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奥斯曼帝国有在哪些方面受到罗马或拜占庭的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bo-tao-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16世纪奥斯曼与波斯对抗的大背景下,奥斯曼的一些作者开始用罗马和萨珊波斯对抗的历史来论证自己相对于波斯的优越性。比如古兰经中有这么一段:

罗马人已败北于最近的地方。他们既败之后,将获胜利,于数年之间。以前和以后,凡事归真主主持。在那日,信道的人将要欢喜。在那日﹐信道的人将要欢喜。这是由于真主的援助,他援助他所意欲者。他确是万能的,确是至慈的。真主应许他们胜利,真主并不爽约,但人们大半不知道。[1]

这一段的背景是这样的

当罗马在叙利亚、埃及、也门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领地相继丢失的时候,麦加的贵族们预言,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将拥有全世界,而基督教将随着拜占廷帝国而消亡。麦加人到处宣传,制造罗马人和基督教必败的社会舆论,真主降示了启示,对他们的妄加猜测给予嘲笑······基督教学者们对《古兰经》这段经文的评论说:这是穆罕默德(先知穆圣)的猜测,表达了他个人对波斯人的不满,而且在麦加社会中打赌,标新立异,吸引人们的注意。真主启示的预言对当时穆斯林的处境极为重要,伊斯兰在麦加不信道者压迫下,力量薄弱,而真主启示的预言证明《古兰经》是真主降示的奇迹,教导人们相信﹐天下大事都由真主掌管﹐因为真主只“援助他所意欲的人”。历史的事实是,过几年之后,罗马人转败为胜,最后彻底击败波斯帝国。[2]

这一段经文被16世纪的奥斯曼作家当作罗马国将永世长存的论据,也被拿来论证伊斯兰正道已经转移到了罗马。在一篇献给塞利姆一世的文章中,引用了这么一段传说:希拉克略秘密皈依伊斯兰教(伊斯兰世界的经典传说),而波斯沙阿直球拒绝,撕毁了先知劝其皈依的书信。先知因此为罗马人祈祷:“愿真主让他们的王国延续到时间尽头”,而诅咒波斯人“愿真主烧毁他们的王国,永远不归还给他们”。在15,16世纪奥斯曼苏菲思想的观念中,这段“历史”就是罗马历史上就比波斯更清真的证据。比如在 Sarı Saltuk 于1480年献给杰姆王子的一篇文章中就有这样的说法

穆斯林们!一切的恶行与压迫都来自于波斯 (Acem) 与巴比伦 (Babil),而所有的先知都来自于阿拉伯。直到末日,恶棍将继续自波斯而来。他们是不吉祥的民族。并且,我们的先知诅咒了东方。而罗马人是和谐的民族 (sulh taifedür),他们确是忠诚的。[3]

参考

  1. ^ 马坚译本,第三十章
  2. ^ 马坚译本中插入的 Shaykh Muhammad Al-Ghazali 所作的导读
  3. ^ Caliphate Redefined: The Mystical Turn in Ottoman Political Thought,P248

user avatar   nian-qu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期的奥斯曼执着于经略巴尔干,而对同文同种的小亚内陆不屑一顾,即使是实际吞下去的领土都能主动吐出来。

原因就是这些突厥小国不够“拜占庭化”,无法建立有效的统治,之前无论是塞尔柱还是伊儿汗国,很大程度上都选择波斯化,但是只有在他们强盛时期才可以控制小亚。

而自由散漫的突厥贝伊国没有受到太多中东传统文明的浸染,甚至伊斯兰信仰也不正宗,他们始终抗拒强大的中央政权,所以它们也无法成为小亚细亚的统治者。

直到安卡拉之战后,因为关乎国本的问题,奥斯曼才逐步摆脱拜占庭的影响,而不是全盘接受。


user avatar   GharaNach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罗马作家尼塞塔·柯尼亚特所撰的编年史《O city of Byzantium》记载,

科穆宁王朝安德罗尼卡一世的兄长John Tzelepes Komnenos改宗伊斯兰并且娶了罗姆苏丹的女儿。


根据穆罕默德二世和奥斯曼几百个家谱专家的一致研究决定,这位先生就是奥斯曼家族的祖先。


user avatar   bo-fei-li-ao-di-ya-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奥斯曼建立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之上,但总体来说,奥斯曼自上而下的各种制度很少有直接继承于拜占庭帝国的,这些制度,在之前的各伊斯兰王朝已经十分普遍,比如耶尼塞里禁卫军制这种用奴隶作为禁卫军,缺乏背景,理想状态下绝对忠诚于苏丹的制度,阿巴斯王朝、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使用突厥奴隶的古拉姆制,以及埃及阿尤布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的马穆鲁克制度都是其先驱。而奥斯曼在地方推行的蒂玛尔制,即在土地国有制的前提下以服兵役为条件,授予军事采邑,允许对采邑里的农民进行收租和管理,以提供西帕希骑兵的制度,在塞尔柱等王朝就有伊克塔制这种军事采邑制度。

除了军事体制外,像行政管理采用迪万制度,也就是在中央设立分工明确部门的官僚制度;司法上卡迪制度,也是源自伊斯兰教法;还有乌里玛宗教学者对于行政管理、进谏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地方上经营瓦克夫宗教土地,用于赞助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服务的制度,也都是伊斯兰教各王朝很常见的制度,这证明了奥斯曼帝国也是历史上伊斯兰各帝国的一员。

但是,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统治过拜占庭故地,多民族多教派的帝国,有许多制度是在与伊斯兰王朝的制度结合下的基础上,延续、或是发展了已有的制度。

比如,奥斯曼帝国在14世纪,奥斯曼一世、奥尔汉、穆拉德一世等统治者统治下,在拜占庭自第四次十字军后衰落,罗姆苏丹国被蒙古打垮,小亚细亚分成各个贝伊国的情况下,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索古特一隅,征服了拜占庭、塞尔维亚、小亚细亚的突厥各贝伊国的大片领土,其中许多城市是从拜占庭手中夺取的。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力量虽然来自宗教号召下在边境作战的加齐,但是奥斯曼早期苏丹没有满足仅仅是劫掠,而是很快适应了城市的统治,首都从索古特迁到布尔萨、埃迪尔内最后是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故地下,生活的希腊人、塞尔维亚人等民族,被纳入奥斯曼的统治范围。为了更多征税,和利用他们在工商业的技能,适应统治城市的需要,奥斯曼帝国实行米利特制,希腊人等东正教徒被允许保持自己信仰的自由,但是需要交纳非穆斯林的人头税,还在服装、建筑、习武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

希腊人和斯拉夫人在基层的组织被保留了下来,希腊人的村庄依然由希腊的地方贵族Archon所统治,他们控制地方的农业和手工业,奥斯曼通过他们摊派赋税和劳役,作为奥斯曼苏丹与地方农民的中间人;塞尔维亚等斯拉夫人的传统村社Zadruga也一样,直到19世纪巴尔干各国独立或自治后,采取自由主义的改革后这种村社土地公有制才让位于私有制。还有希腊人、斯拉夫人的东正教会也获得了合法资格,东正教的教堂依然是希腊人、斯拉夫人的宗教、文化中心,继续经营着教会土地,包括建筑、农田和葡萄园,东正教神父依然履行着对于当地人的教育、医疗、社会救济、节日庆祝,以及调解纠纷甚至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

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故地,拜占庭在科穆宁王朝时期开始实行的军事采邑,普洛尼亚制,许多也在奥斯曼征服后,原封不动地土地和农民一起转让给奥斯曼分封的蒂玛尔领主,继续提供军事义务。

在城市里,奥斯曼迁移希腊人到一些特定社区,或是保留原有社区,使得希腊人得以在重要贸易口岸发展工商业,拥有自己的行会,并且有领袖来处理内部事务。在一些铁矿等矿产丰富的地区,奥斯曼帝国也迁移希腊工匠、矿工到那里开采奥斯曼的国有矿山,为奥斯曼交纳一定数量的矿物和资金,成为奥斯曼军事工业的有力保障。

有趣的是,奥斯曼帝国在15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秩序,把拜占庭衰落后支离破碎的巴尔干和小亚细亚逐步置于统一控制下,加上奥斯曼相对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下对工商业发展的重视,进行有组织的迁移,授予特权;外加上奥斯曼与威尼斯等意大利城邦进行战争,迫使后者失去曾经在拜占庭勒索的特权,自科穆宁王朝后期,希腊人在拉丁人特权下,日益萎缩的城市和工商业,反而在奥斯曼统治下的15世纪中期-17世纪前期蓬勃发展起来,希腊手工业的商品再次有了竞争力,希腊的商人再次在地中海扬帆起航。

除了未改宗者,还要提到那些改宗的贵族,许多拜占庭皇族成员,在奥斯曼帝国担任要职,管理行政或海军。甚至有人与奥斯曼皇室通婚,融入苏丹的世系当中。

而地方上,安纳托利亚的改宗则从罗姆苏丹国开始,当地的民间宗教传统与苏菲派结合起来。在拜占庭治下,安纳托利亚的当地人尊崇各种东正教的圣徒,与当地民间传统结合。而塞尔柱和奥斯曼时期,由于神秘主义的苏菲派影响很大,不像在城市里的乌里玛学者重视经书,他们更多在乡下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解释,在乡下农民、牧民中间进行传播;由于苏菲派也尊崇圣人,尊崇东正教圣徒的安纳托利亚人许多很容易接受了苏菲派。


user avatar   wang-shi-tao-4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层中如果没有一群清真罗马人,怎么治理鲁梅利亚




  

相关话题

  罗马斗兽场的存在有何意义?其对古罗马文明有何意义? 
  勒班陀海战奥斯曼人损失230艘战舰,他们是怎样用一两年时间就重塑海军战斗力的呢? 
  中世纪欧洲是法语逼格高还是拉丁语? 
  为什么奥斯曼帝国开国连续十代明君? 
  欧洲历史上有可能出现洪秀全这种人么? 
  如何评价《冰与火之歌》里面的宗教形态? 
  俄罗斯为什么能侵占这么大片领土? 
  如何客观评价整个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罗马算罗马吗? 
  魏晋时期的坞堡和西欧中世纪的城堡有何异同? 

前一个讨论
你经历过哪些事使你感受到了埃塞俄比亚的强大?
下一个讨论
普通美国人英语词汇量多少?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