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看到这个问题真是感慨万千。我最初接触群论是因为魔方,当时查了查群的定义,并不理解这个定义有什么意义,更不知道什么叫『代数结构』。
后来我选了一门近世代数课,也是从群的定义开始讲起。一切都很顺利,作业我也都会做,但我一直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就像在一个黑屋子里摸索,慢慢地摸清了整个房间的陈设,但是仍然一片漆黑。直到有一天,我摸到了房间的电灯开关,打开了灯,整个房间都明亮了起来——那一天,我学到了『同构』。
啊我就是想借用一下怀尔斯的『黑屋子』比喻嘛……好了不说废话了,开始回答问题。
结构。嗯,大家听到这个词,脑海中浮现的大概都是这种东西:
而随便翻开一页自己的作业本,群论是这样的:
这有什么关系啊摔!!!!说好的『结构』呢?
那如果我告诉你群其实长这样呢:
是不是有点感觉?
嗯…这叫Cayley图…
好!我这就说『结构』到底是什么。注意,这篇回答仅仅针对题主的问题,只是一个小小的『科普』。为了可读性,我会牺牲一些严谨性。想学习群论的朋友们还是要认真看教材。
我们来回顾一个小学的知识:
奇数 + 奇数 = 偶数
偶数 + 偶数 = 偶数
奇数 + 偶数 = 奇数
偶数 + 奇数 = 奇数
没问题吧?
我们再来回顾一个初中的知识:
没问题吧?
重点来了:大家有发现这两组等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都有四行!
嗯,没错…!
不仅如此,而且每组等式所描绘的只有两个元素:第一组是奇数和偶数,第二组是-1和1;此外,每组等式包含一个运算:第一组是加法,第二组是乘法。
具体一点说,每一组都是在某一个运算下两个元素的关系:两个相同的元素做运算,得到其中一个元素;两个不同的元素做运算,得到的是另一个元素。
好,现在我们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我们把两个元素记为和,运算用星号表示,于是有:
这就是结构。
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说,加法运算下的奇数和偶数,与乘法运算下的-1和1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同构』。这个结构可以用{}与运算构成的群来描述。
画成Cayley图就是这样子:
其中运算满足:
啊,顺便说一句,奇数和偶数的加法其实就是模2的加法。
那还有什么东西也具有这个结构呢?好多好多!再举个例子:是『向后转』,是『立正』,而星号则表示口号的连接。
不妨验证一下:
军训时,教官说:“向后转!”同学们向右转了180°。
教官接着说:“向后转!”同学们又向右转了180°。
“不就又转回来了嘛…烦死了…”一同学小声抱怨。
“谁在嘀咕?!给我站出来!!!”
“啊不,我是在说您群论学得好…『向后转』『向后转』『立正』…”
好了不开玩笑了…我们继续…
『同构』又怎么样呢?在加法运算下的奇数和偶数,与在乘法运算下的-1和1具有相同的结构,so what?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来回顾一下刚刚说过的一句话:
具体一点说,每一组都是在某一个运算下两个元素的关系:两个相同的元素做运算,得到其中一个元素;两个不同的元素做运算,得到的是另一个元素。
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当我们说奇数偶数和正一负一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说同一个结构!只是在用不同的名字来描述而已!
换句话说,我们实际上都是在说{}与运算构成的群。第一次我们把称为『偶数』、把称为『奇数』、把称为『加法』;第二次我们把称为『1』、把称为『-1』、把称为『乘法』。这两次其实说的内容本质是一样的!!
打个比方,这就像『苹果』和『apple』所描述的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文字不同——前者是中文,后者是英文。
那同构有什么用?太有用了!!!一旦知道一个对象的性质,那么所有与它同构的对象的性质我们都知道了!
继续打比方:当我知道『苹果』的性质有『甜』之后,我不需要去尝『apple』也知道它也是『甜』的。为什么呢?因为『苹果』和『apple』是同一个东西!
再举个同构的例子:『加法运算下的实数』和『乘法运算下的正实数』是同一个东西!
为什么呢?我们随便找个正实数乘法等式,比如。
这个式子里有三个元素:『』、『』、『』,以及一个运算『』。
我们现在把它们换个名字:把『』称为『』、把『』称为『』、把『』称为『』、把『』称为『』。
现在,式子变成了:!
对于每一个正实数乘法等式,我们都可以用『』和『』来把等式重新『命名』,使之变成一个实数加法等式!
所以,『加法运算下的实数』和『乘法运算下的正实数』是同一个结构!只是仅仅在于它们的名字,正如『苹果』和『apple』所指代的是同一个东西!
注意,当我们说『同构』是『结构相同而名字不同』时,原本两个元素的名字不同,那么这两个元素的新名字也不同。
如果原来有些元素的名字不同,但换名字之后它们具有了相同的名字,那就不是『同构』而是『同态』。
『同态』长这个样子:
比如对于『加法运算下的整数』,我把所有被2整除的数重新起名,都叫『偶数』,其余的数都叫『奇数』,加法还叫『加法』。那么,『加法运算下的整数』与『加法运算下的奇数与偶数』是『同态』的。(注意,这个不严谨,其实应该说是模2加法下的0和1,因为两次『加法』的意义已经不同了。)
再放一张很喜欢的图,描绘的是群同构第一基本定理,具体我就不解释了:
啊,我想我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了吧。
推荐一本书,叫《Visual Group Theory》。这本书借助直观的图像并不失严谨地介绍了群论,适合群论初学者阅读。本回答中的第三张图和最后两张图都来自这本书。
希望有所帮助。
想起M67曾经写过的一句话:
亲爱的,你与我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