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题有意思,我来回答问题。
题主的这个观点我也有过。不但我有,许多人也有,连古希腊的人都有。这个观点的关键在于,它忽略了时间因素。
我们先来建立基本概念:来看下图:
从图1、图2和图3中看到,物体M1和M2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接近,即: 。
按主题,我们会发现,物体间的距离是一个连续变化的数列,即:
我们来观察数列Mn,发现它有如下特征:
第一,它是单调递减数列,也即后项一定小于前项;
第二,它有最大值存在,这个最大值就是首项L1;
第三,它是有界数列。数列的每一项都大于零,零就是它们的下界。
根据数学分析中有关数列极限存在的定理:单调且有界的数列必有极限。由此可知必有:
。
也就是说,物体间的距离L的极限是零。
题主的疑问就出现在这里。
题主认为,物体相互接近的过程是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的。就如同Mn数列中的那些L项,它们的数量是无穷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在于,我们仅仅考虑了空间因素,而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如果只是考虑空间因素,那么上述过程是无限的。但我们加入时间因素,并引入速度的概念,则上述过程就是有限的。
速度,它的定义就是距离或者位移的改变量对时间改变量之比。也即 。速度其实就是空间与时间的联系媒介。
设物体1的速度是V1,物体2的速度是V2,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是L1,则它们相遇的时间T是:
。
我们来推导一下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式。从图1到图3,我们能看出有如下关系式成立:
,,。
我们发现,时间tn-1与Ln之间有了关联性。
也就是说:当t<T时,题主能观察到物体相互接近的现象;当t=T时,物体相遇;当t>T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它们逐渐远去。
我们很容易由Ln的表达式求出结果的:
当N趋于无穷大时Ln趋于零,则有:
注意到此时的tn-1其实就是T,于是我们就得到了 T=L1/(V1+V2) 这个结论。
在这里我们把时间与空间关联起来了。尽管距离的取值还是无穷小量,但在时间参与之后,距离的无穷小量连印迹都没有留下,系统中的参量都是有限的常态的。我们终于撇开了悖论。
总结一下:
讨论实物物体的运动时,要想到它处于时空坐标系中,不能把空间与时间割裂开来讨论。
若强制性地割裂开来讨论问题,例如仅仅只考虑空间,则会出现题主主题所论及的情况;如果仅仅只考虑时间,则会出现类似超光速的运行情况,或者永恒的静止不动。
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
1.相向而行的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由1缩短为0.01米,继续0.01………0.00000000001…,那最后是怎么变为0呢?这是否说明了数字的局限性。
回答:
物体间的距离可以无穷小,数字没有局限性。
请题主注意:要用极限的观点来看问题,而不要把自己绕进具体的数字形式中去。
2.世界是连续的吗?如果世界是连续的,如何想象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怎么变成零的。
回答:
这个问题的内涵极深,需要几本书来解释。在这里还是就事论事,具体见我的回答。
3.小数点后可以有无数位,两个物体为什么可以相互接触?
见我的回答,把时间考虑进去,一切都是明朗的。
物体的相互接触,其实就是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相互作用。
我们每天上班学习,举手投足之间总会碰见各种物件,这些接触都在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我们都习以为常了。这里既有空间位置的移动,也有时间上的安排。如果这些活动不考虑时间,我们没法想象会如何。
我们人类生活在由三维空间与时间维构成的时空中,只有时空才是本质的东西,是我们的本源。在时空中脱离了时间来讨论物体运动,或者脱离了物体运动来讨论时间,都毫无意义。
至此,题主的问题回答完毕。
==================
说实话,看到题主在写极小数值时如此费劲,有点难受。来给题主解两道题,让题主明白书写格式,并粗略地了解有关极限的最基础知识吧。
第一道题:我们设这两个物体是小钢球,它们的直径均为2.5mm。初始状态下,它们之间的外缘距离是1m。它们相向运动的速度分别是V1=1cm/s和V2=1.5cm/s。若忽视地面的摩檫力和空气阻力,求:
1.它们相互碰撞的时间;2.两者运动到间距为1微米时所用的时间,两者运动到间距为1纳米时所用的时间。
解:
当书写微小数值时,尽量采用数量级的方法书写,所用单位也尽量标准化(ISO标准)。
我们看下图:
解1:根据图4和图5,我们确定了碰撞时间T为:
也就是说,38秒后它们的PP将撞在一起。
解2:在上式的分子部分减去间距K,K分别等于1微米和1纳米,求解即得:
间距K为1微米:
间距K为1纳米:
我们看到,尽管两小球之间的距离已经如此之小,并且t1和t2与T的时间差值也如此之小(偏差已经到了小数点后第8位),但我们并没有看到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更没有悖论存身之处,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它们最终撞在一起。
这就是时间的作用,两小球似有情人终成眷属!
所以,在计算物体的位置变化时,一定要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一切都十分自然明了。这就是时空的作用。
第二道题:有关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于数列{Xn},设存在一有限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小正数ε,总有正整数N(ε),当n>N时,有:|Xn-a|<ε都成立,则称数列{Xn}以a为极限,记为: 。
我们来细看这个定义:
所谓任意给定的小正数ε,预示着要多小就有多小的意思。我们不必象题主那样在小数点后添加N个零,直接用ε来表示就可以了。
当ε确定后,我们发现总能在数列中找到某个对应项,它的序列编号是n,满足|Xn-a|=ε。记下这个n,并把n换成正整数N。我们发现从此之后,对于所有的序号n>N,|Xn-a|<ε都成立。
由于ε具有任意性,并且对每一个不同的ε,都可以找到对应的N。于是量变引起了质变:数列落入了圈套中而不可自拔,于是a就成为数列{Xn}的极限了。
看个实例:我们设Xn=1/n,其中的n=1,2,3,……。看得出来,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Xn}的极限就是0。
现在,我们让 ,我们来看看对应的N是多少?
因为: ,故有: 。
于是我们取n=1001,则有: 成立。
我们当然可以让ε取更小的值,并求出对应的N,并且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我们看到,其实数列Xn的编号n是ε的函数。
正是因为ε要多小就有多小,并且是任意给定的,所以才有最后的结论,数列{Xn}以0为极限。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图1到图3中长度L构成的数列 ,其中各项可不正是如此吗?
至于偏差书写,我们完全不必象题主那样用“0.01………0.00000000001…”来表述,直接使用ε就可以了。
注意:这个定义非常著名,它就是极限的柯西定义。有趣的是,这个定义的表述方法很象定理,并且还有人试图来证明。结果呢,反而证明了它的确是定义。
柯西数列极限定义是解决第二次数学危机的最关键一步。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在推导过程中用到了自然数序列的一个特征,就是后项比前项大,并且相邻项的偏差是1。这个特征,在有关集合论的数学第三次大危机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内容太多了,就此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