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分析已经有了,上个战争史中的战例:1946年皮定均旅的突围战
1946年8月,皮定均旅,在完成中央军区赋予的佯动和牵制任务后,却深陷30万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然而就是这步“死局”,硬是在皮定均手中实现了“双活”,还走出一个威猛无比的“过河卒子”。
6月27日夜,天降大雨,皮定均命令全旅沿着军区主力突围的西南方向实施急行军,连“皮旅”官兵自己也认为,这是追随军区主力开始突围。但当部队向西南急行15公里以后,皮定均突然命令部队向东折返,于后半夜潜伏回白雀园西南6公里的刘家冲,隐蔽起来。这样一次颇似足球场上的盘带过人,让坚信“皮旅追赶随主力向西突围的”国民党军,一通向西追击到天亮后,仍不见解放军的踪影。
皮旅在刘家冲隐蔽至次日清晨,发现昨夜的运动颇有成效,此时国民党主力已经西移,而当面之敌又在白雀园以东、以北进进清剿,“皮旅”当面的包围已在无形中显出弱点。于是,皮定均抓住这一天赐良机,率领全旅从刘家冲出发,再次向西南方向急进,避开了国民党新13旅在沙窝至余家集一线的堵击后,打入周家山以西阵地。国民党整编第72师闻讯,争调新13旅和34旅一部向易家田地区机动,准备于此地合围“皮旅”。面对新的的态势,“皮旅”于29日凌晨作了一个90度的大转弯,使部队向西南攻击的态势转向正东方向,避开了国民党新13旅和34旅的追堵,经张店插向黄土岗、福田河之间公路,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当地封锁线,再次找到了对手的弱点。随后,“皮旅”智取旗杆店、翻越大牛山、突破青峰岭,于7月10抢渡大别山东陲门户磨子潭,而后开始向东南挺进,察觉到解放军的意图后,国民党迅速调集部队从桐城方向赶来堵截,原实的突破方向由弱转强,于是皮定均继续着他”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的突围思路,再次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开始向东北方向攻击前进,并于7月13日攻占大别山东麓出口处的毛坦厂,从而打开了进入皖中平原的大门.皖中平原地势平坦,交通发达,这样的地形本利于国民党机动兵力合围解放军。“皮旅”官兵扔掉所有包袱彻底轻装,连续5天,以每昼 夜180里的速度飞兵向东,一路夺关斩将,令对手防不胜防。国民党终于知道解放军“兵形似水”绝非只像山间细流遇阻则绕,一旦时机成熟就如铁流倾泻,势不可挡。这就是孙子所说的:“若决积水于仞之溪者,形也。”
7月20日,“皮旅”终于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包围,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这支仅7000余人的部队,转战24昼夜,行程1500余里,以近乎“全身而退”的战绩名垂解放军战史。
手工配张图:
资料来自: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原突围史》
http:// bjzc.org/lib/53/wxls/ts 053030.pdf基本就是以快制胜,这里的快不仅指行军速度快,而且要求军事首脑反应快,情报获取快,全体官兵领会执行上级首长的作战意图快。
部队整体高效的执行力才是战争艺术实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