眼法看出拼接后的三角型跟中心三角形瞅着像全等
或者:正方形中这个45°角,一看就是“半角模型”。按照半角模型的思路,旋转三角形得到全等。
——找到全等的对应角之后,本题的结论容易
③确认关键环节:补上全等需要的三个条件、补上辅助线做法所需要的旋转过去的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
④整理,书写完整证明过程。
删掉没用到的试探过程。补齐“一眼就看出来”的倒角的理由等等。

你可以看到——

  • 倒角的方向一开始是发散的,最终找到路径之后,再把不用的砍掉。 而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这个角有用,另一个角没有用”
  • 实际思考过程中,会根据一两个条件(指:想要拼出45°角和另一个45°来相等),先大概找到“看着像全等”的家伙,看看如果他们全等,有没有用,然后再回过头来确认这个全等是不是确实可证的。
    并不会在最开始的思考中保证每一步都很严谨。

用图示来形容这个思考过程的话,大概是这样:

如果我只给你看最后一个图,你当然会觉得“我怎么想不到”啦!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曾经这样形容这个事情:(大意)
你们看到的物理学,是一栋美丽的宫殿。但是这个宫殿搭起来的过程中,是需要有很多脚手架的。搭建完之后,这些脚手架就被拆掉了。于是整个体系看上去很完美,很漂亮。
但是我希望给你们展示,这些脚手架当初是怎么搭的,曾经走过什么弯路,后来怎么知道哪里可以拆除。这个过程才能让你们知道未来要怎么去给这栋大厦继续添砖加瓦。

我非常喜欢这个比喻。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能领会到“答案”和“讲解”的不同。




  

相关话题

  请问这个极限式如何证明?似乎很像带 δ 函数的积分?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对其他学科有哪些实际影响和意义? 
  如何用初等方法证明k阶齐次线性常系数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你做过的最难的题是什么? 
  极坐标下的二重积分,二次积分下每次积分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逻辑学中,前提为假而命题为真的推论如何解释? 
  阿拉伯文是从右往左写,那么阿拉伯人写数学算式的时候也是从右往左写吗? 
  如何评价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叫停女儿奥数? 
  物理系的学生数学学到什么地步合适? 
  数学中,类似 π、e 的独立的常数还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如何从几何的角度说明对称矩阵的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必定是两两正交的?
下一个讨论
假如一个中子由静止状态转为超高速自转状态,它的质量增加吗?惯性质量增加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