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牛奶是个很特殊的饮料,国际食品饮料界的巨头很难在这一领域垄断销售,世界各国呈现出的都是区域性很强的本地品牌,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新鲜牛奶没有世界级的品牌。大家可以尝试搜索一下,看看哪家饮料公司在做品牌饮料销售的时候,同时在推广新鲜牛奶,或者是将新鲜牛奶做成了世界级的品牌?先不要说蒙牛、伊利和光明,这个我后面会讲。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会杠,怎么没有,比如安佳、雀巢不就是国际级别的牛奶品牌吗?这就是对于牛奶的一些知识在认识上的问题。
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等)。 其中被认可是属于较为完全保留了牛奶的营养成分的新鲜牛奶只有巴氏杀菌乳。在一些奶制品生产和食用发达的地区,只认可巴氏杀菌乳,是单独确立的一类,而巴氏杀菌乳因为保质期短,很难在超出销售半径的范围外销售,而形成了具有当地效应的品牌。这样的现象在世界各地皆是如此。
我国大规模食用牛奶的时间很短,以前主要是奶粉和农户供应鲜牛奶,而鲜牛奶主要的用户是婴幼儿。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牛奶食品的时间点也就是90年代,最先发力的就是蒙牛、伊利和光明,还有一个已经凉了的三鹿,其他比如完达山之类只是区域性品牌。这些牛奶品牌在做市场推广的时期,采用的是厂商+农户+市场营销。而三鹿出问题就在这里,因为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奶牛的初期投入很高,但是农户养殖的奶牛产出的牛奶品质不一,最后导致违规添加的问题,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前面说了,巴氏灭菌乳才能成为新鲜牛奶,当牛奶经过高温灭菌后,牛奶的很多营养成分已经没有了,实际已经脱离了牛奶的本来含义,而变成了奶制品,但是经过高温灭菌的牛奶在杀死营养成分的同时也杀灭了细菌,可以较长时间保存,食用比较安全,也可以进行超长距离销售,于是国内这些厂家开始大力推销所谓的常温奶,而且价格也不是很贵,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把常温奶和巴氏灭菌乳的概念混淆在一起,这只能说明营销很成功,不代表你是喝到了真正的新鲜牛奶。
针对这个问题提到的牛奶口味的问题,首先要从奶牛的养殖说起,不过这个部分太过于专业,我只简单说一说:现在最主要的奶牛品种是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前者产奶量大,后者蛋白质含量高。我国奶牛养殖的最大问题在于牧草比较差,特别是最优牧草苜蓿草,蛋白质含量不高,产量不够,相较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的牧草要差一些,因此在牛奶口感上也有差距,这就形成了风味上的差别,不过现在的牛奶都会添加香味剂和糖,只是在于你个人喜不喜欢的问题,符合食品标准的添加剂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喝牛奶的习惯,自从现在开始工业化供应牛奶后,对牛奶的认知都是基于营养品的认识,以为牛奶大多数是用于饮用,其实问题所提出的牛奶产品并不是牛奶饮品,而是食品原材料,当然由于符合卫生标准,的确也是可以饮用的。但是由于产品设计的问题,而导致了为什么这些牛奶的价格比较低而口感还不错,这都是国内那些卖常温奶的厂家培养的习惯。国内的厂家为什么常温奶的价格还比较高?那是因为里面含有了较高的附加值,他们主要培养你把常温奶当成是新鲜牛奶食用,而国外因为几乎没有人直接饮用常温奶,而是把常温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从而没有在产品包含太多的营销费用,导致了价格较低,更别说那些直接将常温奶罐装,然后在国内再分装的产品。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产品包装上就可以看出来,国内的常温奶就有很多小包装产品,目的是让你一次性喝完,而这些进口常温奶却是1L的包装量,为什么呢?牛奶是细菌最好的温床,理论上说包装打开后大约2小时这些放置在常温中的牛奶就不可以食用了,而一个人几乎不可能一次性就喝完1L的牛奶。这些常温奶主要用于烘焙和调制奶类饮品,比如丝袜奶茶。而且这类常温奶主要针对的用户主要是家庭烘焙和一些高档饮品店,一些街边的一些饮品店蛋糕店一般会使用更低档的产品,这就不用多说了。
这里总结一下,这类常温奶因为养殖上的差异和添加剂的使用导致风味上有所区别;这类产品进口产品价格还低于国产产品是因为产品定位不同,有原材料和制成品中所包含的营销费用不同而产生了价格上的差异。
一大早是熬粥(尤其是为了保证营养丰富而材料五花八门的粥)省事省时间,还是煮鸡蛋,冲奶粉(或订鲜奶配送),用现成的材料(成品面包片,即食香肠)夹三明治省事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