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像“傻不拉几”这种用后面三个无实意字来修饰第一个字的词语,是怎么形成的? 第1页

  

user avatar   sou-gou-shu-ru-fa-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现象,统一可以叫“状态词缀”


单独一个“傻”字是表性质,加了词缀变成“傻不拉几”,就变成了表状态


表性质,是对属性差异的一种描述,A傻,B不傻,属性差异明显


表状态,是对同一属性不同程度的描述,“A傻不拉几的”,说明A傻的程度更深,这就是这个词缀的功能


至于说状态词缀是怎么形成的,就真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了


因为,状态词缀太多了,不仅仅是长“不拉几”、“咕隆咚”这个样子


比如说,暖洋洋,热乎乎,信誓旦旦,风雨凄凄,文质彬彬……这些词汇就都带着状态词缀,而且仅仅是“后缀”


除了后缀还有中缀,比如说“撑眉努眼”,“努”本来写作“弩”,在词汇中本来没有任何实义


聪明人一定想到,那肯定还有前缀,没错


比如有个词叫“簇新”,“簇”就是一个状态前缀


除此之外,状态词缀又可分为单音节词缀和多音节词缀


刚刚提到的“簇新”中的“簇”就是单音节词缀


而题主所说的“傻不拉几”就是多音节词缀


这么一说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汉语中的状态词缀,有着相当漫长和复杂的形成过程


目前的一些基本认识是,上古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状态词缀,到唐宋一代出现了大的飞跃,例如“白皑皑”、“醉醺醺”等词,我们今天都在使用


而到了元代和明清之际,文艺作品的创作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所以收纳了更多的生活口语,状态词缀就变得更加丰富了


因此,讨论状态词缀很难孤立讨论,不同词汇中间可能也隔着好几百年


不过归根结底,语言形成无外乎民族交流、文艺创作、人口流动等原因,像题主所提到的大多就是东北华北一代的方言,势必与满族和蒙族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去翻看元代的杂剧,就会发现很多和“傻不拉几”长得差不多的词,比如说“平不答的”、“呼滴溜”等等


当然,现在看肯定有点陌生,因为它们现在的“样貌”和过去有很大不同


例如今天仍在使用的“糊了巴涂”,是一个典型的状态中缀,中间的“了巴”没有实义,表示的就是“糊涂”


可是如果你顺着“了巴”两个字去探寻其中的形成路径,就走错了路


因为在元代杂剧中,它的形态是“古突突”


从“古突突”到“糊了巴涂”,是几百年汉语语音变化导致的


再如“失流疎剌”,现在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它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稀里哗啦”


所以说,也许“傻不拉几”、“乌七八糟”、“黑咕隆咚”、“灰不溜秋”……每一个词都值得写一篇论文去专门讨论它们的源流


恕狗哥暂时无法讲明白它们分别是如何形成的,以上内容,权当抛砖引玉吧~


:)




  

相关话题

  「這」「那」的本字是什麼? 
  「吐蕃」二字的读法有争议吗? 
  对于同一件事,为什么汉语叫「试胆」,而日语则叫「肝試し」? 
  有哪些无法用汉语逻辑去理解的英文句子? 
  请问“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中的“既”表示已经还是不久?现代汉语中既表示已经,古汉语有不久。? 
  为什么现代汉语中分既表示 0.1 又表示 0.01? 
  非汉语母语者如何区分「吗、呢、吧、啊」这类语气词? 
  中国企业的英文名为什么有的用 Sino,有的用 Chinese?两类企业是否有区别? 
  孝庄太后说的是蒙语、满语还是汉语? 
  汉语普通话有多少个音节? 

前一个讨论
普通话里为什么没有tiu、bou、shong、fai、fao这些音节?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有趣的句法学现象?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