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写明代内库的书,叫《明代内库与财政体制变迁研究》,里面谈到了一些内库的支取问题,自从辽东战事爆发后,从万历后期,皇帝一反常态开始从内库从拿银子补充外廷所需,而这其中大半都用在了军事上。
这本书对这个问题也有从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万历四十六年(1618)辽东之变至天启七年(1627)的十年间,内库共计协济支银26453312两,年均约为2645331两,为内库金花银正额岁入的2.5倍,可见在正常岁入情况下内库白银已处于严重的入不敷出状态。
崇祯元年(1628)至十七年间内库就有25次协济之举,奏支总额达3522000两。考虑到崇祯朝史料记载的连续性不足问题,故实际奏支规模应该更大。
天启元年(1621)至崇祯元年的八年间,除福建、广东两省全完之外,其他各省府的拖欠总额为1240876两,逋欠率约为15.51%。
但到了崇祯初年,情况进一步恶化。
崇祯四年以后金花银的现征完成率已不及60%。
到了晚明时期,改变了自明朝中期开始,皇帝从太仓库补贴内库的惯例,变为用内库不断补贴外廷,表明了明朝的财政收入已经不足以维持运转,但内库的收入也在不断下降。
”崇祯是个小抠吗?巨量内库银舍不得拿出来用“通过对内库收支的考察,可以明白,对内库的考验是自万历末年开始的,此后一直是在做减法,而不是加法。自明朝中期开始,只有两个皇帝没有定期从太仓库拿钱补贴内库,一个是崇祯,一个是死的太快的明光宗。
哈哈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佘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