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主要来自于Déconstruction字面意思是是跟“构造,组合”constuction相反的一个动词,中文意译成了解构,“解”字应该是分解,解析结构的意思在里面。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与之后的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也是有多少差异,解构主义里面的“构”并不是对结构主义拆解,解析的那个“结构”(名词)。而是分析拆解结构(动词,过程)的过程。
关于解构主义一直都是很多争议很多神秘色彩,个人理解不同,我是觉得这玩意其实就是法国人德里达翻译海德格尔的德语著作《存在与时间》时,突然碰到了一个概念词穷了,仔细斟酌之后用了解构déconstruction这个词是反组合的意思,拆解,解析。因为如果用déstruction,在法语里就是等于“构建”,”结构”的反义词,那就等于是“反结构主义”的意思,就容易跟尼采的毁灭,破坏démolition相混淆,尽管尼采是我们通向海德格尔的必经之路,若没有度过尼采就很难读懂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可是我们现在研究讨论的问题正是海德格尔以后的哲学,就算依旧能够续洽但是新工具的研究方法还是有另一种层面。。另一个混淆的可能就是把解构的词义与组构主义constructivism混淆了,后者其实是强调结果和过程的实用上的讨论。。
怎么理解区分这些含义,就当比如动迁组现在拆房子了,那就是déstruction和démolition一顿劈劈啪啪的敲打,原本整体的结构被拆散然后搬走,偶尔发觉哎有个暗阁里有藏了若干金条,挖出来带走。而解构déconstruction就是这栋房子是移动200年的老房子,而指挥拆房子的都是一些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他们就会小心的保存每一块碎片,一块块砖的慢慢的分离这栋房子的每一个结构,屋梁,空间设计,突然发现了暗阁,里面还有金条,等等,别动!!让我先看看暗阁是怎么设计承重以及空间的,金条有没有积灰,密闭怎么那么好。。。。去解析里面的知识这么这就是解构。。。。
所以解构主义是具有非常强的结构主义色彩的。。。。而后就突然在美国掀起了一大股热潮,这个因为德语跟法语之间差异而诞生的新词,现在进入了英语而且是美国在当时,已经变得相当浮躁的国家,再次经历了一次差异夸张化,甚至很多学员以为是一个新词,新概念。。。。我觉得其实只要耐心读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就会觉得后人对解构主义的神秘感完全的夸张化了。。
简单通俗的说,解构主义大致可以看作是一种后后后后非后形而上学(大概是需要1个非5个后)。。解构法跟本体论(Ontologie),传统意义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现象学(Phenomenology)其实是用的非常相似的方法并且是跟这些系列的哲学演变分不开关系,最开始研究的也还是通过从逐步剥离事物的某几样特征,然而近代我们才发现通过继续探究事物的本质问题来理解事物已经非常困难了,更多的而是需要从事物在一个系统结构下的问题,本身。。只不过是我们现在从柏拉图,笛卡尔,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等人之后就不再是形而上学,。。。。解构主义就是分解解析结构主义,能够和传统的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可以完全与后续的哲学思想他洽,续洽,而后衍生出来的更进细致分类更明确的。。
法国在20世纪中叶左右就有一个在哲学,艺术,文学甚至报纸行业都同时出现的运动,就是我们要对平实所使用的的语言,每一条语法,每一个词汇都要去怀疑,有点像重新拾起笛卡儿的怀疑论,但是由于我门今天比17世纪拥有更多的思维工具,可以重新思考得到结果并且重新进行一个哲学的辨析,后来俗称正字法并且重新进行一个哲学的辨析,这个起源。。进入了一个所说的“后结构主义”,比如舍费尔就提出了Ecouter, Entendre, Ouïr, Comprendre,不懂法语的这几个词的区别就跟英语里面listen和hear的区别。。不是说listen后面就一定要加一个to的语法层面,而是我们什么时候会用Listen什么时候会用Hear,起初在讨论这两者的关系时是结构主义,讨论为什么这两者的意思在哪些层面是一样的,哪些层面是不一样的。基立于比如
I hear you are listening to me
I listen to you (who) are hearing me
按照传统思维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要分析这两个词的本质,本意,当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词,剥离了这个条件就不是这个词了,这就演变成了后结构主义。。就好像我们背单词背的是单词的含义。而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则是我们不需要背这个单词的含义,而是阅读若干含有这个单词的文献,去理解单词在句子结构中担任那一个环节,它又和哪些其他词汇产生什么样的关系,结构主义思维方式下不需要认识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比如说的“苹果”这个词,在社会结构中是指一种水果呢,还是手机呢?还是电脑呢?还是品牌呢?如果我们说是苹果砸在牛顿头上,那我们就知道是树上长的,所以是。。但是如果我们说:“你怎么还用苹果,三星的”,这个分析法就是“解”构主义。。。。
要明白结构主义可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现在会一种怪语言,几乎所有的词汇语法都跟我们现在的汉语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当正常人表达“哦”的时候,你说的这种怪语言的对应的词是“不”。。随便找一个朋友跟他聊天,你就用“不”(表否定)来替代“哦”(表默认),每当你要说“哦”的时候你就要用“不”来代替(为了能够融入对话,可以根据对话改成不行,不要,不能,不对等等),这样你们的谈话就会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即使你努力的想要表达“不”就是“哦”的意思你也依旧无法将对话拖回到原来的交谈之上。。这就是最直观的结构主义,我们通过研究一个个体在整个关联的整体中相互组织,协作,发生的关系,来认识这个事物或者词是什么样的。。而逐渐在沟通进行中慢慢的对方也会理解这个词语颠倒的游戏,就可以重新根据新的结构模式来进行谈话交流探讨问题。。回到“苹果”的例子,倘若我们把苹果替换成“芭啦啦”,那个砸牛顿头上的芭啦啦,树上长的芭啦啦,可以吃的芭啦啦,甜的圆的,有红的青的芭啦啦,那我们就可以继续用芭啦啦来沟通交流。。或者那个乔布斯的芭啦啦,芭啦啦土豪金6S,就是比其他电脑都贵操作系统还不一样的芭啦啦。。
另一方面结构主义有点像现在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是根据一系列的社会结构组成了一个什么现象,来研究事物。。比如说一个原本主人是男性的账户经常查看甚至购买一些女性价格昂贵的内衣淘宝店,我们可以不用得知是他女朋友在上他的号,还是这个人的某些变态兴趣,还是保养了给自己包养了的情人买,只管往他的淘宝首页推送女人内衣的网店和产品。。结构主义得出的结论就是推送这些广告有可能会增加这个账户购买的概率,究竟是谁在操作,或者这个人究竟是谁不重要,只要推送就可以。。也可以换一个反大数据的例子,比如现在美国包括中国国内大学评定教师资格的标准都是要看你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对于结构主义来说这就是说明了这个教授一直在从事研究,而且从事不同的研究,他的论文也得到了学术期刊的认可,至于是不是真的好,我们不需要知道。。因为这一系列现象都表明,他一直在持续进行着研究,而且有不同领域的人认同他的研究。至于究竟什么课题,论文质量,论文是否被证伪都不重要,那是传统形而上学探究的东西,要追究出“这是否是一个好教授”,而结构主义就认为这,就是符合我们现在对“叫兽”的定义,如果我们觉得大学里不见的能学得到有用的知识,那么叫兽就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觉得教授是一个权威神人,那他的XX论文是多么值得拜读,大家都去读。。。。根本不需要去探求他的本真是否是一个好教授,尽管我们觉得这样的一个制度非常反人类,但是现在就是这样的一个制度在实行着。。
所以结构主义是一个围绕在归纳法发展的一门学问,就是非形而上学的哲学研究。已经习惯于传统关于形而上学哲学的思维方式,很难接受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我们无法透析并且建立这样的思维方式,后结构主义就是研究为什么,比如关注英雄联盟的老玩家都知道“草莓送一血,这场比赛多数赢了”,是人都知道,可以当作段子来说,但是要问为什么?单单从逻辑关系上依旧不能给出解释,事实命题是“如果草莓送一血,那么比赛多数赢”,但是我们会说:“仅仅是一个现象用归纳法来认知探究是远远不够的”。传统思维下,我们必须探求到“这个选手的性格需要在一定压力之下才能发挥出比较卓越的表现”才算满意。这就还是一个纯逻辑的思维方式,就是回到最原始的形而上学,回归了本质问题的探讨,所以它就不再是结构主义,而这种联系方法也不是形而上学,因为它还是需要根据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的相互关系,在结构中寻找本质因此他还是结构主义的延续,“后结构主义”因此而得名。。
相反于现在人们所说的“解构主义”反倒跟实际含义的解构主义又不太一样,人们说的“解构主义”好难理解,因为它既像形而上学,又不是形而上学,有时候是一些还不怎么跟结构主义搭得上边的概念就突然跳跃到解构主义了。甚至有人认为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是对立的,就好像所有不懂哲学的人都误以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矛盾的,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是对立的。。而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解构主义还是从后结构主义当中再衍生出来,我比较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解构主义的想法又已经不再带有纯粹的结构主义色彩,因为完全剥离本质分析我们还是难以建立事物之间的连接关系,而解构主义当中的虚无主义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正因为我们无法探究事物的本质,才需要去拆解一个事物的各个层面,而我们拆解出来的就不再是问题本身,因此不论我们对拆解本质研究得再透彻,它都已经是原问题的抽象变型,相反我们将拆解出来的东西进行一番了解,发现这些抽象变形有成什么样的结构形态,最终回归到原本问题,我们理解的事物就更清晰了。。是在形而上学以外的另一种哲学工具。。
因为就是比较近代连续的一系列思想,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思想也是比较讨论的热门的话题,可以看看《千高原》里面有很多对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脑洞,这部分可能以后再来补充吧。。至于如何把某些人定位为结构主义,或者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我觉得还是看他是怎么分析的,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能够让人信服,其实也应该没有错,因为按照结构主义的逻辑,我们探究他究竟是哪一种主义并不重要,究竟把他归入哪一类没有意义,判断出他和那一些概念有关联才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人。。。。
2016年11月更新
评论区里有很多挑刺找毛病的,我之前以为阅读这些问题的,想要去理解的。。。。
撇开那些只是拿这个词来装膜做样的人,我对他们并不感兴趣。。。。绝大部分人,如果没有了解过怀疑论,不知道现象学究竟是什么意思,现象学是如何研究讨论概念的,不清除概念的纯粹性之不可能,不明白形而上学如何崩塌。。继续抱着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就觉得是世界的真理了,那么接触这些结构主义问题是很非常困难的。。。。一种主义只是一种主义,西方语言逻辑里连用XX-ism, XX-ist来表示XX主义,XX主义者,用XX-logy来说是什么学或者什么理论,比如资本论和资本主义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搞不清楚的话好多人都把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当成了一种学或者论。。非要去区分A或B的本质,就等于是面对已经有人用心的工具解决了旧工具时代遗存下来的问题,还偏要用旧工具去研究一个旧工具始终难以解决的东西。。。。把自己搞得很苦,很累这么苦这么累才是真真的研究,真的是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