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本人加入知乎所关注第一个语言学方面的问题。最近看到黎良军先生的《湘语邵阳话音义疏证》,其中的考证,p‘au 215本字应为“铺”,可为一说。
邵阳话中“十sɿ 23”和“四 sɿ 35”音近,才用“铺”表示“十”,邵阳南路话(市区话也是)除了“一十”,只代替单说的“十”.如“十五、二十、一百一十”中的“十”不说“铺”。
推测“铺”表示“十”来源于驿站制度。
顾炎武《日知录》:“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故用铺数来表示里程。《拍案惊奇》卷三:“行得一二铺,遥望见少年在百步外。”而邵阳的“铺”的这种用法是进一步的引申或泛化……铺字音如炮,正如无字读做冒,字例少见,可能是汉代鱼部音由*a变*ɔ时的一种现象。
类似音变在邵阳话里还有浮 pau(fu) 23 孵pau(fu) 214鸡。另外今天普通话中“曝光”中的“曝”两读或许是一例。
黎良军. 湘语邵阳话音义疏证,黄山书社2009年,第250-251页.
辫子粉以前顶多荧幕上给人洗脑,现在知乎贴吧上也四处出击,为了打击汉人几十年来重塑的脊梁,把各种汉族英雄虚无化,把汉族领导的朝代抹黑化甚至装做汉粉进吧挑起内讧。
他们从故纸堆里制造无数耸人听闻的“新历史”来欺骗无知历史小白,造谣一句话,辟谣跑断腿,自媒体从明初“朱元璋非汉族”“朱元璋屠苏州”到明末“木匠皇帝爱奶妈”“崇祯冤杀袁崇焕”等等,把明朝描述的宦官专权、皇帝奇葩、厂卫横行、百姓吃土、官员阴暗、军队孱弱。然而“明朝那些事”的一鸣惊人,打破了辫子粉史学界对明朝印象的垄断,大量的历史爱好者纷纷拜读,而心智坚毅者更是撇开满清篡编的《明史》,自费搜阅明朝一手资料,只为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大明,这下辫子粉慌了,开始培植网络写手,费尽心机利用历史资料的垄断力,搜肠刮肚寻找明朝的黑历史。并不管这些所谓的“黑历史”是否符合逻辑,一股脑都发到网上,而民间专业的明朝铁粉不甘示弱,从各种能买到搜到的明史资料里一一反驳。网友们看这些世纪辩论贴津津乐道,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基本功的PK,更是挺起几百年来被强行弯下的脊梁的使命感。辫子粉硬钢不起作用又怕更多的汉人觉醒,就开始扣帽子,譬如“明吹”,要知道一个正常的汉朝粉、唐朝粉、宋朝粉都很清楚,那些披着“明粉”来挑衅的必然是辫子粉,同样,辫子粉也知道自己人人喊打,所以尽可能伪装,今儿是宋粉,跑去唐吧里挑衅,明儿装成汉朝粉跑去宋吧里挑衅,仔细一看,这些都是铁杆元清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