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战争,汉朝是奔着灭匈奴的种去的,要个屁的契约?
唐灭高句丽,从此千年古国销声匿迹,要个屁的契约?
题主你举的这些例子,不是咱老祖宗不会搞什么契约,而是咱老祖宗为了给我们子孙后代扫平道路,从一开始就没想搞什么和谈,就奔着灭种去的。匈奴不灭,汉人不休,汤汤百年,踏尽四方。
反倒是题主你提的檀渊之盟,那可是被我们先人所不齿的和谈,怎么还被你捡成宝了?老祖宗知道咱们后人就这点志气,不会觉得当年死那么多人白死了?
为啥?
大怂有本事,直接把辽国给灭了啊!和谈个毛啊?要毛线的契约精神?
就好比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契约要真有用,法国修什么马其诺防线啊?美苏作为盟友,最后又搞什么冷战啊?
所以说,这得被西方话语体系洗脑成啥样才能信这个啥“契约精神”啊?
话说回来,说中国古代没有契约?
孟津会盟没听过?题主你没看过中国史书,总看过电视,看过《封神榜》吧?
大约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为检验伐纣的时机,于孟津号召天下诸侯会盟,史载参加多达八百余国参加了会盟。会盟联军在孟津举行了盛大阅兵,并共同立下盟誓,史称“孟津之誓”。
而此时的罗马,连他们的祖先罗慕路斯都尚要到几百年后的公元前771年才出生。
春秋四大会盟没听过?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于葵丘举行会盟,该会盟由周天子遣人监盟,齐国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参加。会盟之后,诸国立下盟誓,并刻石碑为证。
此次会盟,为齐桓公诸次会盟之规模最盛者。
题主你说没听过中国古代有会盟,其实齐桓公史载九合诸侯,盟约都有史可循。而那个时候,你所说的罗马还仅仅是个小城寨。
话说,罗马刚圈地时,不过是个跟土匪一样的山寨。因为抢在亚平宁半岛的一条要道的山口,所以吸纳了一大批男人,组团打家劫舍发过路财。但是,男人多,女人少,怎么办呢?于是罗马搞盛大的活动,吸引周边的妇女前来,然后借机掳走妇女,据为己有。
后来,被罗马抢了女人的男人们又组团杀回来。
两边男人杀得正起劲的时候,被掳走并大概率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女人们又跑出来,劝大家不要打了。最终两边的男人们和女人们一起没羞没臊的生活在了一起。
这可真是契约精神啊。
驳完国与国之间的契约精神之后,咱们再来说国内的题主所说的内政契约。
其实题主你的问法就不对。
你说的应该是法制和行政程序之类的东西。
我应该跟你说清楚的是,虽说现今世界的法律体系,更多的受西方法学的影响,但在古罗马帝国还没灭亡的那一两千年,中国的法律体系不见得最先进,但要说中国法律体系不完善,那绝对没有哪个文明敢说他们的法律体系是完善的。
按史书来说,中国夏代就有法律的存在了,至商朝已经有了成文法。至周朝,中国的法律不说内容最完善,但起码比起同时期的罗马要完善多了。
至战国时期,列国皆颁布成文法。其中尤以秦律最为完善。
下面几张图是我几个月前去里耶秦简博物馆时拍的。
图一,讲的是当时秦朝一个县廷办公的公文简。秦国政府每一份公文的往来接收,必须详细精准到年、月、日、乃至小时、分。而且这种水平的档案管理,全国各层级官府必须统一服从,这意味着秦国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在两千多年前就实现了行政上的时间管理的统一。这可不是我吹牛,是有考古实物佐证的。
下图是秦国公文的样板。秦国时期,公文行文,跟我们现代政府无异,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等各类文书都有统一格式要求。绝不存在谁随随便便一句话,就能走遍天下的。
下土为秦代公文和现代公文各类型文书的对比。
下图为秦代的户籍简,类似于现代的户口本。秦代推行军功綬爵制,一个人出身后,即由乡政府计入父亲户籍,到达法定年龄后,由乡政府组织分户并单独入籍。乡政府办理了户籍后,正本存乡政府,副本存县政府。此外,秦代的乡,还有与乡政府并行的管理部门,被称之为田部。田部要和乡政府联合起来,组织授田。这里面光是分宅基地、分田、分户籍所产生的契约就一大堆,我不翻书我都记不住的那种。
下图为秦代的一个民事官司的调查文书。其实就一屁大点事,就是一个政府跨区传唤的往来函,类似于铁岭市人民法院传唤新乡市一个犯人,传唤结束,发函通知新乡市。新乡市领导收函后,下文指示相关部门按照法律条例执行相关查处工作。
这么点事,穿越两千多年,还能被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就这公文行政管理的超前,先进程度,题主你是怎么想的会觉得中国古代没有什么“契约”,没有流程,啥事都是上面一言堂?
至于题主你所说的皇帝一样堂。那咱们来看看唐朝时期的“圣旨”是怎样的。
下图为唐朝的一封敕书,原文看不清没关系,可以看下面的注释。这敕书内容比较简单,也不是啥大事,就是封个公主。题主你也不用看明白里面的文言文和行文流程,就数一下有几个人的名字就行了。
下图中的人名,上书的,行文的,呈文的,批文的,执行的……一一签字在案并存档,存档还要走公文发文和执行程序。
真以为封个公主就是皇帝在大殿上喊一句赏黄金千两就行了?
我寻思着唐朝三省六部制那也是初中历史课的内容啊。
唐朝,皇帝要做一件事,需要会同宰相议事,三省分别负责呈文、行文和执行。皇帝要杀一个人,皇帝要会同三省长官即宰相们多次复核才能杀得了。
当然,皇帝非要跟哪个人过不去,那制度也拦不住。但问题是,古代哪个国家不是这样呢?
明朝也一样,内阁和皇权也是互相制约的。
不过这都是初高中历史的内容,我也就不多说了。
所以,我劝题主,如果你是真不知道这些初高中的历史知识,那提问的时候就不要这么笃定,否则大家回答起来不是那么客气也不太好。
以上,还可以展开很多,有空再跟吧。
@子木年华 这位仁兄几乎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我这里只是继续补充一下:
西方的所谓“契约精神”,其诞生的自然环境是地形破碎的山地丘陵和草场。这就意味着,“十里不同文,百里不同音”在欧陆属于正常现象,就和我们听闽南语是一个道理。破碎的地形,将本来庞大的欧陆分成若干小块,让他们在交通不发达的文明诞生时期就有了隔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碎片”之间逐渐被联系起来,但人们都操着不同的乡音。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解决他们之间联系的困难呢?立字据!然后就有了契约。当然这在每个“碎片”内部也是很重要的联系方式,比如村里要买几头牛、几头羊,“碎片”内部人口相对较少,每个村落的人口自然更少,所以这种小事都是可以举手表决的。而在“碎片”之间,由于每个“碎片”的面积、人口、粮食产量、牲畜数量像差不大,在每个“碎片”选择能代表“碎片”全体意志的人参加“碎片”之间的“会议”的所谓“代议制”,在欧陆文明初期还是比较能代表每个“碎片”的意志的,从而让“代议制”的发展十分顺利(西方的代议制从这里诞生)。
然后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真正能实现“民主”、“代议制”和“契约精神”的理想环境,是各方人口不多、技术水平相似、实力相对均衡的时期。
然而随着欧陆的发展,总有一个或者几个“碎片”里的人不甘寂寞,想“搞事情”。他们通过自己优秀的口才,不断忽悠着更多人参与他们的队伍(西方的演讲艺术从这里诞生)。队伍不断壮大,然后他们去侵略别的“碎片”的土地、金属、粮食、劳动力,和女人(西方的侵略精神从这里诞生)为什么?因为“碎片”之间的均势被打破了。但如果陆路走不通,或者敌方多倍于自己呢?很简单,风紧扯呼。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面对高大的山脉,或者更强大的敌人,他们不得不逃走,或是绕海路继续前进(西方的畏难情绪从这里诞生)。【这里有人会说斯巴达勇士,然而他们自己不种地,没粮食吃,很快就被希腊打败了】
综上,我们会看到,西方的所谓“民主”,是被逼出来的。而建立在这种“民主”之上的“契约精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很快被欧陆后来的各种帝国取代,因为只有帝国体制或“类帝国体制”,才能管理辽阔的疆域、庞大的人口、大流量的经济,和先进的生产关系。
总之一句话,还是我们智慧的东方先祖选择的开局地图太好了。
波斯帝国入侵古希腊的时候,为啥没有契约?
古罗马灭掉迦太基的时候,为啥没有契约?
麦克阿瑟叫嚣着饮马鸭绿江的时候,为啥没有契约?为啥过了几年,掐着鼻子又签停战协议?
因为: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契约只有一种情况下,会存在。就是彼此谁也灭不掉对方。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永远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
古罗马自称很重视契约,甚至口头协议也受神明庇护,罗马人都以重诺言为傲。
但是从共和国早期开始,在需要打仗的时候和平民妥协,等到和平了又食言这种事,贵族老爷们干过多次。
到了帝国时期,罗马更是常以“和你达成协议的皇帝已经死了”为由,反复撕毁国际协定。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