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发什么文章?别人judge你的水平都是从你phd毕业那天开始的。有文章固然好,没文章的情况是大多数。只要导师人脉好,找到好的postdoc就不成问题。比如像Eiashberg和Seidel的学生,就算毕业的时候什么文章都没写(我指arxiv上都没贴),照样去顶尖机构做postdoc。我见过毕业3年甚至6年后都没有在arxiv上帖文章的,这些人到现在还活着呢,甚至还去了Columbia,Berkeley等顶尖机构。
本质上在美国找postdoc就是论资排辈。什么级别的数学家的学生,就去什么机构。就像中国社会的阶层现在不流动了一样,学术界的阶层也越来越难以流动了,这好像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尤其是在美国,学术界基本上就是搞政治。牛人的学生继续继承他们做牛人,不行的人的学生就得做出牛逼的工作才能拼出一条活路。找教职的时候可能要好点,还要稍微看看你的paper,但是也有人(当然是大牛的学生)在没有任何published work的情况下还是在不错的机构(比如世界前50的学校)找到教职。相比之下,找postdoc,尤其是那些顶尖机构的postdoc,现在基本上很难靠paper来争取了。除非你真的像June Huh那样有惊人之作。这些机构的postdoc位置基本上都是靠关系,绝大多数都要留给所谓大牛的学生。
难怪不少年轻人削尖了脑袋搞竞赛,骗推荐信要挤进顶尖机构,要找大牛做导师。可是如此一来呢,也就势必造成大牛的学生里面有一部分人才能平庸,占坑不遗矢,白白浪费一个重要的postdoc职位四五年。另外,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许多重要的,可以做大工作的想法,最早都是从大牛那里产生,然后被他们的学生最先知道。一旦有什么新的idea,这些人马上就三五成合作群瓜分掉了。你若是想去分一杯羹,即使是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了工作,也不会得到同情,反而会被视为和他们抢饭碗,而遭到敌视。所以“一个萝卜一个坑”也是当今数学界的新现象。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找到好坑,甚至找了个粪坑,也就种不出萝卜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大牛只顾自己牛逼,不去帮自己学生的。这样的人比如Taubes,Joyce等等,也大有人在。他们的学生很多时候也跟出身不好的phd一样,找不到像样的postdoc,甚至根本就找不到postdoc。这些人要么就回国,要么就quit,结局都比较凄凉。基本的规律是越是工作technical,一写文章就几百页的人,越是不大会去在意自己的学生,要死要活随便。而那些做的工作比较soft,文章写出来是能让人看懂的人,做事比较reasonable,会兼顾学生的感受。
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这么恶劣。知乎上除了极个别人,其他的都要面对上述问题。所以选择做数学,就要面对那个极为渺茫的希望。面对不了就quit,没什么可说的。
借这个问题回忆本系一个人:Brian Weber。
大约10年前的时候,博士刚刚毕业的他和陈秀雄,LeBrun合作在JAMS发表了一篇论文:On conformally Kähler, Einstein manifolds。据说当时在微分几何界是轰动性的工作,主要是证明了紧复曲面上带Hermitian-Einstein度量的充要条件是第一陈类为正——可以类比Kahler-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问题。3年后,此人顺利拿到宾大的tenure track。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按照正常剧情发展应该是学术界新星冉冉升起,年轻人逐渐成长为大牛?呵呵,幸存者偏差总是会误导人的判断,真实的数学科研哪有那么顺利。
从2011年加入宾大到现在,这一期间他发表了3篇论文,没有拿到grant,因而也没能升上tenure。今年上半年他离开了宾大,我们几个几何组的学生都很关心他的去向,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现在还在不在继续做学术。有几个上学期上他课的学生问他以后的打算是什么,也是含糊其辞,似乎是打算"四海为家,笑傲江湖"了。
我3年前的时候上过他的几何分析课,并不简单,但是是真正意义上的几何分析的内容。他是我在宾大这几年见过的唯一做复流形几何分析的专家(当然不算95岁已退休的Calabi教授。。)。不过也正因此他在宾大没什么可以交流的人。。基本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也不怎么跟系里的人说话,除了他自己的学生以外。
其实我很尊敬他。他的基础、算功非常扎实,也很勤奋——他给我们布置作业的时候,说的是:"每个礼拜我大概会布置100道题目,你们能做多少做多少。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基本都做过的。"尽管论文发得并不多,但我知道他绝非无能之辈,只不过种种因素,或许是自我要求高不想水论文,或许是研究的问题太难进展不佳,又或许是其他种种我所不了解的原因,他在宾大期间的学术成果并不突出。
然而,能得到学生的尊敬,但没有足够多的高质量论文,又能怎么样呢?他还是失业了。
这就是学术界。高校招人的时候,总是会说他们看重申请者的学术潜力——是的,他们确实看重潜力。但是,如果几年过后,你的潜力不能变现到他们期望的程度,那对不起,请回吧。下一个!——高校永远不缺应聘者的,缺的只是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