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德国入侵苏联时并未进入总体战状态,国家后备体系对战争的支撑能力有限,因此应该避免打成消耗战。另一方面,如果剥夺了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包括资源生产系统),苏联在早期除了战前积蓄的力量会遭到巨大损失,生产补充不上也会导致苏联持续作战能力的进一步削弱,这反过来加大了德军闪电战的胜率。就象你们打星际,两百人口正在那里跟人对A呢,突然发现分矿被人家拆了,即使当时A赢了,但整个战局基本已经输了。所以希特勒对于乌克兰的作用是很明确的,它就是苏联的生产系统核心节点,在开战时迅速拿下将降低苏联的补充能力。
但是苏军在乌克兰方向集结了大量兵力,导致南方集团军群没有如计划的那样迅速拿下,这不仅对国家战略上的目标产生了威胁,更对军事战略产生了威胁:
中央集团军群右翼囤积了近百万大军,而南方集团军群正面仅对阵了40多万,如果放任苏军的话,苏军很可能可以抽调出20万左右,甚至10万左右的军队对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或后方补给线进行袭扰。即使中央集团军群不会面临被包围的危险——先假设苏军没有能力进行战略包围,但在补给不足、后方不安定的情况下,也是不可能完成对莫斯科方向的进攻的。
这是很明显的事实,古德里安的看法相当于赌博,赌苏军没有能力反击。但9月朱可夫的反击证明了苏军不仅有能力进行反击,而且会专门挑德军的弱点地域进行反击,而且得益于当时德军没有后顾之忧,苏军仅进行了战术反击后就回撤,如果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都在前线拼杀的时候,朱可夫带着部队去反击一把呢?
古德里安的计划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没有针对这个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进行设想并给出解决方案。事实上在基辅会战开始时,德军已经把最后的战略预备队调上前线了,那么按照中央集团军群的编制,有什么部队可以用来应付可能的苏军反击?至少古德里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