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俊是40年代那批最牛的拓扑学家之一,但可惜他的学术生涯中止于50年代初回国。
我只熟悉他在拓扑学方面的两项工作。
1.证明了4n维球面上没有近复结构。
2.证明了吴公式,重要的推论包括Stiefel-Whitney类的同伦不变性。
(第一版的答案把这条写错了TAT)
这两项工作对50年代拓扑的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老实说,就对拓扑学的贡献来看,他比Chern,Whitney,Thom,Milnor,Pontryagin,Serre这些同一时代的大师还是差了一些的。
吴文俊老师在1958年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家大会做分组报告,这个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数学家都能去的,必须是在这个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
吴文俊老师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吴文俊曾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首届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994)、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数学奖(2006)、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他培养的许多学生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拓扑学研究中,吴老师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的工作的影响下,研究拓扑学的武器库得以形成,这极大地推进了拓扑学的发展。许多著名数学家从吴老师的工作中受到启发或直接以吴老师的成果为起始点之一,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例如,吴老师的工作被五位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引用,他们分别是法国数学家托姆、美国数学家米尔诺、斯梅尔、维腾,英国数学家阿提亚,其中三位还在他们的获奖工作中使用了吴老师的结果。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称赞吴老师“对纤维丛示性类的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由于以上两项工作,1956年吴文俊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