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老杨的酒馆杂记”,专注撩人的烈酒故事,撩撩撩我们~
以下是正文。
关于白酒出海发展的认真脑洞,特别认真,文章特别长,不感兴趣千万别点。
对不起,我要说大实话了,别自嗨了。
看到这则新闻,一点也不意外,在国外烈酒爱好者的眼里,白酒早就翻译成Baijiu了。
海关总署此举只是顺势而为,便于行政管理,对推广白酒没啥用,只算利好消息。
在老外的眼里,喝白酒也不是啥新鲜事儿。
在中超,Chinatown,白酒随处可见,竹叶青、玫瑰露、二锅头、老白干、汾酒、泸州老窖....都是极为常见的。
购买的除了华人外,也不乏老外,张嘴就说,I want BYE JOE,BYE GIO或是BYE JOO。
虽然发音不怎么滴,但我们知道,这说的就是咱们的白酒。
在美帝,不乏主营中国白酒的酒馆,例如纽约曼哈顿。
在休斯顿街和汤姆森街旁,能找到一家叫Lumos jiǔguǎn的酒吧,老板是个曾在中餐厅打工的老外,店里专营白酒,浓清酱米等各路白酒应有尽有。
在店里,一个shot白酒的价格,从12美元至32美元不等,一杯鸡尾酒的价格从15美元起,高度鸡尾酒略贵,16美元起价。
近几年,以白酒为基酒调制的鸡尾酒屡见不鲜,在国外越来越常见,在小众玩家的口中叫好叫座。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证明一件事,其实老外早就问白酒叫Baijiu了,反倒是海关总署的动作姗姗来迟。
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
这个称呼,早就该改了。
此前,在海关总署的进出口税则中,中国白酒的官方译名是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直译为中国蒸馏酒。
但从2021年1月1日起,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第22章税号为2208.9020,中文的名字为白酒,对应的英文成为Chinese Baijiu。
看看,连一向政治不太正确的wiki都用Baijiu称呼白酒。
Baijiu (Chinese: 白酒; pinyin: báijiǔ; lit. 'white (clear) liquor'), also known as shaojiu (烧酒/燒酒), is a Chinese clear, colourless liquor typically coming in between 35% and 60% alcohol by volume(ABV).[1][2] Each type of baijiu uses a distinct type of Qū for fermentation unique to the distillery for the distinct and characteristic flavour profile.
所以啊,海关总署为白酒更名这事儿,鉴于我国从境外进口白酒数量很低(例如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或欧美的部分过桶产品),实质上只是针对出口业务指导应用。
对于提振白酒的海外影响力,没什么实质作用,只是顺势而为而已。
中国白酒的出口顺差虽然常年保持绝对优势,但其增长率极低,在2019年还是负增长,白酒出口总量在全年总产量的占比也常年保持在0.2%以下的水平。
2019年1-12月中国白酒进口数量为389.9万升,同比增长31.2%,出口数量为1639.0万升,同比下降4.8%;2019年1-12月中国白酒进口金额为13727.3万升,同比增长34.3%,出口金额为66504.4万升,同比增长1.3%。
数据引自国家海关总署
也许,我只是说也许,在未来数十年里,白酒如朗姆酒、金酒一样慢慢从小众玩家的手里,全球各产区遍地开花,白酒产区呈燎原之势。有了苏格兰白酒、美国白酒、加拿大白酒、日本白酒......纷纷流入到主流餐厅和酒吧。
这时候,根正苗红的Chinese Baijiu,才真正具有全球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领导力。也许我海关总署就是这么想的?!
我绝对没有否定白酒从国家层面更名的积极意义,但如果想提振白酒在海外的影响力,可不是改个名字这么简单。
在老外眼里,白酒又甜又辣,还有些烂水果,烂谷物的气息,味道古怪,如饮剃须刀。
懂行点儿知道,白酒的风格种类历史。不了解情况的只当白酒是中式伏特加,不免认定它廉价粗劣。
目前,白酒的根基在中国,消费在中国(最远不出华人圈)。如果想要扩大国际影响,把白酒输向国际,有两个思路。
其一,教育市场,使整个白酒行业的想象国际化,让白酒更容易欣赏,品鉴更简单,创造更多佐餐和调配鸡尾酒的场景。
要推广白酒,需要国家外交部、文化部、轻工部和行业协会的一齐努力,在饮用场景和形象推广上突破。
不免吐槽传统的白酒品鉴词,早点做一份接地气的白酒风味轮才是正事儿。准备对老外讲窖底香、酒海香吗?really,他上哪知道去?!
评论区 @remono 说的真诚
其二,就是对酒体重新设计,迎合新兴市场的口味。
白酒出海已经有了现成的案例,例如在美国市场就有两款“refined"白酒。
HKB, Hongkong Baijiu,原酒小批量在四川蒸馏,原料取自五种谷物,采用传统工艺。之后送往意大利,由Grappa制造商使用干邑桶中熟成2年,其后重新销往香港、北美等国际市场。这款酒拿下了2015年旧金山烈酒大赛银奖,当然了,这类奖评白酒基本上都是扯淡,基本上属于交学费就给发学历那种。不过呢,确实味道还可以,很受美帝欢迎。
HKB
无色透明
闻香:浆果、青苹果、青草、坚果、橡木桶的辛香
味蕾:柔美协调的水果香
在美帝,也有疯狂的老外从四川进口白酒原酒,在美国重新Refine,降度到35%abv - 40%abv,使其变得易饮,着力调配鸡尾酒,取Baijiu谐音,创立品牌叫BYEJOE。
将酒体内的风味物质”淡化或是净化“、酒精度数降低,这样的作法对于国内传统白酒爱好者而言是绝对无法接受,甚至可以称其为离经叛道。然而,这在美帝就是行得通的办法。
Pockey联名的江小白饼干已经墙内开花墙外香,在美国已经有烈酒博主撰文测试;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江小白冰淇淋,泸州老窖月饼、香水....
倔强的白酒,为了生存,为了破圈,为了年轻化,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
白酒的努力我们似乎是看到了,但收效嘛,也太让人一言难尽了。
白酒的国际化,不是拍脑门改改名字,或是CP食品企业加工个冰淇凌就能解决的,路途艰辛、任重道远啊,加油吧....
特产用专名,是好事。
世界上各种“酒”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出产地各异的同种东西”,而是在发酵、蒸馏的方式和工艺上,都有一些区别。
相比于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Chinese liquor等译名,Chinese Baijiu更简明,识别性更高,也更符合国际翻译惯例。
在英语中,对外来特产的命名惯例,向来以音译和拉丁字母转写为主。
与此对应的还有「濁酒」-「탁주」-Takju
Baijiu、Mijiu等直接来自汉语的词,在英语中的译写形式,与此同理。
至于担心外国人念不准Baijiu的读音,倒是大可不必。
不同语言的音系有别,不同书写系统的正字法各异,以英美为母语的人,外来词念出来,和源头语言的发音必然不太一样。
Peking改成Beijing那么久了,听到英语里Beijing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照样会觉得好像哪里有点奇怪。
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以英美为母语的人,如果没学过相应语言,没经过语音训练,讲到Absinthe也和法语absinthe不太一样,讲到Vodka也和俄语водка不太一样,讲到Shōchū也和日语しょうちゅう不太一样,讲到Cheongju也和韩语청주不太一样。然而,这又不是在学外语,只要在英语音系范围内模仿类似的发音,明白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就足够了。
其实,此前Baijiu这个词早已在很多地方逐渐启用。
这次由官方出面,以税则的形式确立下来,推行规范译名,对于减少海外消费者困扰,确有重大意义。
延伸阅读:
为什么原神国外的名字用的是日语发音 Genshin,而不是中文拼音 Yuanshen?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忙着卡对方脖子呢……
忙着卡对方脖子呢……
1、已删除
2、已删除
3、已删除
4、已删除
5、已删除
6、已删除
7、已删除
8、已删除
9、已删除
10、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