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日本学者当年翻译西方词汇时的那种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本土的翻译很多音译到完全搞不懂的,例如德律风什么的,在竞争中败给了日本的翻译。
当代对于外来词的引入倾向于不翻主要是因为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当代信息流动的速度较之以前快了无数倍,很多词语根本来不及经过专业的翻译就已经被广泛运用。
事实上这并不见得是个坏事,一是随着大家英文能力的提高,很多外来词不进行翻译也可以无障碍的阅读理解。二是以很多人和砖家的水平,翻译出来的结果丢失的意思太多,还不如不翻译。
这是一个随着互联网兴起而产生的全球性的现象,我觉得根本不用过于忧心。因为中文吸纳外来词汇,甚至吸纳拉丁字母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正是中文充满活力的表现,只有死掉的语言才能保证自己的纯洁性。
=========================================================
@落忧在评论中提到的应当鼓励文化和科技发展,让新词汇从国内向国外输出,才是正宗的解决方案。我深以为然。在信息流动如此迅捷的今天,一味的强调自己语言的纯洁性,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去“污染”别人家的语言。
事实上古代中国的文化输出是非常牛逼的,那时候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字都是中国输出的。甚至今天英文中的tea等词也都是中国输出的,有那么多时间研究国学,捍卫血统,怎么不整点自己发明的东西去污染别人家的语言呢?互联网又不是单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