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资治通鉴》写南北朝时,奉南朝为正统,比如称刘宋君主为“帝”、北魏君主为“魏主”等,但是行文中又经常? 第1页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编修的,所以南北朝是以南朝为正统,采用【宋纪】的说法已经说明一切,不多分析。


你要明白,资治通鉴是对史料的再编辑,不是新写史料,所有史料都有其原始出处。

例如你看到的其中一段出自《魏书·卷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辽东公翟黑子有宠于【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与允绝。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称呼有时候会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世祖】一词是庙号 改成【帝】其实是比较中性的 【魏主】一词则有非我国的其他国家君主的含义 总的来说 称【帝】和奉为正统无关

至于为什么同一人称呼前后不一致 个人推测是因为前面的段落和后面的段落【不是同一人负责编修】的,因为资治通鉴工程量巨大,在几个人一起合作编修时可能这个人负责这一段 ,那个人负责那一段,不同的人在编修时习惯不同,一个修改史料时称呼改为【魏主】另一个人改为【帝】

当然 这只是一个推测,未必是真相,但是我认为题主【没必要太纠结这个问题】只要知道不同的称呼是在指谁就行了,极端一点来说,《左传》中同一个人常常能有四五种称呼,你能解释为什么作者喜欢乱换称呼?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鲜有蒙古国介绍? 
  如果给1453年的拜占庭1门古斯塔夫巨炮,能否在与奥斯曼之间的战争中翻盘? 
  汉朝和罗马帝国打仗谁能赢? 
  李氏朝鲜燕山君以暴政著称,而在燕山君当政时期,明朝是否有对燕山君注意或采取任何措施? 
  海瑞是回族吗? 
  历史中有哪些听起来轻描淡写但读过之后感到十分难过的句子? 
  有哪些介绍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的史书值得推荐? 
  为什么中华文明号称“上下五千年”,而从有史可据的夏朝开始算,距今也不过三千多年,剩余那一千多年在哪儿? 
  李自成怎样做才能获得成功? 
  不明白那些为文革翻案洗白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前一个讨论
本人高三,独生妹子一枚。今天我妈突然对我说要生二胎,问我怎么看!当时就呆了,心情复杂,我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到底刘备三顾茅庐是真的,还是诸葛亮主动见刘备才是真的?





© 2025-04-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