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尤金妮雅認為:「十九世紀初,如果沒有『中國性』(Chineseness)概念,就不可能構想『英語性』(Englishness),而最能昭明『英語性』概念的,則是『中國物質文化』。」 這裏的「中國性」或「中國物質文化」最具體的顯現就是「中文象形字」的「表意」,並以其「表意文字」之內質,而成就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知性圖符」。
這裏關於中國語言文字的最普遍的概念,就是所謂的「中文象形字秘鑰」(Clavis Sinica);顧名思義,就是要更快更直接破譯中文象形字所具有的「表意與寫意、含義與定義、概念與理念、形象與抽象」。最初西方人對這個「秘鑰」的期盼是希望中文象形字成為普世通用語言相對於「後巴别塔(post Babel)」之人類語言之混亂,讓中文象形字能與那至善纯正、普遍通感的「伊甸園語言」直截引起密切相關的聯結,因為中文的「表意文字」所表達的不僅僅是詞語,更重要的是事物本身和相關思想。這就是我經常說的,中文的「文字、文學、文化」不可分,而「文化、思想、精神(或道德)」亦不可分的道理,而中文的「表意文字」似乎與其代表的抽象概念有著直接和穩定的關係,代表著持久、穩定和普遍意義。換句話說,「表意文字」可以直接進入思想與精神(或宗教),無須「表音字母」的中介。這就是為何尤金妮雅說:「中國物質文化被置於規範英文風格的核心話語之中。」以及「『中國性』作為審美價值已經廣泛地滲透到英文話語的内部。」其因即在人類的普遍溝通上,「相對於其它所有的語言,中文象形字具有唯一的合法性」(Chinese had a unique legitimacy claim over all other languages),亦即中文象形字是世界上其它所有語言文字能够相對通用的基礎。簡單地說,就是中文象形字在其「形音義」三位一體的基礎上,將含義與定義、概念與理念、知性與知識、思维與思辨、抽象與形象、形而上(道)與形而下(器),一併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