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康熙字典:
曱。《字彙補》烏謔切,音押。《字學指南》取物也。與甲字不同。
甴。《篇海類編》士甲切,音扎。
那么普通话里,说是yuē、yóu,应该是当成曰由的异体字,而不是当作单独字位的传承字。
当然,这两个字位也很边缘了。在康熙字典里, 前者属于补遗,后者属于备考,连字义都没有。
至于粤语里的gaat6 zaat6,指的是蟑螂。东南很多方言里都有类似的说法。
温州话是kuɔ1 za8。郑张先生说是胶蠽或胶蚻,并说是闽语影响。(《温州方言志》P26,P268)
我刚问了问两个室友蟑螂怎么说。一个是韶关客家话,音vɔng ts‘at(扎音tsat)。一个是崇仁赣语,音t‘at(扎音tat)。
所以东南方言里,应该有一个意义表蟑螂的蚻字,跟广韵里的蚻(庄母辖韵,小蝉)字音字义都很接近,不过是浊声母。
结论:
曱、甴有三种读法。
一种是普通话里读yuē、yóu。分别是曰和由的异体字。
一种是普通话里读yā。意思是取物,字形是从甲变形而来。
一种是粤语里读gaat6 zaat6。意思是蟑螂。字形来源,估计是象形?没有传承来源,所以应该归入方言俗字。篇海类编里记的音扎,应该就是这个字位。
这三种各有源头,是同形、异音、异义的关系。
————————
这个答案原答于2016年3月21日。近日又有一些人点赞,便补充几句。
「曱」「甴」还有第四种读法,即在上海、苏州一带的吴方言中,读为tsʰoʔ kʰaʔ。本字应为「促掐」。
「促掐」,《苏州方言词典》《上海方言词典》均有收,意为「刁难」、「刁钻」或「难办」。
写为「甴曱」,也是典型的方言俗字。关于方言俗字的概念,可见我
另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