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镜道方言六镇话,约在十五世纪中叶形成,是朝鲜语中长期受边疆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方言。他在朝鲜方言中的地位和形成过程,非常类似于中国山西话里的张呼片(晋语·张家口—呼和浩特片)
先简单说下晋语的张呼片:譬如张家口和内蒙古河套,在整个清朝和民国前期,受山西移民“走西口、走东口”的影响,当地方言属于山西话(晋语)的分支,同时又吸纳河套地区土黙特蒙古、坝上地区察哈尔八旗等蒙古语的一些词汇。
类似的有东北部分地区方言话,也吸收一些满语词汇。
朝鲜的咸镜道方言六镇话,吸收的是满语,具体来说是建州女真的女真语方言。
在明朝初年,建州三卫和毛怜卫分布在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图们江中下游两岸地带,直到明成祖靖难夺位、开始经略东北努尔干都司之后,明朝才和建州女真建立的宗藩朝贡关系。
此后的一百多年,建州女真和朝鲜王国持续爆发冲突,最终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建州三卫全部西迁到鸭绿江西岸的辽东长白山地区。
而图们江流域,还有东毛怜卫,以及若干被朝鲜军队堵截,没能西迁的女真部落。他们成为朝鲜的藩属。
朝鲜把全国划分成八个道,其中位于朝鲜东北部是咸镜道。
在朝鲜太宗到世宗王期间,朝鲜在图们江中下游南岸的咸镜道境内,陆续设置六个边镇,就和当时明朝防备蒙古的北方九边军镇一样,通过修建边墙要塞,迁徙人口、驻扎重兵等方式,用来防御女真对他的侵扰活动。
六镇设置后,就是朝鲜的“远恶军州”,他也采用强制驱赶和减免赋税的方式,迁徙平民、贱籍奴婢和流放犯,实现实边。移民一部分来自就近的咸镜道和平安道,还有一部分来自位半岛南方、人口较多的全罗道,庆尚道和忠清道。
朝鲜族移民和图们江当地的女真族比邻杂居、相互通婚,当地日常用语吸收女真语词汇,经过长年累月的融合影响,逐渐形成朝鲜语里的独特方言分支——咸镜道方言六镇话。
虽然建州三卫西迁到辽东,但是在整个明朝,他们和留在图们江的同族部落,经常还有来往,导致建州女真语一直在影响图们江周边地区操咸镜道方言的朝鲜人,使六镇话也不断得到发展,其方言特色越来越明显。
在明朝和清朝,朝鲜南方庆尚道的人,和北方的咸镜道六镇人,就很难实现口语交流。就类似山西人和南方闽浙粤某省人,各自用家乡话说话一样,交流起来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