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翻译他国政治组织的时候,何时适合使用音译,何时使用意译? 第1页

  

user avatar   yu-tun-zhou-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塔利班”和“麦地那”的情况有点像。麦地那这个词本意是城市,并非专指。我们日常所说的“麦地那”其实全称“麦地那—纳比”,意思是“先知的城”。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个麦地那,比如“马拉喀什的麦地那”等等。麦地那本意是城市,但在实践中专指那种传统的伊斯兰城市:清真寺、巴扎、咖啡馆、狭窄曲折的街道(减少阳光直晒)、许多个街头广场……公共建筑多用石材加灰泥彩塑,有的布满马赛克;富人用烧制的砖、穷人用泥砖,不少建筑有通风的那种土空调,大街上到处是叫卖的小贩、经常有苏菲修士路过、宣礼塔隔一段时间就有邦克声……这种传统的穆斯林城市“麦地那”已经被特指,不少城市的“麦地那”已经申遗。而那种钢筋混凝土的新城区,则有另外的称呼。如果你要去“马拉喀什的麦地那”,当地人会把你领去老城区。

“塔利班”也是这样,本意指学生,但传统的学生以经文教育为主,显然与后来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不一样,因此翻译成学生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音译比较好。如果非要意译,那么最好加一个前缀,比如“经文学生”之类。

而埃米尔这个,因为其含义是多变的。最开始指的是阿拉伯部落时代部落联军的指挥官,翻译成“酋帅”比较合适;后来成为军队指挥官的称呼,翻译成“将军”比较好;再后来这些埃米尔各自镇守一方,特别是早期的埃米尔都是辖地广阔的封疆大吏,显然翻译成“总督”比较好;再后来帝国事实上分裂,各地埃米尔纷纷世袭,翻译成“节度使”、“诸侯”、“王公”比较好。而且这个词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含义是不断变化的,比如马穆鲁克王朝只有一个苏丹,但他手下有一大堆埃米尔;而同时代势力大的多的帖木儿王朝的君主却只称埃米尔(后世莫卧儿帝国皇帝一个称号是“米尔赞”,意思是埃米尔的子孙,显然把埃米尔当做帖木儿的专称了)。现代科威特国王其实是埃米尔,但沙特的每个行省总督都叫埃米尔,而沙特国王(马立克)和科威特埃米尔却是平等的……

这里必须说一下,传统上穆斯林是很忌讳世袭称号的,因为这是严重的政治不正确,因此埃米尔这种本来不世袭但实际上世袭的称号很受欢迎。

正是因为称为埃米尔的既有帖木儿这样的大国君主、又有哈查只这样的封疆大吏、还有哈立德这样的领兵将领,还有像迪拜这样的小部落自称埃米尔,因此我们最好直接音译,否则就会让人一头雾水。现在把“埃米尔”翻译为“酋长”完全是一种失败,只适合迪拜这种原本是部落,但“僭越”为埃米尔的例子。其他时候使用这个翻译在绝大多数场合都会造成误解。

最后说一句,其实中国历史上对伊斯兰世界的一些词汇早已经有了经典的翻译,比如朝觐(不是“朝圣”)、礼拜(不是“祷告”)、天课、算端(苏丹)、异密(埃米尔)等等,翻译界应当可以借鉴。


user avatar   xing-wei-yi-zhu-zhuan-ye-bo-shi-d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原则。于是出现了翻译史上yyds:博科圣地

boko :(来自于英文book,指西方教育乃至西方文化、思想、生活方式) - 干脆音译算求了。

haram:本来有一个传统的音译:哈拉目 - 不过这是啥?不懂,还是干脆自己查字典翻译。查的还是英汉字典。原来是“圣地”的意思啊。

结果就出现了“博科圣地”这个别扭的、驴唇不对马嘴的译名。




  

相关话题

  为什么芬兰语和各个邻国的语言差别那么大,尤其是语法? 
  你自己最喜欢的英文台词是哪一句?翻译成中文是什么? 
  如何传神的翻译“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锋”这句话(英语)? 
  日语与韩语的语系归属为何如此难以确定? 
  “墙倒众人推”的下半句为什么是“破鼓万人捶”而不是“鼓破万人捶”? 
  怎么翻译 side effects 好? 
  法语和西班牙语里的「h」都不发音,那这个字母的存在有什么必要性? 
  笛卡尔其名Descartes形容词为何作Cartesian? 
  有哪些让人看似文雅实则尴尬的翻译? 
  为什么很多美国大学的校训选择使用拉丁语? 

前一个讨论
加勒比海盗里西班牙军队这种服装是什么时期的?军服还是礼服?
下一个讨论
从蜀汉角度讲,荆州沦陷,关羽和糜芳谁负主要责任?





© 2025-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