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题目没意思,但提问者描述中的这句,“总会有几个“专业”人士过来跟我说:同一部位的肌肉不能每天练,隔天练效果最好,每次练到力竭....” 有点意思,我就认真说一下,大家也可以思考。
我健身很早,03年开始,那时健身房操课都没有,只有一些简单器械,第一次去就有“专业人士”主动上前指导,时光如梭,如今十八年过去,虽然没人指导我了,但每个健身房其实都不缺热心的“专业人士”;如果他们是私人教练,是为了卖课,那行为很好解释,关键是,他们就是爱好者,为什么持续多年,总有这群人存在,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其实是很有意思事情。
先说第一方面;简单说,社会科学就是研究人的科学,而研究人最主要就是研究动机(motivation),例如警察侦破案件,首先考虑就是犯罪动机,又如作家创造小说,要让行为合乎逻辑,动机恰当也是首要的。动机可以直接问,但很多时候,当事人其实说不清楚,甚至在他头脑中都没有动机这个概念。那么我们就要观察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是我主动免费指导完别人,我获得了什么,其实物质报酬是极少的,更多是一种很虚拟的心理成就,“我是高手,我可以指导别人”,“我能指导别人,换言之,我练的不错”,诸如此类,我们可以给它们起个名字,就是自我成就。再说第二方面,我在英国、泰国健身就发现,健身房中“专业人士”是很少的,人的行为受太多因素影响,我就不展开,我只说一点,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自我成就的需求会比很多人强。”
有两点我觉得很重要;
第一;中国人的生活是极其同质的,现在放开二胎、三胎可能还有差别,但我们成长的年代,绝大多熟中国人无论家庭结构,工资收入,以及接触面,是极其类似的,包括学校教育,也是磨边角教育,磨掉人的个性,尽量让所有人看上去差不多,所以当他有一点不同后,他就很容易放大这点不同。而且在生活不同质社会,大家对不同是习以为常的。他不会去刻意放大。
第二;评价体系的单一。因为高考的存在,中国的社会评价体系是非常单一的,单一有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失败者是多数,毕竟第一只有一个。但问题是,高考引领的评价体系,不是对个人能力的评价,而是对家族能力的评价,例如父母办户口的能力、父母买学区房的能力、请补课老师的能力、学生的付出和才智,只是能力中的一部分。所以人自然有种需要,就是寻找和创造新评价体系的需求。
因为上述两种情况的存在,极大程度造成了“热心专业人士”多的情况,至于他们怎么说,那是他们的观点,观点不等同事实,记住这句话就好。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