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的原型,基本上可以认定是宋仁宗年间的士兵起义领袖王则。
王则原是大宋宣毅军的小校,靠宣传弥勒教起兵。
后来,“好汉王则”的事迹和宋江一伙的经历共同进入了民间,在口头上广为流传,成为话本传奇。
在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里,记录了一个话本,叫“贝州王则”,将其归为“妖术类”门下。
它与公案类的“石头孙立”、朴刀局段类的“青面兽”、杆棒类的“花和尚”、“武行者”同时在宋、金时代流传,是当时与“水浒系列”并行的另一个人物短篇。
尽管这些话本今天均已失传,但从王则起兵的史实和据此改编的《三遂平妖传》(罗贯中著二十回,冯梦龙改写增扩为四十回),以及《水浒传》的繁本、简本这些资料来看,无论情节怎样变化多端,王则(王庆)故事的主线却始终只有一条:
不难看出,这个故事和“水浒系列”极为相似,区别只在于他的结局不是招安,而是被剿灭。
毕竟历史上王则其人的下场就是如此。
到了元明时代,稗官们(小说家)着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体——长篇白话(最初还不分“章回”,也不叫“小说”,而叫“稗史”或“才子书”等等),他们需要把各种短篇加以整合改造,才能变成长篇。
于是“王则传”的改编出路就有两条:要么让他一起上梁山,成为头领之一;要么不上,而成为与梁山泊并立的另一种江湖势力。
事实上,这两条路后来在《水浒传》里面都体现出来了。[1]
最终,受招安的宋江等人的故事被演化为文学巨著,而王则的故事其实是被《水浒传》吸收、整合了——
他被分化为王进、林冲、王庆三个形象,甚至武松发配孟州之后的故事(“快活林”和“鸳鸯楼”两个部分),也参考了他的事迹。读者还能从花荣、秦明等人的身上,看到王则的影子。
关于王则与王庆的对应关系,这里举《三遂平妖传》中的两个例子。
书中第三十一回,王则出场时,这样介绍他的来历:
众人看时,却是个有情有分的人,姓王名则,现做本衙排军的人……这王则的父亲,原是本州一个大富户。因信了风水先生的说话,看中了一块阴地,当出大贵之子孙。这块地就是近邻人家葬过的,王大户欺他家贫,挜放些债负,故意好几年不算,累积无偿,逼要了他的地。掘起尸棺,把自家爹娘灵柩葬在上面,自葬过之后,妈妈刘氏一连怀八遍胎……那王则是第五胎生的。临产这一夜,王大户梦见唐朝武则天娘娘特来他家借住……醒来时,恰好妈妈生下孩儿。
(王则)到十五六岁,长得身雄力大,不去读书,专好斗鸡走马,使枪抡棒。……还有一件,从小好的是女色,若见了个标致妇人,宁可使百来两银子,一定要刮到手。其他娼家窑户,自不必说。……过了十来年,把个家业费得罄尽。房子田地,也都卖来花费了。单靠着一身本事,在本州充做个排军头儿。……一有钱钞在手,三兄四弟,终日大酒大肉价同吃。若是有些不如意时节,拽出拳头就打。所以众人又畏惧他,又喜欢他。
然后对照袁无涯本《水浒传》第一百一回中,王庆出场时的介绍:
那王庆原来是东京开封府的一个副排军。他父亲王砉,是东京大富户……他听信了一个风水先生,看中一块阴地,当出大贵之子。这块地就是王砉亲戚人家葬过的,王砉与风水先生设计陷害。王砉出尖,把那家告纸谎状,官司累年,家产荡尽,那家敌王砉不过,离了东京,远方居住。……王砉夺了那块坟地葬过父母,妻子怀孕弥月。王砉梦虎入室,蹲踞堂西,忽被狮兽突入,将虎衔去。王砉觉来,老婆便产王庆。
那王庆从小浮浪,到十六七岁,生得身雄力大,不去读书,专好斗鸡走马,使枪抡棒。……王庆赌的是钱儿,宿的是娼儿,吃的是酒儿……过了六七年,把个家产费得罄尽,单靠着一身本事,在本府充做个副排军。一有钱钞在手,三兄四弟,终日大酒大肉价同吃;若是有些不如意时节,拽出拳头便打。所以众人又惧怕他,又喜欢他。
两者只是略有差异,足以证明人物故事有相同的来源。
再比如,《平妖传》第二十六回,回目名叫《野猪林张鸾救卜吉 山神庙公差赏双月》,这里面负责押解卜吉的两位差人叫董超、薛霸,知州相公托吴孔目命令他们两个在野猪林里结果了卜吉的性命,却被张鸾所救,最后还施了法术,把两个公人撇在山神庙里。
在这里,已经能够看到“王则—王庆—林冲”的对应关系。
说回王庆的部分。
今天繁本《水浒传》中征田虎、王庆的二十回,是明代晚期袁无涯本出版时增插的,这已经是学界的共识。但是,最后加入,并不等于这部分就是最后才写出来。
事实上,“王则(庆)传”早在南宋就有了,《三遂平妖传》就是它的一种发展结果。
在另一个层面上,因为题材极为相似,“王则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和“水浒故事”发生碰撞,在繁本体系内被加入,又删除,再重新插入,同时又被借鉴、借用,发展出新的人物故事。
而在简本系统内,田、王的故事从来没有消失过。
王庆故事在繁本中经历如下:
1、加入。按汪道昆在《天都外臣序》中说,繁本中的田王部分在明嘉靖年间,郭勋的武定本(已失传)中是有的,但是写得很不怎么样。
从现存的简本来看,也确实是这么回事。
2、第一次改写。后来这部分内容被改写成了《水浒传》前十三回中,王进和林冲的故事,可能也包括了武松的一部分故事,所以又被删掉了。
3、再次改写,重新插入。最后,袁无涯出版《水浒全传》时,田、王的故事被全面改写,不仅把和前十三回犯冲的相似情节全改掉了,就是在文学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升,于是重新加入。
目前通行的百二十回《水浒传》(繁本)中的王庆故事,与简本里完全不同。
繁本关于王庆的四回,回目为:
第一百零一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踏春阳妖艳生奸
第一百零二回 王庆因奸吃官司 龚端被打师军犯
第一百零三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第一百零四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而百十五回的简本《水浒忠义志传》中,这四回的回目为:
第九十五回 高俅恩报柳世雄 王庆被陷配淮西
第九十六回 王庆遇龚十五郎 满村嫌黄达闹场
第九十七回 王庆打死张太尉 夜走永州遇李杰
第九十八回 快活林王庆使棒 叚三娘招赘王庆
从回目上就能够看出故事的差异来。
至于把这二十回从简本里拿出来,再度加工、改写的人是谁?
胡适认为是杨定见,聂绀弩认为是李贽,王利器认为是袁无涯,现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冯梦龙。
但这四个人本质上是一回事。
因为杨定见是李贽的学生,他把李贽点评过的百回本交给了袁无涯去出版,而冯梦龙又是袁无涯的好朋友,他本人也非常钦佩李贽。
这四位不仅生活的时代相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很亲近,就连三观也都差不多。
这种情况下,具体是由谁执笔完成了这部分的改编,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
这里特别讲一下《水浒传》的前十三回,也就是从“高俅发迹”到“杨志北京斗武”这部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这部分内容是较晚单独写成的。
这里面,除了“杨志卖刀杀牛二”是原来《宣和遗事》中已有的情节外,其余都是后期原创添加的,而部分情节的来源就是“王则(庆)传”。
这方面证据很多,这里不一一细说,只举一个例子。
侯会先生考证认为,在前十三回中登场的好汉,除了杜迁、宋万之外,史进、朱武、陈达、杨春、李忠、周通、鲁智深、林冲、柴进、朱贵、杨志、索超,这12位的赞诗都是在第三十九回之后才出现,此时智取生辰纲、武松、宋江的故事都结束了。
而其它人,除了从头到尾没有赞诗的十七人(108人中,有出场赞诗的只有91位),都是登场的同时或者紧接着就有赞诗出现。
由此可以推断,前十三回中的这12个人,最初都是在第三十九回之后才登场。
因此,聂绀弩、侯会等学者指出,第十三回末:
且说山东济州郓城县新到任一个知县,姓时名文彬,当日升厅公座。
这里才应该是早期《水浒传》真正的开始。
应该说,前十三回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八十万禁军教头王庆的故事,改编之后,放在了林冲身上,成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形象。
在此之前,“豹子头林冲”只是《宣和遗事》里一个有名无实的人物,他的名字甚至没有出现在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当中。
就是在元杂剧里,林冲也没有任何事迹可循,只有在《梁山七虎闹铜台》一剧中有出场,自报家门说:“从在东京为教首,今来山内度时光”。
前十三回的作者应该是抓住了这句话,借王庆的经历,把这个空壳形象大大地填充,然后升华了。
这部分的另一个功劳,是进一步贬低了高俅的人品,把他变得比简本里更为恶劣不堪。
在简本里,高俅还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为了报答恩人柳世雄,叫八十万禁军教头王庆把职位让出来,王庆不肯,才故意找他的麻烦。
而现在通行本里的高俅,完全是个浮浪破落户,被人推来推去,报恩的情节也没了,可没想到最后居然发达了。
而且不仅高俅坏,连他的养子、府里的爪牙也全是烂人,不仅要霸占下属的妻子,还要置人于死地。
“高俅发迹”和“林冲逼上梁山”这两个故事被放在《水浒》全书的开篇,使得整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大幅提升,定下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基调。
而这两个故事的来源,就是简本中王庆的故事,更远一点的源头,就是王则的故事。
这里再补充一个前十三回是后期创作加入的证据。
容与堂本第八十回《宋江三败高太尉》当中,高俅被押上梁山后的描述是[2]:
高俅见了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猛烈,智勇威严,尽是锦衣绣袄,不似上阵之时,先有了五分惧怯。
然而,到了袁无涯本,这里变成了:
高俅见了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猛烈,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惧怯。
为什么容本里没有林冲、杨志怒目而视的细节?
很可能就因为在最早成书的《水浒传》中,并没有这前十三回,林、杨两人和高俅的冲突不存在,自然也就不会憎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林冲上山之后,没有任何复仇的情节,因为早期故事里,林冲和高俅父子并无夺妻、迫害之仇。
在前十三回加入之后,相应的,这里也做了修改。
所以,为什么袁无涯本要再次插入重新改写的王庆故事,而且长达四回?
袁无涯在《忠义水浒全书发凡》里提过原因:
古本有罗氏“致语”,相传“灯花婆婆”等事,既不可复见;乃后人有因四大寇之拘而酌损之者,有嫌一百廿回之繁而淘汰之者,皆失。郭武定本,即旧本,移置阎婆事,甚善;其于寇中去王、田而加辽国,犹是小家照应之法。不知大手笔者,正不尔尔,如本内王进开章而不复收缴,此所以异于诸小说,而为小说之圣也欤!
就是说,他觉得最早的《水浒传》里面,明明是有田、王部分的,只是因为有人嫌征四寇重复了,又嫌百二十回太长,才删掉,而他要做的,就是把小说原来的面貌重新恢复。
毕竟王庆的故事从来也没有脱离过“水浒体系”,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和面目出现而已。
但是,由于已经有了前十三回,再把简本当中王庆因为误了点名,冒犯高俅,被问罪发配;在快活林开赌局,遇到段三娘被招赘这些情节拿过来,显然不合适了,明显有重复,所以需要全面改写才行。
经过二次改编之后的“王四回”,在内容上和前面王进、林冲、武松的故事已经没有冲撞,可以看成是一个全新的独立小短篇;在文学上也大有进步,很有明代市井小说的风范,因此颇受到胡适等人的认同。
但是这位改写者看上去并不擅长描写战争,通行本“征田王”这二十回里,最出色的部分是李逵梦闹天池、张清琼英梦中配姻缘和“王四回”中的市井风情,分明走的是才子佳人和人情世态的路线,关于战争的描写则乏善可陈。
所以傅承洲先生认为这二十回的改写者是冯梦龙,也不无道理。
注:文中插图出自李云中先生的《水浒全传人物图谱》
202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