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400年前已有人答过。(节约时间可直接翻至文末。)
首先, “斜” 字在大多数方言中,历史上就从未出现过 xia 的读音。 x 和 ia 相拼,好比是关公战秦琼——声母太晚,韵母太早。
“斜”字的声母,在杜牧时代,还是个浊音/z/。很多方言在声母清化后,仍然读为尖音s。所以相比“斜”韵母不读 ia 而言,把斜字的尖音声母读成团音的 x 才是近代流行的事儿。
而韵母 ie 的产生已经至少八百年了,并不是现代改的。
“斜”属于麻韵三等字,早在南宋的《增韵》中,就已称中原雅声的麻韵三等当从麻韵中独立出来。后来《中原》《洪武》都另立有「遮韵」ie,与麻韵相区别。
至于ia的读法,那就更早了。
坚持把“斜”的韵母读成 xia —— 一个新国音与普通话中不属于它的音,用老话讲就是叶韵。
但新国音和普通话本来就不是为继承传统文化而产生的。恰恰相反,它们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反对旧文化。
叶韵与否是各人自由,没有是非对错。
如果你期盼用叶韵法让普通话读唐诗都押韵,那请问遇到这两首唐诗将如何处理?
王维《山茱萸》: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李白《越女词》: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想用叶韵的方法让普通话押韵,别说对千年前的唐诗唐音感到棘手,就连读300年前用清代方言写成的小诗都未必奏效:
袁枚《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入,于是悉委之叶。夫果出于叶也?(——〔明〕陈第)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