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的辩论赛真的是辩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是在问卡尔·多伊奇说过的话吗?

卡尔·多伊奇在国际关系行为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国际政治的理论体系》一书中,写了一章《辩论》约800字,在此文中,他将辩论分为两种:真实的辩论与虚假的辩论。

不幸,我们现在玩的属于后一种。真实的辩论双方立场是可以变化的,即所谓谈判双方,双方运用各种方法来表达自己要求和观点的合理性,驳斥对方要求和观点的不合理性。

双方的目的是争取最终达成的共识中对自己更加有利,其目的是得到统一的结论。

与其相对应的所谓虚假的辩论是以通过表达和驳斥使自己的观点获得最广泛的接受,他们的目的不是达成一致的观点,而是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至少是相对正确)。

前者的例证是国际关系的双边、多边谈判;后者的例证是中学生辩论比赛(原话)和法庭辩论。他文中的态度是只有真实的辩论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行为,虚假的辩论没有实际中的价值和意义。

从以上观点,我们至少可以推出两个结论:
1、辩论(从这里开始,这个此表示我们日常所说的,我们自己参加的辩论活动)的目标是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尤其是有评判权的人的支持,而不是解决任何问题,得到一致观点。
2、辩论过程实际上是双方对于继定观点的分析而非综合过程。说白了就是一个解构而非建构的过程, 所以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新的知识被揭示和展现出来,所以,其实辩论本质上是一个虚假的研究过程,或者说是一个非创新活动。

在这个层次上讲,辩论是很悲哀的,因为他似乎就是一个作秀的过程,不会得到任何知识上的收获。也缺乏理论研究的严密性和创造性,可以说是个肤浅的活动,没有任何意义性的结果,所以辩论者的地位永远是很低的,而且不会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当然辩论者本身是要尽力改变这个情况的,不过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很遗憾的,他们常常被世人误解,苏格拉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说辩论赛是一种非真实的辩论,但从事辩论的人,比如我们自己却把他当作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目标追求,这注定是一种悲剧的结局,这是辩论的宿命,这也是辩论者的宿命。如果俄迪蒲斯是个辩论者的话,那么他对辩论的理解绝对会非常深刻。其实,我们都是在一种宿命的过程中追求一个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结局,都是在寻找归宿的无间道上徘徊和感触。

辩论的悖论与辩论的哲学


行文至此,各位朋友可能会批评我:“你行你上啊,你能在短时间内像你在文章中写的一样组织起论述吗?”我说:“应该不能。”甚至还有朋友能够在我的行文中,挑出什么逻辑或者事实的问题。但是即使会有这样的纰漏,我仍然有自信我所写所述算是基本的学界常识;而且我“打辩论赛不行”这一点,不能成为“此种辩论赛合理”的理由。

我的朋友反方一辩在比赛前两天找到我,问我:“你觉得科学是世界的最优解吗?”我说:“不是,这什么破问题?”“这是我在准备的辩题。”我问:“这什么破辩题?你打的什么比赛?”她说:“华辩决赛。”

后来我断言:“这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当然这种断言也属片面,但绝非错误。我给她讲了一些哲学知识,内容大抵类似洛克《人类理智论》的主题,介绍了一下关于人类知识有哪些争论、人类理智有什么界限;我还推荐她看一本小小的《科学哲学》,里面覆盖了我今天的批评里的大部分内容。但是反方的表现很令我失望——我原以为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会打赢的问题,毕竟反方站的立场是客观事实:关于科学解释的限度、人类理智的限度。“科学是不是世界的最优解”在哲学问题上,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生物问题一样,是有定论的。当然了,世界上总是有鸡和鸡蛋的,但是没有最优解。

只不过我们都没学过生物学,正如他们都没学过哲学通识。

这固然不是值得批评的一点,但个中问题在于下面的文字。

我昨天问我的这位朋友:你看完《科学哲学》了吗?未等她回答我就自问自答说:“没有。”她说她看了前一部分,但是因为要看对手的比赛记录所以没有时间。

辩论赛的辩手看起来根本不在乎事实是什么,他们唯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击垮对方。如果说,因为这一场辩论赛的启发,在与对手的交锋期间,确确实实激起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好奇,希望找出它们的答案,那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有多少辩手真正关心他们打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答案?辩论结束了,输了或赢了,辩手就停止了。我想请问,这样的辩论活动:辩手既不知道如何使用正确的学术用语(反方的几位朋友多大的人了还误用功利主义的概念);也不知道常识以外的知识(有时候甚至连常识都不知道);对于每个事实上很复杂的问题,态度是“赢了就好”;一场比赛过了一阵子,本来就少的可怜的知识都忘了,也不会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探索下去;到头来只是反反复复地玩味自己和别人的反反复复的三段论、自己和别人的本来就是错误的用语——这样的辩论赛,除了能看到今天华辩决赛主持人那样的漂亮姐姐,还有什么意义吗?

观第六届华辩总决赛有感 炖小鸡·胡说


没落的「文字游戏」

八十年代,辩论节目在中国大火,并非偶然。

在电视节目匮乏的时期,水平稍高的节目很容易受到关注。加上电视辩论时常探讨当代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在当时思想解放的背景下自然广受追捧。

但在最初的激情褪去以后,寄希望于用辩论得出真理的观众们,开始注意到骨感的现实。

尤其加剧表演性质的是,所有辩手交替发言的「自由辩论」本是新加坡赛制特有的环节,意在追求激烈的舞台效果;辩手若出现影响观赏性的失误,导播甚至会要求中断重来。

「马晓康」组合、粉丝众多的嘉宾、弹幕、观众评分制、同性恋出柜等流行元素给节目带来了大量粉丝。但这些元素与辩论都没有关系,更无法推动辩论的复兴。

由于模联的代表国家由会方指定或随机产生,参与学生水平难以预料,不时会出现魔幻现实主义的外交场景:委内瑞拉、塞拉利昂、甚至绿色和平组织的代表全程谈笑风生,钦定国际重大问题;美国、德国代表则张口结舌,只能连连点头称是。

为什么辩论赛这么无聊|大象公会


鄙人不敢取匿,不要问为什么匿名,而援引的三篇文章,分别属于国际政治家、个人学习者与社科类自媒体对当下华语辩论赛的态度,鄙人认为非常有代表性,亦希望网友勿以偏概全,将华语圈辩论赛的问题误以为是辩论赛的问题。


放眼寰宇,其他国家或许也有精彩纷呈、激荡思辨的辩论赛,鄙人并不了解其他国家的辩论赛,或有精彩的非对骂式的英国式首相质询辩论赛,亦或是说理的非挖人黑料的美国式特朗普希拉里总统候选人辩论赛,欢迎在评论区指出,鄙人定将认真学习,特此感谢。


经过网友提醒,鄙人收录几则(为保护,已删除对话)据说是辩论圈大佬级别(壹贰为同一人,叁肆为同一人,伍陆为同一人,这些人鄙人皆不认识,但听闻网友说在辩论圈有比较高的话语权,鄙人亦将他们在知乎内的链接奉上,以正视听,该回答亦不再更新)的人对当下辩论赛的评价:

【壹】

链接:当反智走上辩论赛场

看了一场相信需不需证明的辩论赛,八个人四五十分钟讲不出一点有内容的东西来也就罢了,可怜的是辩论赛居然走向了反智的康庄大道。
关于信任、信念(相信不就是这些玩意儿么!),相关的研究不说汗牛充栋吧,也是车载斗量。远的,纯粹的哲学分析和逻辑推演,有休谟的《人性论》,几乎花了大半本书都在讲信念的建立过程,难道很难懂吗?近的,认知神经学、行为经济学、博弈论、神经生物学、演化生物学、演化心理学,十几个交叉学科发了无数篇文章,难道很难找吗?
在大量的逻辑推导和科学实验面前大谈不可知论,就是反智。
【贰】

链接:辩论为什么会跑偏

辩论赛不仅无聊,而且跑偏。

事实上这两年看到很多这种内部不自恰的立论——我很好奇,难道自己不会觉得,这两个点不能并存吗?更为奇怪的是,反方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我们认为辩论可以培养公民的民主素养,恐怕是痴人说梦——从辩论赛所表现出的追求完美设计、万无一失的方案的倾向来看,似乎是反民主的,是逐渐会导向父权和极权思维的……

【叁】

链接:李博士吐槽辩题第二弹

原题:纸媒已死VS纸媒不死

出处:华语网络辩论赛2018年夏季赛

原题命题人:据说是51

今天连续吐槽了两道华语网辩的题,华语网辩的辩题质量参差不齐,不排除有一些优秀的辩题,但很多辩题非常烂,命题水平极其不稳定。由此观之,华语网辩缺乏一套完整的辩题设计、审查、修改机制,这是严重的制度问题。

你自己想想这个比赛看着多尴尬?

综合评价:烂辩题指数☆☆☆☆☆☆☆

【肆】

链接:华语辩论界对命题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017年是让我对辩论赛命题问题忧大于喜的一年。一方面,一部分比赛,至少在我本人参与命题的两个辩论赛,即烽烟网辩、论辩紫金两个赛事,都非常重视辩题的选取,以近乎变态的标准筛选辩题,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但另一方面,放眼全国大大小小无数赛事,辩题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情况都屡见不鲜。新国辩”的辩题越来越不知所云;世锦赛辩题过多、“贪多嚼不烂”导致辩题质量参差不齐;而“天伦杯”、浙大“启真杯”和某大型网络辩论联赛的辩题则多次(≥10次)气得本人在公开场合骂人……从这些比赛的命题情况中我看不到半点乐观的理由。

但我至今没见过任何一个赛事会对命题情况做分析报告,似乎题目一旦出完了就和主办方没关系了,至于题目出得平衡不平衡、争议点容不容易走歪、有哪些优化空间等等,极其缺乏总结和反思。

以上现象不可辩驳地证明了一个结论:现在的华语辩论圈,对命题问题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伍】

链接:不吐不快

其实他们有些姿态非常难看丑陋,比如答辩时候恶逃或者胡搅蛮缠,或者陈词时候极度油腻,但他们依旧常常能赢。或许因为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很多,这些浪的地方会被盖过;或许是因为,评委有问题。我不喜欢这样,但毕竟这是个人自由,我也没立场多说什么,不然显得像道德绑架。

【陆】

链接:若批评不自由,则辩论无意义

我觉得辩论圈没有走下坡路;当然也没多少进步,现在正处于表面繁荣、实质停滞的状态。

但在2014年之后,伴随着比赛的增多、资本的引入、话语权平衡的破坏、个人的膨胀等因素,情况出现了变化。许多辩手、队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对内亲密无间,对外相互吹捧。这本身也没啥,人性使然,但逐渐的,一个坏现象出现了:批评变得越来越难得,甚至许多辩手一旦发表批评,会立刻遭到广泛的围攻;而那些知名辩手们,也大多爱惜羽毛,对一些圈内明显不良的现象,总是假装没看到,甚至指鹿为马。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几年辩论圈打破了以往的校际壁垒,开始社交化。而由于“抱团”的出现,以前批评一个人最多只会遭致当事人和亲友的反击,现在批评一个人很可能会得罪一大波人或组织,所以批评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少。

比如一些比赛,明明稀巴烂,但因为两边都有知名辩手,辩手们纷纷昧着良心夸赞精彩;一些所谓的明星队伍或者明星选手,明明辩风很差,却总有各种人强夸,导致新人被误导;一些比赛的辩题、组织和设计,明明问题大到肉眼可见,知乎却总有一波人尬吹“创新”。


鄙人近日认真查阅了些许资料与相关人士发展,发现诸多辩手的诸多问题,但鄙人认为辩手问题不能归到辩论赛,但既然已经查阅出来,便含沙射影杜撰些许七字语,博君一笑:

常年本科获最佳 婚内出轨英国男 造谣生事前妻告 上古辩神睡同行

港独分子做节目 道德绑架要出家 历史暗角穿针线 今日最美神判词

邮箱黑客视频传 抱团倾轧排异己 抄袭洗稿巧舌簧 哭打电话停课程

怀孕事后不负责 全国赛事强停办 白眉鹰王述恩怨 清明河图君观看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恐龙复生与活泼老僵尸在星辩4.0中的比赛视频? 
  如果朝韩战争再起,现在的中国是参与还是不参与? 
  请问英文的辩论赛中,一些特定的术语和问答语以及专用词汇该怎么说呢? 
  打辩论时,在场上说的什么话让您觉得很爽? 
  名校辩论队是如何训练的? 
  下周一有一场辩论赛,对方辩题是「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我方辩题是「人生苦短,及时享乐」,怎么把控全局? 
  这是一道严肃的辩论题:风花雪月,爱恨别离,你是否相信人间有白头?(严肃脸)? 
  现在的高校校队回到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可以夺冠吗? 
  为什么感觉辩论队的水平越来越弱了? 
  为什么感觉辩论队的水平越来越弱了? 

前一个讨论
《无双》中“画家”到底是谁,真的没有人知道吗?
下一个讨论
基于GPU的parsing是否可行?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