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人好奇过范伟小品里的口音是啥么?明显不是传统意义的“东北话”嘛——
然而就这么一个存在感不强的地方,他们说的竟然不是东北官话,而是北京官话“朝峰片”。
其实辽宁朝阳一带不同于东北其他地区,它自古以来,和北京的联系都十分紧密——如果你在北京呆过,一定听说过一个“著名”高速路——京承高速,只要你去望京、来广营啥的,都会走这边。
其实,这条“京承高速”,自秦汉以来,就是当时的燕地沟通东北的交通要道——因为横亘的“燕山山脉”阻挡,也让“华北平原(绿色)”彻底结束,而山的另一侧则是另外文明的所在“辽河平原(黄色)”——
复杂的燕山山系,成为了入主辽河流域的游牧、渔猎文明的天然屏障,当年曹操就是跨越燕山干掉了这里的土著乌桓,然后从辽宁辽阳一带沿着海边班师,路过如今的秦皇岛昌黎县碣石山时,还高兴的唱了个诗——
这样的快乐,太祖爷也体会过。
在唐宋之间有个混乱的时代叫“五代”,皇帝换的比内裤还勤,其中中间有个朝代叫“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稳定屁股下的椅子,公然认比自己小10岁的契丹可汗耶律德光当爹,然后把整个北京、唐山一大圈的土地(燕云十六州)全割给了人家——
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你燕山这个防盗门没了不说,你和人家连个走廊都不隔着,直接大厅冲着人家,开心的“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那么到了如今,人家辽河契丹也有了你华北一部分了,我干嘛还要天天把燕山这个防盗门放家里?开拓一个崭新的通路,成了很重要的事情——
就这样,那个从秦皇岛碣石山——一直到如今辽宁锦州的,本来只是背靠大山、面朝大海的一线狭长的沼泽地,硬生生的被开发成了“辽西走廊”,在宋朝至今成为了通向东北的又一条主要道路,包括后来的“山海关”,就是修在了这条道路的起点上。
京哈高速虽然看起来绕远,但一路的平坦,让你免于“京承高速”的山路十八弯——直到清末,浩浩荡荡的闯关东大潮中,前往辽宁一带的移民,很多都是河北、山东北部的人群,从辽西走廊进入“关东”的——
反过来看在京承高速这边,对于辽西、内蒙一带的朝阳、赤峰,他们整体还是更贴近“燕京文化圈”——这一影响也直接一路避开辽宁“大碴子味、海蛎子味”地区,直接延伸到更北方的吉林、黑龙江,导致东北越是深入内陆的口音,往往更接近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如果追溯更远,辽宁朝阳、内蒙赤峰一带,不仅有这位“奥利给”,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着高度发达的“红山文化”——
至于这个文化区,还有个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办过华夏银行卡的肯定都知道——
总之,辽河流域文化从来不逊色于中原的同时,进来学术界也有大量证据开始指向——商朝的上层,很可能就来自于内蒙辽宁交界的辽河流域,从河北迁徙入中原的,不过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说了,想看我细说就等我闲下来吧。
前段时间,我也亲自从东北通过这条京承高速返回北京,比起以前的一路东北良田,这一路的草原、风沙、群山让我印象极深,听说如今这里正在修筑超长隧道,以后从北京到达赤峰、沈阳的时间将缩短到2个小时。
最近在搞一个有关中国各大高速的沿途文旅活动,目前主要以北京一带的高速为主(京藏高速产品已完成),不过因为特殊情况需延后。
感兴趣可添加联系方式,微信在主页介绍里,标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