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心喜欢』的定义是:不管家庭条件有多差、工资待遇有多低、学术研究有多累,你都愿意做学术。那么,我估计绝大多数读博的人都不是真心喜欢学术,包括我自己。决定读博的时候,每个博士生肯定都是或多或少喜欢学术的,但是有多喜欢,就因人而异了。
而且,在没有从事一项工作之前,我们并不一定能明确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它。你必须去做了,完全了解这项工作之后才知道答案。我也是读了博之后,才发现学术圈是个什么样子,才发现搞科研和自己一开始想象的有许多不同。
所以,读博的目的,不是因为真心喜欢学术,而是探索自我的一段历程。通过读博,去了解学术研究这一项『工作』,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一项『工作』,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一项『工作』。可能有许多博士,最后发现不喜欢学术,我觉得很正常,读完博,去业界工作,也很正常,不丢脸。
你读的博也不会白读,只要读博期间,你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样可以收获很多东西。至少我个人觉得自己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东西,比之前上学所有的加起来还要多,而且很多能力是通用的,不管做学术,还是去公司,都有相似之处。比如:如何处理和同事(同学)和上司(老板)的关系,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如何客观合理的看待和分析问题,如何面对失败打击和来自各方面(老板、同行竞争者)的压力,如何平衡工作和私人生活。最近知乎有一个问题『读博士之后不从事科研工作,那么读博的意义何在?』我一直想去答一下,但是没时间。
总之,对于读博,是否真心喜欢学术,不是绝对必要。最重要的是,在读博的过程中,你自己是不是学到了东西,是不是提升了自己,是不是了解了学术研究的模式,是不是知道了自己适合不适合做学术。
如果一个人『真心喜欢』唱歌,喜欢到不当歌手就不想活了,可是他天生五音不全,那他坚持去当歌手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一个人不是学术研究的狂热者,但是他对别的工作完全跟不上调,做学术反而还不错,为什么就不能去做呢?
做学术研究(或者别的工作)跟找对象一样,喜欢很重要,适不适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