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文版元素周期表从本国民众记忆难度来讲是不是世界上最好记的元素周期表?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uan-zho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因为中文中一种元素一个音节看起来清爽吧。

其实对于东亚几国而言,大部分元素名都是音译,铬-クロム-chromium,也就chrome还能看出来源from Greek khrōma "color" ,chromatic:彩色的。反正都是音译的,背就是了。

如果是题主提出的“世界上最好记的”指的是“一音节一元素”的话,那么汉语翻译为了“一音节一元素”,连读音上的区分度都舍弃了,很多时候靠汉字区分,比如“二氧化锡”和“二氧化硒”,那当元素周期表中文版然是“世界上最好记的”。

问题是这个牺牲有多大。汉语元素名中没有声母c和ch,我手边没老年间的字典,民科语言学家可以帮忙数一数c/ch的汉字的页数占了整本字典的多少……

所以元素名中重复的读音很多,比如读yi的有钇、镱、铱,读xi的有硒、锡、「⿰金喜」,读ge的有铬gè、镉gé、鎶。

好在一般人能接触到的元素有限,“一音节一元素”的优势非常突出,很少会遇到类似“二氧化铈的氧化势”或同时出现硒锡的情况。

因此我觉得如果不考虑记忆汉字写法的话,说是世界最简单没问题

(想到之前做外贸的亲戚问我RoHS中对六种有害物的问题,他一直在说“六价C-R-gè”和“C-D-gè”……有时候还是会造成困扰的)

补充:

1,一些资料里以为

“徐寿在本书中,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巧妙地应用了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来命名,例如钠、钾、钙、镍等。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我国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1]

这是没看过原始文献,弄错了,“一音节一元素”是1870年嘉约翰和何了然翻译《化学初阶》时使用的,之后徐寿等人重译这本书时(即《化学鉴原》),继承了以前丁韪良提出的部分命名,所以气态单质后面会加一个“气”字。“一音节一元素”怎么说都不是徐寿提出的。

2,造成读音重复的原因很多,这也不能全怪早期翻译的学者,他们最初翻译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新国音,也没预见到尖团合流。

之前贴过1932年《化学命名原则》的元素部分。下面贴个1947年的《化学命名原则》[2]

3,因为大部分是音译,而且是南方人译的(参考上图的“吴音”和“入”),现在的读音也没有体现出普通话语音的多样性。

有介音的少——i:碘铁硫溴铅(不是音译),铥Thulium,氙Xenon,钌Ruthenium,钾Kalium,镓Gallium,[石田]Tennessium,镍Nickel。u:硅。ü:无。

翘舌音的少——ch:无;sh:砷Arsenic、钐Samarium、铈Cerium;zh:锗Germanium;铷Rubidium。

后鼻音少——氢氧铜汞硼、氡Radon、钪Scandium 、钫Francium、锰Manganese。

参考

  1. ^ https://new.qq.com/omn/20200503/20200503A03XM700.html
  2. ^ https://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TUL-0587190



  

相关话题

  有哪些普通人很少听说,但在生活中很重要的化学元素? 
  为什么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马」和「車」的走法相通? 
  外语专业的人在面对非外语类多语狂魔时的心态是怎样的,相比之下外语专业存在竞争优势吗? 
  粤语究竟是「独立语言」还是「方言」? 
  如何看待2016年6月8日日本提交「nihonium」作为 113 号元素名称? 
  如何看待普通话在海外华人中逐渐取代粤语作为主体语地位的现象? 
  “莫我肯顾”“诚不我欺”等是否可以说明汉语的语序曾经是主宾谓? 
  非汉语母语者如何区分「吗、呢、吧、啊」这类语气词? 
  为什么人们开始用「睿智」替代「弱智」? 
  拼音教学/输入法对中国人汉字水平有多大的影响?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芈昱廷再度登顶梦百合杯?
下一个讨论
溴苯优先发生硝化反应还是磺化反应?





© 2025-04-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