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解代数中的极限和余极限? 第1页

  

user avatar   hetong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先从一般范畴中的极限谈起:

定义:给定范畴 和 ,一个函子 就是给 中每个对象 联系了 中的一个对象 ,并且给 中的每个态射 联系了 中的一个态射 ,并满足一些相容条件。我们称对象 表出了 的极限,若有从 出发到每个 的态射并与之前 之间的态射相容,并且满足这样的泛性质:对任意 中其他对象 ,一系列从 出发到每个 的态射并与之前 之间的态射相容,总由从 到 的态射复合上从 出发的那些态射所唯一给出。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例1(范畴中的直积(product)):

这里我们的指标范畴 就是三个“点”,它们相互之间没有态射。给出一个函子 就是给出了 中的三个对象: 。那么按照定义,它的极限 配有三个态射: ,满足泛性质:对任意 中对象 ,每三个态射 都是由一个态射 与 配有的那些映射复合而来。

习惯上,我们把这样的极限记为 ,称之为直积


例2(范畴中的纤维积(fibered product)

解释与之前类似。习惯上我们把该极限记为 ,称之为纤维积


所谓余极限,则是把所有箭头反向。

例3(范畴中的余直积(coproduct)

解释与之前类似。习惯上我们把该极限记为 ,称之为余直积

作业:画出范畴中的推出(pushout),即纤维积的对偶版本。


我们来关注交换环构成的范畴 。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交换环范畴中,极限和余极限都可表

对于极限,我们有简单的描述:

也即所有的逆向系统,一个所谓的逆向系统就是从每个环 里拿一个元 出来,它们与 间的环同态相容。



例1(进整数)

也即我们把模 产生的余数排成一列 ( ),并且我们只考虑那些相容的余数,也即 模 就等于 。


例2(Tate Twist)

其中 是 次单位根构成的群。

也即我们把 次单位根排成一列 ( ),并且我们只考虑那些相容的单位根,也即 。


例3(perfection)


不过交换环范畴中的余极限不是那么简单,比如:

例4(交换环范畴中的推出)

交换环范畴中的推出实际上是张量积: 。


但如果指标范畴 是滤过的(filtered),即对于任两个态射 ,都存在态射 ,使得 ,这就好像是 上有个“序”,任两个这样的态射都“最终相等”。我们可以简单地描述交换环范畴中的滤过余极限

也即把所有 中的元 放在一起,称 等于 ,若它们在某个 中的象是一样的。


例5(代数闭包)

也即有理数域 的任一代数闭包 ,都是它里面有限子扩张的滤过余极限。


例6(函数芽)

层在一点处的芽,就是这点所有邻域上的截面构成的滤过余极限。按照我们之前对滤过余极限的描述, 无非就是把所有邻域 上的截面 并起来,称两个截面 在芽上相等,若 限制在某个更小的邻域 上相等。




  

相关话题

  上初三的女儿对我说,觉得学数学、化学、物理什么的都没有意义,我该怎么回答她? 
  怎么证明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几何平均数? 
  0.0……1中0的个数是无穷尽的,也就是说永远都不会出现1,那么0.0…1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只使用折叠的方法十等分一个线段或者绳子? 
  下面这个关于质数的不等式如何证明? 
  如果我有一个函数 f(x) 表示第 x 个素数有什么用?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有多难? 
  如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为什么美国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却还能出很牛逼的东西? 
  求使 y=sqrt(x+a)+sqrt(x+b) 成立的正整数对 (x,y) 的数量这一类的题如何解?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龙珠中的鹤仙人?
下一个讨论
明明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但是为什么在交往中三角反而不稳定呢?





© 2025-02-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