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看完《商君书》快气死了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yan-wo-6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好的,证明你是一个有正常人类三观的好人。

我在知乎看到最令我作呕的评论是:

你不能拿现代的道德观念去要求古人。

这帮文盲可能没有想过孔子和孟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把“仁”作为儒家核心价值观。

他们文盲到不知道“仁者爱人”,“仁者无敌”是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道德观念。

保持着你的善良和正义感,别被知乎的文盲和道德虚无主义者给你染黑了。


user avatar   qiong-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ps:罗马的“狄克推多制”的很多思想家,以及后来的集大成者马基雅维里和韩非子的观点也有类似之处,比如重罚轻赏,

“世界上再没有比慷慨耗费得更厉害的东西了,因为当你慷慨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使用慷慨的权力,不是使自己贫穷而最终被人轻视,就是因为避免陷于贫穷而贪得无厌,最终让人憎恨。”

比如对舆论

“因此,一位君主应该常常向别人征询意见,但是这应该是在他自愿的时候,而不是在他被迫的时候。另外,对于他不愿意征询意见的那些事情,他应该做到使每一个人都没有勇气提出意见。”

分割线——————————-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你能和几千年前的古人产生共鸣,进而憎恨一个古人,只能说明你和秦国人有共情能力,很多经历相似。弱民之类脍炙人口的就不举例了,随手举几个 ,比如:

三晋之所以弱者,其民务乐而复爵轻也。秦之所以强者,其民务苦而复爵重也。”

三晋之所以弱,因为他们的老百姓有享乐主义,大秦之所以强,因为老百姓吃苦耐劳。所以在大秦,优待六国人,让本国人吃苦。

“声服无通于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意壹而气不淫,则草必垦矣。”

供人享乐的音乐和奇异的服装不准在各郡县流行,那么农民在外出劳作时就不会看见奇异服装,在家里休息时听不到使人丧失意志的音乐,那么他的精神和意志就不会涣散。(steam去死吧)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

让百姓不能随便搬迁,那么就会愚昧迟钝。百姓愚昧迟钝就安居不迁移,那些摇唇鼓舌迷惑农民的人(公知)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就一定会去务农了。(所以说农业户口,户籍制度是大势所趋)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国无力而行知巧者必亡。”

加重刑罚,慎用赏赐,那么国君爱护民众,民众就会拼死为君主效命。兴盛的国家,使用刑罚,民众以为对自己有利,而且心中畏惧;使用赏赐,民众也认为对自己有利,而且一心要得到。(早该管管了,狠狠的罚)



然而,最让人破防的是,《商君书》说的竟然没错,我大秦靠这一套真的吊打了自诩文明的山东六国,可见我们智人这一群体确实无可救药啊。


user avatar   tian-feng-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生气是因为你把自己代入商君书的所谓“民”里了。

这个时候题主就该给自己灵魂三问 你姓民吗 你怎么会姓民 你哪里配姓民。

商君书核心思想讲的是制度变革。

从古至今搞变法的几乎都没好下场,原因是要搞变法自然就要触动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很难善终。

所以在商君书里被各种蹂躏的所谓民。并不是底层民众,而是旧有制度里既得利益者,有产者才能称为民。

如果说商鞅变法前,整个国家的利益分配是 君主占2 贵族有产者占7 底层占1 那么在商鞅变法后君主占4 贵族有产者4 底层占2。

题主把自己代入贵族有产者里面,那自然是要气死的。

===========

很多人认为商鞅说的民包括底层大众,但要清楚一点, 一直到49年之前 往前数几千年大部分人一直都是赤贫状态 能吃上口饭 半饥半饱就算很好了 这样的民还有什么可辱的 可弱的 继续辱了弱了这帮人 物极必反 就该起义造反了。

商鞅要是连这点都想不明白还搞什么变法。


user avatar   hong-zhang-10-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商君书》的主张在开塞篇已经解释过为什么这么做了


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贤立矣。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道,则有乱。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既立君,则上贤废而贵贵立矣。然则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上贤者以道相出也,而立君者使贤无用也。亲亲者以私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无行也。此三者非事相反也,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故曰:王道有绳。

  开天辟地之后人类诞生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他们处世的原则是爱自己的亲人,重视私利。爱自己的亲人,就会区别亲疏,重视谋求私利,就会心存邪恶。人多,又都区别亲疏,心存邪恶为自己,那人类就会混乱。这个时期民众都尽力制服对方来竭力争夺财物,这样就发生的争斗。发生了争斗又没有一个正确的准则来解决,那人们就没有办法过正常生活。所以有道德的贤人确立了不偏不倚的正确标准,主张无私,因此人们喜欢仁爱这一准则。此时只爱自己亲人的狭隘思想被废除了,崇尚有才德之人的思想被确立了。凡是讲仁爱的人,都把爱护、方便别人当作自己的事务,而贤德的人把推举贤人当作自己的处世原则。人口众多,而没有制度,长期把推举贤人作为治理准则,就会发生混乱。所以,圣人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形势,制定了关于土地、财货、男女等的归属权。名分确定了而没有制度不行,因此设立了法令;法令确立了而没有人来管理也不可,因此又设立了官职;官吏有了而没有人统一领导不行,所以设立了君主。君主确立了崇尚贤德的思想就废除了,而尊重显贵的思想又树立了起来。如此看来,远古时代人们爱自己的亲人而重视私利,中古时代人们推崇贤人而喜欢仁爱,近世人们的思想是推崇权贵而尊重官吏。崇尚贤德的人,所遵循的原则是推举贤人,可是设立了君主的地位,使崇尚贤人的准则没有用了。亲近亲人,是以自私自利为原则,而奉行不偏不倚的公正之道,使自私自利行不通了。这三个不同时代,不是做的事互相违背,而是人们原来遵循的规则有问题,所以人们原来重视的东西更改了,这是因为社会形势变了,而人们所要施行的标准也就不一样了。所以说:统治天下的原则是有规律的。


  夫王道一端,而臣道亦一端,所道则异,而所绳则一也。故曰: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民愚,则力有余而知不足;世知,则巧有余而力不足。民之生,不知则学,力尽则服。故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汤、武致强而征诸侯,服其力也。夫民愚,不怀知而问;世知,无余力而服。故以王天下者并刑,力征诸侯者退德。

  君主统治天下的标准是一个方面,而大臣辅助君主治理天下的标准又是一个方面,他们所奉行的的原则不同,而他们所遵行的准则却只有一个。所以说民众愚笨,那么智慧就能称王天下;世上的人聪明,那么雄厚的实力就可称王天下。民众愚笨就会力量有余而智慧不足;世上的人聪慧,就智七有余有实力不足。人的本性:不懂就要学,力量用尽了就会服输。所以神农教会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而称王天下,这是因为人们要学习他的智慧;商汤和周武王创造了强大的实力而征服了诸侯,这是屈服他的实力。民众愚笨,心中没有知识,就要向别人请教;贡人聪明,可是当用尽力量时就会屈服。所以靠智慧称王天下的就会抛弃刑罚,用实力来征服诸侯的人就不用德政教化民众。


  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武王逆取而贵顺,争天下而上让。其取之以力,持之以义。今世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上不及虞、夏之时,而下不脩汤、武。汤、武塞,故万乘莫不战,千乘莫不守。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废也,故三代不四。非明主莫有能听也,今日愿启之以效。

  圣人不效法古代,也不局限于现状。效法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局限于现状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周朝不效法商朝,夏朝不效法虞舜。三代统治方式不同,却都能够称王天下。所以建立王业有一定原则,而守住王业的办法却不相同。周武王靠叛逆的方法夺取政权,却又顺从君主的原则来治理国家,用武力夺取天下,又崇尚谦让的仁德思想;周武王夺取天下靠的是暴力,守业靠的却是礼制。现在强国致力于用武力兼并别国,弱国所做的事是尽力防守,从远古来说赶不上虞、夏两个时代,而近古时代不遵循商汤、周武王的治国原则。像商汤、周武王那样统一天的方法补被抛弃了,所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没有不打仗的,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没有不防守的。商汤、周武王统一天下的方法已经被塞堵很久了,可现在的君主没有谁能开启这些方法,因此,没有出现第四个像夏、商、周三代那样的朝代。不是英明的君主不能听进去我的这番话,今天我愿意用实际效果来说明这个道理。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故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此俗之所惑也。今世之所谓义者,将立民之所好,而废其所恶;此其所谓不义者,将立民之所恶,而废其所乐也。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立民之所乐,则民伤其所恶;立民之所恶,则民安其所乐。何以知其然也?夫民忧则思,思则出度;乐则淫,淫则生佚。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伤其所恶。吾之所谓刑者,义之本也;而世所谓义者,暴之道也。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

  古代的民众淳朴又宽厚,现在的民众乖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用道德教化民众放在首位;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法治放在前面而使用刑罚。这个古今不同的治理方法世俗之人是不能理解的。现在社会上所说的不义,就是要确定民众所讨厌的,废除民众的所喜欢的。现在二者名实皆不同,不可不弄明白。如果确立民众所喜欢的,那么民众就会被他们所讨厌的东西伤害;如果确立民众所讨厌的,那民众就会安定地享受他所喜欢的东西。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呢?人忧虑就思考,思考了做事就能合乎法度;人快乐就放荡,放荡了就会产生不守法度的行为。因此用刑罚治理民众就会畏惧,就不会有邪恶的事发生,没有邪恶的事发生,民众就可以安定地享受他们的快乐了。而用宽松的道义来教化就会放纵自己,民众放纵秩序就会混乱,秩序混乱民众就会被自己所讨厌的东西伤害。所以我主张的刑罚,才是实施道义的根本;而现在这世道所主张的义是暴乱的根源。治理民众的人,如果用他们所讨厌的东西去治理,最终民众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喜欢的;如果用他们所喜欢的来治理,民众一定受害于他们讨厌的东西。


  治国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大小,则赏有多少。此二者,世之常用也。刑加于罪所终,则奸不去;赏施于民所义,则过不止。刑不能去奸而赏不能止过者,必乱。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细过不失,则国治。国治必强。一国行之,境内独治。二国行之,兵则少寝。天下行之,至德复立。此吾以杀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暴也。

  政治清明的国家,刑罚多而赏赐少。混乱削弱的国家,赏赐多而刑罚少。所以成就王业的国家,刑罚有九分,赏赐有一分。削弱的国家,赏赐有九分,刑罚有一分。人的罪过有厚有薄,所以朝廷的刑罚有重有轻;人的善行有大有小,所以朝廷的赏赐有多有少。这两项是世人常用的法则。但是刑罚加在已经犯完罪的时候,奸邪就不会断绝。赏赐用在人民所认为“义”的上面,那么犯罪的事就不会停止。刑罚不能除去奸邪,赏赐不能遏止罪过,国家必乱。因此,成就王业的国君,把刑罚用在将要犯罪的时候,所以大的奸邪才不产生;把赏赐用在告发犯罪方面,所以小的罪过也不致漏网,治理人民能够使大的奸邪不产生,使小的罪过不漏网,国家就治理好了。国家治,就必定强。一国这样做,他的国家就可以单独治安。两国这样做,战争就可以稍微停止。天下都这样做,最高的道德才会重新建立起来。所以我认为杀戮、刑罚最终能恢复道德,而现在的“义”反倒合于残暴。


  古者,民藂生而群处,乱,故求有上也。然则天下之乐有上也,将以为治也。今有主而无法,其害与无主同;有法不胜其乱,与无法同。天下不安无君,而乐胜其法,则举世以为惑也。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古代人们聚集在一起群居,秩序混乱,所以要求有首领。如此看来,天下的人之所以愿意有首领,是为了追求天下安定。现在有君主而没有法规,它的危害程度与没有君主相同;有了法规而不能制止混乱跟没有法规相同。天下的人为了安定都希望有国君,却又喜欢超越他的法律约束,那么天下的人就都会感到不明白。对天下民众来说没有比国家安全的益处大的事,而治理国家没有比确立君主的统治地位大的事。确立君主的原则没有比施行法治的意义大的;实施法治的任务,没有比除掉邪恶急需的了;去掉邪恶的根本没有比严厉刑罚更厉害的了。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用刑罚归劝民众;追究民众的过错,不理会民众的善举,用刑罚来消除刑罚。


user avatar   babyqu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鞅、希特勒是一脉相承的。

他们那套思想,可以理解为高杠杆快速发展。

那么到了还债的时候咋办?

把债主都灭了就不用还了。

所以秦国灭了六国,德国灭了波兰、法国。

但德国最大的债主是美国,美国也知道唇亡齿寒。

事实上,哪怕秦国灭了六国,最后很快也被灭了。

因为外债不用还了,但内债呢?

之前人们愿意打鸡血一样卖命是因为想着未来可以更好,但现在敌人都被消灭了,没法更好了,只能内斗了。

所以,哪怕德国灭了美国,最终也会像秦国那样,被内部力量反噬。

其实他们灭了法国之后也是委托法国人管理,自己也无力派人管理了。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这类书,生气的人。

不是你的问题,是书适应不了你的思维模式。

是书的问题。

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读物。

比如:葫芦娃,铁臂阿童木,天线宝宝,熊出没,琼瑶系列等等。

或者:读者文摘,知音,情感公众号,罗辑思维啥的。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user avatar   liu-meng-ran-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商君书如果感觉自己没有快气死,那就说明自己已经太邪恶了。哈哈。

法家整套东西都是在深刻洞察人性黑暗的基础上操纵人性的社会管理技术,生气可能一方面是因为愤怒于自己被操纵,同时又惊恐于这种操纵的有效竟然来自于自己真实的欲望和恐惧。

就是因为真实有效,所以才成为中国社会权力结构的核心操作原则,并且贯穿两千多年的历史和可以预见的未来。

法家的社会管理技术在农耕文明的低流动社会状态下产生,是最完美的契合,所以西方虽然也有异曲同工的马基雅维利,但是因为晚了一千六百年,而且出现在商业文明爆发的文艺复兴时期,所以无法产生和中国同样的文化基因改造效果。

对我们而言,一个不幸的事实是法家塑造的社会权力结构和文化基因已经融为一体,成为唯一可行的共生机制。如果放弃这种社会管理技术,还真的无法维持社会基本秩序的运行。

我们的本土文化就不是一种可以产生自发秩序的理性契约文化,一切秩序都依赖于对权威的服从,一旦权威丧失了权威感,没有任何客观存在的约束因素可以避免秩序全面崩解。

本土民众对权威的态度只有彻底臣服和完全狂暴两种状态,阅读历史可知,两种状态相辅相成交替出现,一直延续到非常晚近依然没有任何有可能会改变的迹象。

所以如果真的一直很生气,那唯一的选择就是润出去。因为法家社会管理技术的操作对象是群体,既然有效,就说明群体和这种操作是高度契合的,生气的个体只是因为和群体不兼容而已。


user avatar   dan-ke-d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很高兴,看到还有信儒法斗争的左壬,这种左壬恐怕已不常见了。

《商君书》里的“民”是什么意思呢?据左壬说“民”是贵族,而左壬又认为儒家是愚民的。那么,左壬为何又说儒家站在没落奴隶主的立场上?

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强听说者。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主好其辩,不求其实。说者得意,道路曲辩,辈辈成群。民见其可以取王公大人也,而皆学之。夫人聚党与,说议于国,纷纷焉,小民乐之,大人说之。故其民农者寡而游食者众。众,则农者殆;农者殆,则土地荒。学者成俗,则民舍农从事于谈说,高言伪议。舍农游食而以言相高也,故民离上而不臣者成群。此贫国弱兵之教也。夫国庸民之言,则民不畜于农。故惟明君知好言之不可以强兵辟土也,惟圣人之治国作壹、抟之于农而已矣。

——《商君书》

显然,《商君书》中的民是和贵族相对的,这个“民”是指从事耕战的农民。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

既然秦法专治所谓贵族之“民”,李斯为什么还要劝谏秦始皇不要“损民以益仇”?反正已经损了好几代了,接着损吧。

《孟子》的“民”都没有固定的产业。这种贵族也太寒酸了吧?


user avatar   quan-li-yi-zhi-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人行,必有我徒

三人,晚,坐而吹牛

这十几年带了很多徒弟;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我的性格又是懦弱无知的,不使强,所以从徒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凡讨论问题只是想知道哪里可以有学习的空间,也无意改变任何人及其的思维角度和方式,至于口舌输赢就更不在乎了。

金樱子酒,带色。一讲到中国历史,那溅出桌面的酒仿佛是一滩鲜红的人血。有个人是绕不过去的,此人名叫商鞅。这个人可恶可怕程度是中国历史最高的,他倡导奴性,宣扬愚民。高举反智主义。它的恶直到今天还在磨刀霍霍。也是当下大部分社会现象的总病根。他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史的最大BUG。自他始,中国人完成了由人到动物的巨大转变。人民彻底沦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施暴者也就罢了,受害的那最底层的也排队在那菜市口手里的馒头争着去沾这滋补的人血,抬起头老脸满眼的呆滞。惊的陈寅恪说中国人的进步其实目标很低,就是你是人,我也是人,几千年了,依旧还不是人;鲁迅挥舞着双手把烟斗砸在书桌,了然一个大洞,大声蹦出两个字“吃人”;这一撇一捺是着实的难写。马相伯公100岁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是没叫醒中国。

这里的必有我徒的徒解释为徒弟,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非我的徒弟之意。“汪,汪,汪。。。。。”


user avatar   hxfxzl200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有个山东的女婿,年薪30万,过年陪老婆回家,看到年薪10万做公务员的妹夫,自认为有优越感。结果老丈人喝酒的时候跟他说,好好跟你妹夫学学,趁年轻早点去考个公务员。啊这?年薪30万不香吗?老丈人:不香,当领导才有面子。

2、还有个嫁给山东人的外地媳妇,过年跟老公回到山东,婆婆问,工作怎么样?有没有编制?没有的话去考一个吧,女孩子就是图个稳定。

3、还有,施耐庵在小说里早就写了,因为一个山东人太重视编制,直接导致了一次农民起义的失败。这个山东人的名字叫宋江。

宋江原本是山东郓城县押司,正儿八经的公务员,后因为私通贼寇,被逼离开体制,靠着当公务员时候攒下的名声,宋江创业成功。公务员下海创业成功,本是美事一桩,想宋江身边环绕天罡地煞108位将帅,各路小弟不计其数,金银财宝花用不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好不快活。

就这,你说要是一般人,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还想啥呢,可宋江不,宋江日思夜想的,却是要圆他的编制梦,他想回去做公务员。于是,他招安了。当年多少人在电视机前恨宋江啊,你说你好好地为啥非要招安啊,没办法,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要做公务员。

看到了吧,山东人爱考公务员,不是现在才有的印象,施耐庵都这么写。

4、在山东,过年去丈母娘家的正确方式是:开着一辆普通的大众车,最好是黑色的,车前挡风玻璃那里放着单位大院的通行证,车后备箱里放着单位发的1袋米、1袋面、2壶油,外加一提桔子。到了丈母娘家门口,从后备箱一样一样往下搬东西,丈母娘看到这种女婿,眼睛都能笑开花。街坊邻居也会借机教育孩子,看到没有,一定要考公务员,过年过节啥都发。

晚上你妈给你打电话说了这个事,说人家谁谁今天回来了,单位发了好多东西呢。你刚想说,我一年在大厂挣这么多钱,还差那点米和面?你妈张口就来一句,人家那是单位发的,你这是自己花钱买的,能一样么?!赶紧给我回来考公务员。

5、过年回家大家一起喝酒,走亲访友,相互介绍,这是在某某部门上班的,听起来就特别有面子,介绍的人也特别自豪。不要问为什么,有编制就是牛……

6、在山东人爸妈的眼里,人只分为有工作的和没工作的,有工作的特指以下工作:公务员—医生—老师(事业单位)—银行—国企(排序分先后),其他都是没工作的,或者不是稳定工作的。

7、无论你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无论你的兴趣或者梦想是什么,爸妈一定让你考公务员,考编,只要考上了国企以上的单位,家长便认为你已"成才",他们便放心了。

8、有人说,山东人的爱情,始于一见钟情,死于没有编制。因为我有编制,所以你要么有编制,要么在考编制的路上,要不然就只能分手。

9、山东父母的婚姻观:只有进不去的编制,没有拆不散的鸳鸯。在山东婆婆眼里只有两种好儿媳:一种是公务员、一种是事业编。在山东丈母娘眼里也只有两种好女婿:一种是有编制,一种是有车有房有存款,如果既有编制,又有车有房有存款,那简直是个完美的女婿。

为什么山东人这么重视编制呢?因为他们喜欢“稳”。山东人非常重视孔孟之道,骨子里是相对传统的:

第一个表现是尊师重教,从小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就是一直学习、一直学习。

第二个表现就是凡事都喜欢中庸,即安稳,安安稳稳的上学、安安稳稳的毕业、安安稳稳的成家、安安稳稳的工作、工作要安安稳稳的朝九晚五、要有安安稳稳的五险一金,工资可以不上3000,但必须安安稳稳。

第三个表现就是所谓“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很多山东孩子也从小就被教育考上公务员来光宗耀祖,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快速发展发展,并且目前是全国排名前列的省份,但经济的发展速度太快,人的思想水平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没有发生彻底的转变,思想上仍然偏于保守,学而优则仕的想法相对重一点。

第四个表现是山东人极其重孝道,只要父母一句话,即便儿女有什么想法,可爹妈都说了,做儿女的就只能去考公务员了。

不过,话分两头说,也不只是山东人爱考公务员,可能很多地方的人都爱考公务员,毕竟对于父母而言,他们对孩子并没有过高的期待,能看着你一日三餐无忧,过个安安稳稳的小日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了。

如果你能力很强,那确实没必要考公务员了,但如果能力一般,还是建议考考试试。

你们那里爱考公务员么?

说明:有人说我黑山东,其实这些段子都不是我写的,都是知乎上山东人或者在山东的人写的,我是闲着没事整理了一下,还有一些我没整理呢,比如什么三等孝子考了外地公务员事业编,二等孝子是考了本地公务员事业编,一等孝子是考了北京公务员,上坟都要跪最前面。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有意思的,明明全国都考公务员,为啥老是说山东?我想了想,觉得这和孔孟之道可能是有关系的,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山东有啥好黑的?我吃饱了撑的黑山东。




     

相关话题

  商鞅一个卫国人,为什么在秦国变法时那么刚,敢削公子虔鼻子? 
  怎样反驳商鞅变法是革命?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获得长足发展,但其他流派像法家,是什么人还在学习和传承法家? 
  秦国普通百姓对商鞅变法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为什么奉行法家的秦国,可以富国强兵,百姓安居乐业。 一统天下,依旧奉行法家的秦朝,民心却急转直下呢? 
  怎么评价法家? 
  中国陷入千年封建社会泥淖的罪魁祸首是商鞅和孔子吗? 
  中国是儒家治国还是法家好,抑或黄老? 
  韩非子为什么不在秦国好好干呢? 
  你好,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果斯大林不对军队发动大清洗,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能否表现得比史实更好?
下一个讨论
我十分认同苏联可以独自战胜纳粹德国,但如果美国不参战的话,苏联会多死多少人?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