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水浒传》中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地方? 第1页

  

user avatar   wa-wa-yu-5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高俅上山看水浒“前十三回后起”假说

看到这个问题下面,好友 @岳麓韶阳 在质疑“高俅被俘上山后,梁山好汉对他的态度有不合理之处”。

最近恰好在思考“《水浒》前十三回后起”的假说,而这一观点正可以解释相关的疑问。

“前十三回后起假说”简述

这一说法最早是上世纪20年代初,由胡适提出的。

他于1920年写了《水浒传考证》,对比了百回本中的王进和百二十回本中的王庆两个故事,并推测说:

我看王庆一段的删去,明是因为王庆已变了王进,移在全书的第一回,故此一大段不能存在。

随后,上世纪80年代,聂绀弩延伸和拓展了胡适的说法。

他研究的是林冲的故事

在《水浒是怎样写成的》一文中,聂先生详细列举了七条,分析林冲故事的渊源和由来,并与王进、王庆两人的故事做了进一步勘比。

他得出的结论是:

最早的水浒本子,当只有宋江、晁盖等人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从时文彬升厅开始的。
以前的那些人物:林冲、鲁智深、史进,甚至杨志在内,都和晁盖、宋江他们没有关系。
……所以以前的差不多十三回,都可能是后加的。

接着,2002年,学者侯会出版了《水浒源流新证》一书,继续发展胡、聂两人提出的假说。

除了深入研究林冲故事,将其发配经历与卢俊义的经历相比较外,侯会最大的创见是指出了在前十三回中登场的14位梁山好汉,出场时无一人带赞诗。

其中,杜迁、宋万两人始终无诗,鲁达、林冲、柴进等人的赞诗与本人首次出场相隔四五十回之远。史进及少华山三人在第二回就已经亮相,但他们的出场诗一直延宕到第五十九回才出现。

故而,侯先生猜测,在今本《水浒》之前,存在着一个“人人都有赞诗”的“带诗本”,故事从今天通行本的第十二回后半回“时文彬升厅”开始。

第一个登场的人物:高俅

《水浒传》前十三回的核心人物有两个,一是鲁智深,二是林冲。

前者故事的主题是“行侠仗义”,后者的主题是“逼上梁山”

这两人一前一后出场,一下子就奠定并且拔高了整部小说的思想基调。

但比他们更早,整个“水浒故事”中最早亮相的人物,不是108位梁山好汉中的任何一位,却是一位浮浪破落户子弟,叫高毬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大有深意的处理。

高俅的出场在全书的第二回。

与之相参照,是《红楼梦》在第二回才由“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在此之前,是以“甄(真)府”的故事为“贾(假)府”做铺垫。

金圣叹在批改《水浒》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的反应更为直接,干脆把原著的第一回改为“楔子”,将高俅设定为全书第一个出场人物,而且在回首批语中,一针见血地写道:

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

可以说,高俅其人的形象和他的发迹史,是将《水浒》的主题做了大大的提升——

他不仅仅是把林冲一个人逼上梁山的罪魁祸首,而且是整个世道混乱的始作俑者,正所谓“乱自上作”。

梁山最大的对头其实是蔡京

假如“前十三回后起说”成立,那么较早版本的《水浒》中就没有“高俅发迹”这一段。

这时我们会发现,摆在大家面前的,仍然是一部完整的《水浒传》,不但108人一个不少,而且故事连贯性也不受影响。

按这个思路来整理《水浒》的情节,会发现梁山最大的对头,是“太师蔡京”

“智取生辰纲”,是因为女婿梁中书要送他生日礼物;

“江州劫法场”,是因为儿子蔡得章听信了手下通判黄文炳的挑拨;

“赚金铃吊挂”,是因为门生贺太守在华州欺男霸女,惹恼了少华山的四人,梁山还因此结识了太尉宿元景;

“智取大名府”,还是因为梁中书上下都收了李固的银子,要置卢俊义于死地。

综上可见,和梁山泊发展有关的几次重大事件,以及晁盖、宋江、卢俊义、吴用等几位重要主角的上山,全都和“蔡京系”紧密相关。

这确实符合北宋末期的社会现实。

太师蔡京是“北宋六贼”之首,曾经四次拜相,任期长达17年,弟弟蔡卞是王安石女婿,任尚书左丞;长子蔡攸也是宰相;三子蔡翛是礼部尚书;五子蔡鞗是宋徽宗附马,真可谓兄弟、父子一门显贵。

“蔡京系”权倾一时,势力从中央延伸到地方,是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金瓶梅》里,西门庆要巴结的对象也是蔡京。考虑到《金瓶》与《水浒》某些故事有相同的来源,我们或许应该相信,在早期《水浒传》中,代表朝廷的最大势力是“蔡京系”。

高俅与梁山的矛盾

在《水浒》中率先出场的太尉高俅,历史上是个并不重要的人物,连《宋史》中都没有单独的传记。

虽然也有昏庸、贪财的评价,但在关于他为数不多的记载里,甚至还提到了一些小小的优点:

比如“笔札颇工”,因此可以担任苏轼的小史(相当于秘书);

再比如发达之后,不忘旧主,对苏家的后人一直很关照。

而高俅之所以名气那么大,以“奸臣”之名传世,完全是拜《水浒传》,尤其是前十三回所赐。

如果去除前十三回,我们会发现,高俅的“恶”以及他和梁山的矛盾只有一处,那就是“高唐州事件”

高唐州知府高廉是高俅的叔伯兄弟,其妻弟殷天锡要霸占柴进叔叔的花园。这反映了一个太尉的权力可以从自身扩大到亲戚,乃至亲戚的亲戚,颇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

但这件事的结果,是殷天锡被李逵打死,高廉的法术被公孙胜所破,自己也被雷横杀死,全家老小三四十口被梁山处斩,家私尽被抄走,很符合梁山“有仇必报”的行事风格。

随后,高俅虽然也大兴三路兵,派呼延灼、韩滔、彭玘前去征讨,但结果只是继续给梁山送人、送马。

如果除去前十三回,我们不难看到,书中关于高俅的“恶”并没有过多正面描绘,他和梁山在高唐州事件上结下的仇怨已经了结,而且梁山方面获利颇多。

除此之外,双方不存在其它的矛盾。

梁山对朝廷高官的态度究竟怎样

宋江对朝廷高官的态度,可以参考第五十九回“赚金铃吊挂”时,对宿元景的态度。

当时宿元景也是被强行邀请(实际上是绑架)上了少华山,宋江的做法同样是把他“扶到聚义厅上当中坐定,众头领两边侍立着”。

然后——

宋江下了四拜,跪在面前,告复道:“宋江原是郓城县小吏,为被官司所逼,不得已哨聚山林,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

打破华州之后,宋江等回到少华山,归还了御香、金铃吊挂、旌节、门旗、仪仗等物,接着——

拜谢了太尉恩相。宋江教取一盘金银,相送太尉。随从人等,不分高低,都与了金银。就山寨里做了个送路筵席,谢承太尉。

当时,宋江虽然已经领了九天玄女“遇宿重重喜”的法旨,但并没有想到这个“宿”就是指眼前这位宿元景太尉。

但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梁山对朝廷高官的态度仍然是恭敬而有礼的,临走还不忘人人送礼物、金银。

这种处理也符合全书对宋江执掌梁山的设定:

能够分清青红皂白,做事有底线。虽然对仇家毫不留情,但并不滥杀无辜。

高俅上山,双方的态度并不离谱

到了第八十回高俅被捉上山时,梁山已经经历了两次不成功的诏安,宋江求降的心情非常迫切,加上两败童贯、三败高俅,又让官府损兵折将,损失惨重,此时,只有靠着良好的态度,才能继续和朝廷搞好关系。

这一段中,宋江对高俅的态度以及所说的话,都是之前对宿元景的升级版:

扶上堂来,请在正面而坐。宋江纳头便拜,口称死罪。
宋江持盏擎杯,吴用、公孙胜执瓶捧案,卢俊义等侍立相待。
宋江开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二次虽奉天恩,中间委曲奸弊,难以缕陈。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

同样,高俅对梁山的态度,也是宿元景的升级版,比如宿称宋江为“义士”,高俅也是;宋江下拜,宿元景没动,高俅则是“慌忙答礼”

然后,面对宋江求降的言辞,高俅的反应是各种指天发誓,对梁山好汉乱拍马屁,又主动提出拿手下当人质——

高某回朝,必当重奏,请降宽恩大赦,前来招安,重赏加官,大小义士,尽食天禄,以为良臣。
若是义士肯放高某回京,便好全家于天子前保奏义士,定来招安,国家重用。若更翻变,天所不盖,地所不载,死于枪箭之下!
义士恐不信高某之言,可留下众将为当。

为了让宋江放心,他又提出带一个好汉回去面圣,梁山派出了萧让、乐和。

高俅又大加保证——

那高俅在梁山泊时,亲口说道:“我回到朝廷,亲引萧让等面见天子,便当力奏,亲自保举,火速差人就便前来招安。”

同时,作为抵押和交换,高俅还把闻参谋留在梁山作为保证。

因此,考察梁山对高俅的态度是否合理,要结合梁山对高官的一贯态度、宋江当时的心态和诉求、高俅的反应及表现等,综合加以考量

在摒除前十三回的情况下,高俅与梁山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他纯粹是慑于好汉们的威严而有所害怕,并不是因为见到了林冲、杨志这些仇家而感到畏惧。

高俅见了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勇烈,智勇威严,尽是锦衣绣袄,不似上阵之时,先有五分惧怯。

如果“前十三回后起”的假说成立,那么,在“高俅上梁山”这一段中,双方的态度总体来说并没有十分离谱。

毕竟一个痴迷于招安,一个执着于活命,言行都有失冷静,表现难免都比较夸张。

前十三回中没有下文的两个案例

如果按今本《水浒》的情节来看,我们会发现,小说最不合理的地方,倒不是梁山对高俅的态度,而是高俅父子逼死林娘子这件事,没有了下文。

我之前曾经在这个回答里,分析过《水浒传》中的复仇行为。

得出的结论是:

梁山好汉完全遵循“有仇不报非君子”的准则,有仇必报,直到把仇人赶尽杀绝,而且无一例外。

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杀了秦明家小,秦明哪怕在续弦再娶之后,仍然不忘此仇,在攻打青州的战斗中将其一棒打死,又把全家斩首。

但是,在前十三回中逼死林娘子、坑害了林冲的高俅父子却得以幸免,高衙内这个角色甚至完全被遗忘了(虽然各种影视作品都没有放过他)。

林娘子当时尽管已经被休,但并未再嫁,鲁智深、武松、史进、李逵等为了毫无瓜葛的陌生女子都能够愤起杀人,林冲对于前妻之死却无动于衷,这样的处理不仅不合情理,也违反了全书“有仇必报”的设定。

事实上,前十三回故事中,没有下文的还有一例,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神龙见首不见尾”。

早在明代,出版百二十回本的书商袁无涯已经注意到王进突然消失这件事。

他在《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中刻意维护道:

不知大手笔者,正不尔尔。如本内王进开章而不复收缴,此所以异于诸小说,而为小说之圣也欤!

这多少有点狡辩的意味了。

小结

对于现在通行本《水浒》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最好的解释就是——

出手撰写前十三回的作者(从其写作水平来看,几乎可以肯定是位文人),曾经打算全面改写《水浒传》,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

因为只要排除前十三回,那么上文中提到的多处不合理情节,都不复存在了。

但同时,《水浒》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境界也要随之下降好几个档次。

或许,按这位天才作者的原计划,王进的后续故事应该还会有所交待,再参考李开先的《宝剑记》,林冲也应该有向高俅父子复仇的打算。

但是,随着创作计划的搁浅,这一切现在都无法看到了。

而袁无涯本为了收拾局面,简单地在高俅上梁山之后,加上了“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这样一句话,让前后故事不至于脱节得太过厉害。

不过《水浒传》前后文笔水平不一的情况,还是无法避免地保留了下来。



又及:关于王进、王庆、林冲故事的联系,可参看我这个回答


2022.3.14


user avatar   yang-yang-59-83-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老枪 @沧海明月 二位邀请。

个人认为,《水浒传》中较严重的一个不合理之处,就是高俅被梁山俘虏之后,宋江以及梁山众头领对待高俅的态度。

有人说,《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观点对错姑且不论,但即使“反贪官”这一点,在梁山第三次击败高俅并将其捉拿之后,也有崩坏之嫌。

话说张顺等水军头领,凿漏了海鳅大船,活捉了高俅及其手下一干将领。

宋江、吴用、公孙胜等都在忠义堂上,见张顺水渌渌地解到高俅。宋江见了,慌忙下堂扶住,便取过罗缎新鲜衣服,与高太尉从新换了扶上堂来,请在正面而坐。宋江纳头便拜,口称:“死罪!”高俅慌忙答礼。宋江叫吴用、公孙胜扶住,拜罢就请上坐。再叫燕青传令下去:“如若今后杀人者,定依军公处以重刑!”

按理说,高俅这种奸佞小人、腌臜泼才,陷害了多少英雄好汉,正应该是梁山革命的头号对象。结果宋大哥对高俅的态度居然如此毕恭毕敬,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然而还有更离谱的,那就是林冲、杨志等人对高俅的态度以及梁山后续的一系列操作:

当时宋江便教杀牛宰马,大设筵宴。一面分投赏军,一面大吹大擂,会集大小头领,都来与高太尉相见。各施礼毕,宋江持盏擎杯,吴用、公孙胜执瓶捧案,卢俊义等侍立相待。宋江开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二次虽奉天恩,中间委曲奸弊,难以缕陈。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高俅见了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猛烈,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惧怯,便道:“宋公明,你等放心!高某回朝,必当重奏请降宽恩大赦,前来招安,重赏加官。大小义士,尽食天禄,以为良臣。”宋江听了大喜,拜谢太尉。当日筵会,其是整齐。大小头领,轮番把盏,殷勤相劝。高太尉大醉,酒后不觉放荡,便道:“我自小学得一身相扑,天下无对。”卢俊义却也醉了,怪高太尉自夸天下无对,便指着燕青道:“我这个小兄弟也会相扑,三番上岱岳争交,天下无对。”高俅便起身来,脱了衣裳,要与燕青厮扑。众头领见宋江敬他是个天朝太尉,没奈何处,只得随顺听他说,不想要勒燕青相扑,正要灭高俅的嘴,都起身来道:“好,好!且看相扑!”众人都哄下堂去。宋江亦醉,主张不定。两个脱了衣裳,就厅阶上,宋江叫把软褥铺下。两个在剪绒毯上,吐个门户。高俅抢将入来,燕青手到,把高俅扭摔得定,只一交,翻在地褥上,做一块,半晌挣不起。这一扑,唤做守命扑。宋江、卢俊义慌忙扶起高俅,再穿了衣服。都笑道:“太尉醉了,如何相扑得成功,切乞恕罪!”高俅惶恐无限,却再入席,饮至夜深,扶入后堂歇了。

以上内容出自《水浒全传》(即百二十回本)。百回本中,干脆连加粗部分林冲、杨志怒目而视的内容都没有,而是写作“高俅见了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勇烈,智勇威严,尽是锦衣绣袄,不似上阵之时,先有五分惧怯”,合着林冲、杨志连“发怒”这种态度都没有了,完全融入了群像之中。

后来,梁山天天设宴款待高俅,高俅三番两次请求下山,宋江等人还去送行。这段百二十回本与百回本也有差异。百二十回本中,宋江还送了高俅一堆金银财宝:

次日又排筵会,与高太尉压惊。高俅遂要辞回,与宋江等作别。宋江道:“某等淹留大贵人在此,并无异心。若有瞒昧,天地诛戮!”高俅道:“若是义士肯放高某回京,便将全家于天子前保奏义士,定来招安,国家重用。若更翻变,天所不盖,地所不载,死于枪箭之下!”宋江听罢,叩首拜谢。高俅又道:“义士恐不信高某之言,可留下众将为当。”宋江道:“太尉乃大贵人之言,焉肯失信?何必拘留众将。容日各备鞍马,俱送回营。”高太尉谢了:“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宋江等众苦留。当日再排大宴,序旧论新。筵席直至更深方散。
第三日,高太尉定要下山,宋江等相留不住,再设筵宴送行。抬出金银彩缎之类,约数千金,专送太尉,为折席之礼。众节度使以下另有馈送。高太尉推却不得,只得都受了。饮酒中间,宋江又提起招安一事。高俅道:“义士可叫一个精细之人,跟随某去,我直引他面见天子,奏知你梁山泊衷曲之事,随即好降诏敕。”宋江一心只要招安,便与吴用计议,教圣手书生萧让跟随太尉前去。吴用便道:“再教铁叫子乐和作伴,两个同去。”高太尉道:“既然义士相托,便留闻参谋在此为信。”宋江大喜。至第四日,宋江与吴用带二十余骑,送高太尉并众节度使下山,过金沙滩二十里外饯别,拜辞了高太尉,自回山寨,专等招安消息。

百回本中则无送礼的情节:

次日,又排筵会与高太尉压惊。高俅遂要辞回,与宋江等作别。宋江道:“某等淹留大贵人在此,并无异心。若有瞒昧,天地诛戮。”高俅道:“若是义士肯放高某回京,便将全家于天子前保奏义士,定来招安,国家重用。若更翻变,天所不盖。地所不载,死于枪箭之下!”宋江听罢,叩首拜谢。高俅又道:“义士,恐不信高某之言,可留下众将为当。”宋江道:“太尉乃大贵人之言,焉肯失信,何必拘留众将。容日各备鞍马,俱送回营。”高太尉谢了:“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宋江等众苦留。当日再排大宴,序旧论新,筵席直至更深方散。第三日,高太尉定要下山,宋江等相留不住,再设筵宴送行。高俅道:“义士可叫一个精细之人,跟随某去。我直引他面见天子,奏知你梁山泊衷曲之事,随即好降诏敕。”宋江一心只要招安,便与吴用计议,教圣手书生萧让跟随太尉前去。吴用便道:“再教铁叫子乐和作伴,两个同去。”高太尉道:“既然义士相托,便留闻参谋在此为信。”宋江大喜。至第四日,宋江与吴用带二十馀骑,送高太尉等并众节度使下山,过金沙滩二十里外饯别,拜辞了高太尉,自回山寨。正是:眼观旌节至,耳听好消息。

综合来看,百回本无林冲、杨志等人怒目而视,但也无宋江给高俅送礼的情节;百二十回本有林冲、杨志怒目而视,却也有宋江给高俅送礼的情节。

但不论哪种版本,都可以视为宋江以及梁山众人形象大崩坏的一回。

杨志对高俅仅仅“怒目而视”倒也说得过去,毕竟高俅只是不让他官复原职而已,谈不上什么深仇大恨。而且三山聚义时,杨志并不责怪晁盖等人劫夺生辰纲令他走投无路,主动提出联系梁山军马打破青州,可见杨志并非小肚鸡肠之辈。

林冲则不同。高俅三番两次陷害林冲,搞得林冲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林冲虽然隐忍,但并非毫无血性,嫉贤妒能的王伦尚且被林冲火并,更何况与林冲有着血海深仇的高俅就在眼前,林冲怎么可能仅仅表现为“怒目而视”呢?可能有人会说,林冲只是对本事、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有血性,对高官则没有血性。然而,林冲一开始遭受陷害时,高俅是他的顶头上司,他顾虑自己的家庭和前程尚在情理之中;如今高俅不过是被梁山俘虏的败军之将,林冲又不归他管,怎么可能如此轻描淡写地忍下这口恶气?还有,此时鲁智深在干嘛?以鲁智深嫉恶如仇的脾气,高俅不死八百回都说不过去。

宋江以及梁山其他人物对高俅的态度也很奇怪,尤其宋江,对高俅几乎是跪舔了。

然而以原著梁山的氛围和义气,大家能不了解林冲的血海深仇,而与之同仇敌忾吗?虽然不一定像杨志、鲁智深等人感同身受,但大家痛恨贪官污吏的心情基本一致。要知道,就连王矮虎这种几乎一无是处的角色都嘲讽过“大头巾”,更遑论关胜、鲁智深、武松、裴宣等一众曾遭到陷害,或对朝廷官吏公开表示过不满的人,可见梁山众人对赃官污吏是何等痛恨。

而且宋江作为大家都推崇的领袖,难道一点都不体察兄弟们的情感么?这未免太不符合宋江的为人。虽然原著也给了“一心只要招安”的由头,但招安也要讲求方法策略,高俅是什么样的人,通过林冲、鲁智深、杨志等人都能够知晓,寄希望于这样一个泼皮无赖,岂不是太执迷、太失策了?

虽然原著特意安排燕青相扑摔倒高俅,令高俅出丑,以此来缓和读者的愤慨,但这种心理补偿未免有些避重就轻了。

央视版及新版《水浒传》的编剧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央视版编剧对宋江基本是一黑到底的态度,故而让宋江一再阻挠林冲的复仇行动,最后偷偷放走高俅,导致林冲气得吐血,最终含恨而亡。新水则是让林冲一开始生气出走,后来顾及兄弟情义又回归梁山,并且还让宋江说了一番话,大意是:高俅这种奸佞小人应该铲除,但如果现在杀了他,就毁了梁山的大业;以大局为重,高俅现在不能杀,日后再找机会为林冲报仇。

如果鄙人斗胆来改编,那么在高俅被梁山俘虏后,宋江第一时间控制并软禁他,同时要求头领及喽啰们善待俘虏自然没错,这是为了体现大聚义后,宋江领导下梁山的仁义。

但接下来,宋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和吴用一起,主动去找林冲、鲁智深,安抚他们的情绪,商量接下来的处理方式,同时也可以拉上杨志一起。以宋江一贯的“教父”风格,他应当想得到,也做得到这一点。

如果像央水那样改编,瞒着林冲,甚至让其他头领拦住林冲,宋江这第一把交椅怕不是早就凉了。按原著的内在逻辑,林冲复仇也绝对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并非无理取闹;再按照梁山众兄弟和谐平等的处事风格以及各人对梁山的贡献来看,宋江虽然是魁首,也没有资格直接阻挠林冲。

所以宋江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去找林冲等人商议,甚至所有108人都可以到场。至于宋江的观点,新水表现的大体不差。既然现在要招安,那么大局为重,只能先委屈林冲等兄弟,日后再找机会报仇。以林冲的为人,想必也能理解宋江的苦衷而暂且隐忍,而宋江也会为此放低姿态,拜谢林冲,感激林冲的深明大义。

至于对高俅的态度,也没必要那么热乎,给予他适当的优待,让他安全下山就足够了。若要高俅口头答应促成招安,宴请与送礼也不是必要手段。以高俅的为人,此时身陷梁山,又有那么多仇人盯着,就算为了活命,只要宋江放出点话,他自然会主动表态。之后再派萧让、乐和跟随前去,衔接后文情节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鄙人的改编思路,很多节点都与新水不谋而合,只有安抚林、鲁等人情绪是新水播出剧情中所没有的。鄙人也确实认为,对本段情节的改编,新水要略胜央水一筹。

《水浒传》的作者在创作这一段情节时,很可能是没有想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而鄙人给出的方案也只是个人愚见,鄙人认为这样处理,能够兼顾宋江的领导魅力、林冲的隐忍、梁山团结一致的义气等方面,不至于产生严重的龃龉。其中必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敬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user avatar   kuang-guang-w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不合常理的一个地方是:梁山明明已经歼灭了关胜的一万五千大军,然后又攻破了河北第一重镇——北京大名府,弄得蔡京的爱婿梁中书损失惨重狼狈逃窜。这足以看出梁山的实力相当强悍了。在这种情况下,可蔡京却推荐两个区区的州团练使去剿灭梁山,这是几个意思呢?!!

看看蔡京对宋徽宗说的话吧----天子又问蔡京曰:“似此贼人猖獗,可遣谁人剿捕此寇?”蔡太师奏曰:“臣量这等山野草贼,安用大军。臣举凌州有二将:一人姓单名廷珪,一人姓魏名定国,见任本州团练使。伏乞陛下圣旨,星夜差人调此一枝军马,克日扫清水泊。”天子大喜,随即降写敕符,着枢密院调遣。”。

这是极度瞧不起宋江还是瞧不起自己女婿梁中书呢?又或者跟单魏二将有仇,想借此致水火二将于死地吗?再或者说蔡京嫌梁山还不够强大,变着法子给梁山送兵送将送物资吗?细思极恐啊!

要知道:我大宋太师大人可是一个“识穷天下学,览遍世间书,高明远见的人”,他岂能没读过几本兵书?岂能没有一点点军事常识呢?

在蔡太师的慧眼识才和极力推荐下,事情发展果然大出神机妙算的太师所料:梁山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根本连本部大军都没有出动,仅仅派自动请缨的关胜率所部降兵出马,就降伏了蔡京青眼有如的水火二将,收降了朝廷寄予厚望的“水火神兵”,还攻陷了凌州,收获了大量钱财粮草,大大壮大了梁山的实力。

写到这里,我突发奇想:作者写这一节,难道是以蔡京推荐的“水火神兵”来暗讽“靖康事变”中郭京的“六甲神兵”吗?大有可能啊!!

不得不说,蔡京当运输大队长是当起瘾了啊,先前送了关胜宣赞郝思文和万余精兵给梁山觉得还不够,还要再赠梁山“水火二将”和“水火神兵”!蔡太师这一波神操作实在让我辈俗人看不懂啊。


user avatar   zong-heng-tian-xia-liu-xuan-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俅一个街头混混,就因为踢球踢得好居然被直接提拔做了太尉。

高衙内爱好奸淫他人妻女,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可是满朝文武没一个敢管。

梁中书每年送老丈人十万贯生辰纲,天下皆知,如此公开搜刮百姓送礼居然没一个人管。

西门庆毒死武大郎证据确凿,影响恶劣,当地县官居然还给他打掩护。

郑屠一个卖肉的玩完金翠莲不给钱就算了居然还要反过来敲诈一笔。

江南,河北,淮西三地沦陷,辽兵压境,宋徽宗居然还想着盖园子逛妓院。

慕容知府仅仅因为看到了一个疑似秦明的人就连夜加急杀了秦明全家。

卢俊义五代北京大户,居然被一个管家整的无处伸冤。

高俅蔡京借皇帝御酒毒杀朝廷命官居然只是训斥了事。

方腊等人公开造反称帝,朝廷却把主力部队集中去打一批想招安的山贼。

大宋朝廷已经这么烂了居然还有人觉得效忠朝廷是对的。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不合常理的就是:

按照真实历史,但凡有某个割据势力的头子,能接连在正面战场打败朝廷讨伐军,而他又知道还有另外三处和他差不多的地方势力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那他除非脑子有病才会带着同伙去朝廷里面卑躬屈膝地做官,如果他一意孤行,底下的人第一个就会砍了他。

既然你想写招安,就别去神化梁山,否则只会人设崩塌。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hu-xin-xin-4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我多年的体制内工作经验告诉你,用人单位所谓被举报绝对是假的,目的是骗你自己放弃,好让别人顶替,因为省属事业单位招录是由省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有问题也应该由组织人事部门通知你,如果考录过程中涉及到受贿问题,则属于重大事件,纪委部门必然介入,不可能由用人单位调查,而且没有证据的非实名举报是没有效用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影响你的录用结果,下一步你可以再到用人单位心平气和地沟通一次,目的是录音掌握证据,然后迅速到组织人事部门说明情况,要求上岗,既便没录到音也要去,因为可能组织人事部门早就通知你,是用人单位在两边骗,到一定时间你不到岗,就对上汇报你是自动放弃,如能上岗又掌握证据,迅速向省纪委举报,不要到用人单位纪检组,至于事后穿小鞋的问题,基本不用考虑,一来铁饭碗自己不作真不是领导能拿掉的,二来只要立案这些领导基本也当到头了,三来他们已经把你当傻子了,你不维权他们会继续当你傻,苦活累活等着你,提拔重用你靠边,体制内可不是一味委曲求全就可以的。

补充一句,用人单位所谓的调查,居然你这个当事人事先不知道,不需要你配合,这个调查也太假了吧?




  

相关话题

  宋江为什么将扈三娘许配给王英? 
  按水浒传中的实力,宋江能灭掉宋朝吗? 
  宋江赚人上山的手段是不是太毒了点? 
  如果卢俊义先宋江一步打下东昌府,那么他会成为梁山寨主吗?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阎婆惜这个人物? 
  为什么张团练要费那些个老劲陷害武松,不已是阶下之囚吗?何必还搞这么复杂? 
  《水浒传》好在哪里? 
  宋江为什么一直希望招安?若不,梁山的道路在哪? 
  水浒传中最搞笑的细节有哪些? 
  如何看待水浒中的招安?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水浒传》中对王庆出场的铺垫长达四回,而田虎和方腊的描写都只是匆匆带过?
下一个讨论
日本战国时期的海军是什么水平?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