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问题,乃至所有革命者的问题都是一个时间,没那么多时间做精细调整,不管怎么弄都会造成农村受到损失,与其缓慢瞎折腾,还不如快刀斩乱麻在最短时间内征集到最多的资源,从而完成工业化改变向外输出资源的宿命。
我发现一个问题,不少人只看第一段就不看下面了,还是多看看比较好。
下面写得可以不用看,也不必割裂苏联和沙俄,苏联的工业化有相当部分是沙俄替他积累的,就像是日本战后再工业化也有站前积累作用。
历史的整体看俄罗斯的工业化积累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帝俄时期的殖民扩张和苏联的民族歧视政策,二是沙俄农奴制改革和苏联农业集体化,三是沙俄吸收欧洲外资和苏联吸收美国外资。
但很多人只看到外资进来,问题一是没有考虑到没有前期基建和工人投入,外资不会来。问题二是每一分外资都是一分外债,将来外资离开要拿什么补偿他们呢?
可以不牺牲,东南亚主要资本来源不就是直接承接外资,用出口换取积累,如果非要往前捯饬外资也曾经是剥削他们的人。
对斯大林来说确实没什么很多的选择,列宁说的工农联盟和中国的工农联盟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同样的剪刀差导致经济困难,苏联选择超级加倍征粮,中国选择送人下乡。
对于后发国家是缺乏技术积累实现工业化,往往需要直接引进工业国现成技术,但你有什么东西能够和工业国交换技术?工业国凭什么拿家底给你?买技术永远是一个卖方市场。
所以农业国只能卖资源,而且必须卖出远远多于技术本身价值的价值才能拿到。而且还可能获得的是二手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卖不出去,只能卖给自己用慢慢升级。就算是挖矿,也是需要工业化技术的,不是给你一个铲子就能挖出来。
所谓工农剪刀差就来了,它有两个要点。第一是低价征收足够多的资源卖出去赚取差价,第二是把工业化搞出的工业品再高价卖给农民积累利润。
其实还有第三点,就是城市化加深后需要更多的征购粮食喂饱城市人口。问题是城市哪儿来那么多钱去购买农村粮食?还得把更多的工业品送到乡下。
问题又来了,凭什么让农民高买低卖,当农民傻?最普遍的办法是强制征购,这就是集体化的作用,和什么公有制关系有限。
因而工农剪刀差本质上是一种税,也不是谁都能弄到,它需要强大的基层组织才能实现。政府通过对生产资料垄断直接替代地主向农民征税,也可以当做一种垄断的商业资本对剩余价值最大化提取。
网上查到的统计数据是1953—1981 年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的方式从农民手中筹集工业化资金共7000多亿元,加上农业集体组织内部的积累1000多亿元,总计约8000多亿元,相当于同期我国积累基金15000 多亿元的50%以上,而国家在此期间对农业的投资总计只有8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