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搜一下知乎上关于“狼性文化”的一些提问中,会发现很多回答者常会用华为、阿里之类的企业举例子。大意是说,狼性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之所以有用,不单单是因为“狼性”,而是企业本身给的钱也多。
你把这个话放在法家身上,也一样成立。
华为、阿里这种规模达到几十万人的大企业,不管是不是“狼性”,单单把这几十万人管好,就是一个了不得的本事。而“狼性”作为企业的一个表征,也是由整个公司的架构与管理支撑起来的。
很多人把秦国成功的原因单独解释为“残暴”或者“压榨”。但如果这个答案是成立的,那么ISIS应该按着美军爆锤,清军应该直接把八国联军推下海。
但历史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所以,即便你对法家不抱什么好感,但也一定要摒弃一种想法,就是不要从纯粹道德的角度,因为所谓的“残暴”之类而直接否定它,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以道德看历史的二极管了。
回到历史中,战国时期的法家——我们主要说商鞅——进行的改革,简单来讲其实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是进行土改,将山林、荒地、沼泽以及部分诸侯的土地收归国有。因为只有土地在国家手里,国家才可以对土地进行分配,对战士进行赏赐;
第二,是招徕流民,也就是吸收外来人口开垦荒地、增加生产。注意,这个跟上面是连着的。在战国时期的很多国家,因为大量土地集中在国内的贵族手里,一旦发生灾荒,流民没有土地,君主也不可能从贵族手里把地抢过来分给农民。而秦国因为国家掌握了大量耕地,国家也就有了更大的土地政策的自主权。
第三,郡县制改革,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掌控力度。
第四,战争方面,在边境进行频繁袭扰,降低对方农业生产的效率,并通过大量发动战争来让国民获利。
第五,才是法律建设。
第六,是确立整体上的东进战略,将目标对准六国,而不是向西、向北要土地。
当然上面说的比较粗疏,但大体上说,你可以理解为商鞅变法是一场包括了经济、政治、外交、法律等等层面的重要变革。这些变革互相配合,让秦国的战斗力迅速提升。
总结来说的话,法家的一切政策都是为提升战争潜能服务的。与其叫“法家”,我倒觉得不如叫兵家更合适。只不过,“法家”所看重并不是战场上的谋略,而是背后整个国家可动员的力量的积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后人都说秦国残暴,但实际上在当时的秦国国内,打仗并不算是一件坏事。因为农民靠种地是种不出官爵来的,只有到战场上砍人,才可能有官爵。所以《商君书》中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让到秦国的流民三代以内不得从军。这实际上是堵住了流民获取官爵的机会,让他们只能好好种地。
好比说现在,人人都骂高考、考研卷,但要是法律直接规定某几类人不得参加高考和考研,那你觉得这些人是会说谢谢国家,还是觉得对自己不公平?
在整个商鞅变法中,我反倒是觉得土地改革和郡县制改革才是重点,这才是真正地对生产关系的变革。虽然自汉以后,秦代的法律往往被人批驳为残暴,但是土地制度、郡县制、户籍制度等却一直流传,到今天有很多制度依然还在使用。而哪怕是在后来儒家思想占据主导的时候,也没对这些制度动过手,这恰恰说明当时商鞅变法中的经济与政治变革,是具备更大的生产力优势的。
至于说秦法是否残暴,我的个人观点是,你得对比来看。现在有些人持有的一个观点是,考古发现的文书中,有很多对秦国法律和严苛政令的抱怨,所以秦律不得人心。但在今天,你去翻一翻美国的报纸,上面骂美国政府不当人、美国药丸的文章也是铺天盖地。那美国是不是真的药丸了?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底层民众和知识分子,从来都是倾向于“抱怨”的,哪怕是发达国家也是一样,但你不能因为这种抱怨的存在,而觉得人家真的药丸。
所以,一个国家是否残暴,你得跟其他国家对比来看。如果你想证明秦国民不聊生,那你可以跟其他国家的老百姓对比一下,看看他们的生活如何(比如每年能产多少粮食,能挣多少钱等等),还可以类似于人均寿命(这个只要考察的文物够多,是可以统计出来的)、人均金属占有率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再谈法家的价值,或许会更靠谱一点。
马斯克很难理解吗?
我脱离贫困线也好几年了,但我仍然一样过着贫困线以下的生活,穿一条五六年的牛仔裤,洗破了领子的衬衣。在座的各位,虽然也都人均年薪百万,不一样沙县兰州黄焖鸡螺蛳粉吗优衣库杜蕾斯吗?换成马斯克你们咋就不理解了呢?
我们普通人也有物欲,但也并不是有点钱就会所嫩模,夜夜笙歌,我们也不愿意过分追求几十块钱一个的雪糕啊。这与我们的价值观不符。
一个人按他的价值观生活,这不是很正常的吗?马斯克有必要给你们立人设吗?他有那功夫,为什么还不如讲讲怎么爱国呢,这岂不是更加的伟大?
马斯克找女友,肯定不怎么考虑什么彩礼啊之类的问题吧,他不就纯粹想找一(多)个和自己价值观相契合的人吗?所以你不爱吃花生酱,那就分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