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就特别搞笑。
开放获取(OA)期刊和传统学术期刊,区别只是在于有谁付费。传统期刊由阅读者付费,而OA期刊有发表者负担研究内容的传播费用。
付费方的移动,不代表期刊质量的下降。将OA期刊/发表方付费一刀切地理解成“花钱发论文”是很狭隘的,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Science旗下的Science Advance,Nature旗下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都是开放获取期刊。两本期刊的定位虽然没有正刊那么高,但我想没有人会认为它们是花钱就能发的水刊吧。相反大部分高校,如果发了这两本杂志还是会在学校/学院网站上发个新闻的,不知道成都理工大学怎么看待这两本期刊。
而Nature出版集团,在OA问题上的立场一直是相对激进的。Nature旗下的非OA期刊,如果投稿人愿意付费,也是可以对单篇文章实行OA的。比如下面这篇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上的论文。我不知道成都理工大学打算怎么看待这样的论文?
我本人一点也不反感叫导师老板。因为管理一个研究组和经营公司本来就有很大的相似性。需要申请到足够的经费,需要产出研究成果。同时也要做好研究成果的宣传工作,这对于研究组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Do good research, and talk a lot about it”是对研究组发展很有帮助的态度。
每所学校/研究所都不会买齐所有数据库,公司采购数据库就更加谨慎了,所以OA发表,对自己的工作、研究组和所在机构多少都是有些宣传作用的。当然,这样的作用是否值得这么高的OA发表费用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呢,也可能就是成都理工大学的经费有点紧张,或者花费比例有点畸形,账不大好看,想节省些OA发表费用吧。
讲真,现在开始反OA有点脑子有问题。我说的是我的真实看法。
很多同学、包括高校的相当一部分老师都有一个误解,认为OA期刊就是渣渣,就比订阅付费模式的期刊要低一等。甚至很多老师提起版面费就“你这不是买一篇文章嘛”。
大人,时代变了。
首先,我个人的看法是OA期刊这种读者免费作者付费的方式会是今后的主流。原因很简单,相比于订阅付费模式,OA这种方式对科学界是更为友好的。
举个例子,订阅费年年往上涨,你学校不订阅行吗?不行。为啥不行?你不订阅你连自己发的文章都没法下载......没错,这就是垄断。大家不要以为个大出版商是什么科学机构,人家就是来赚钱的。
而相对来说,OA付费模式要科学的多。你收费高?作者可以用脚投票,老子不奉陪,换期刊投。这才是真正的良性竞争。实际上国外这几年反抗各大订阅商的高校可不是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对OA期刊一刀切我认为属于开历史倒车。
其次,OA期刊与水刊不能划等号,水刊也与水论文不能划等号。这还是在搞以刊评文的老路子,从根本上属于倒置因果。怎么个导致法呢?好期刊是好论文养出来了,而不是说因为发在好期刊上就是好论文。同理,水刊上的论文也不能说都是水货。某几个诺奖大牛的获奖论文.....按国内标准好像是三区甚至四区的......所以你说这论文是渣渣?
很多期刊同时进行OA和非OA两种发布方式。审稿过程并没有区别,只是在最后Accept之后可以选择以OA的方式发布。所以这种论文也被封杀了吗?
因此,我个人的开发是某些口碑高到一定程度的期刊可以直接认为是所谓的“三高论文”但是对于其他期刊不应该一刀切。也许可以用对已发表论文再次同行评议的方式,根据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对文章进行评级。
再次,非OA的期刊就没有水刊吗?不说别的,按这个分类标准nature communications甚至不如SCI垫底的普通期刊,这不是胡扯嘛。如果非要定义一个水刊率的话大多数四区的期刊......
此外,除了OA期刊问题。这学校的期刊分类标准也不科学。以中科院大区作为唯一分类依据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股脑的往电池、材料这些在同大区中评级占据优势的小区中走。即使在下一个分区表中将材料单独拿出去做大区,同样也会存在不同的领域评级不同的问题。
比如我们搞材料的,如果你像零度君这样搞纯金属,那么除了NS及其子刊外,你的专业期刊上限就是Acta,还难发的要死;而做电池的同学估计会嫌弃Acta的IF太低。如果你的专业再冷门点,比如核科学与技术......最好的专业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是大区三区.....你还让不让人活了......
而在工程技术大区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相比之下,很多学校采用大小区一起采纳的标准要好得多。虽然不能说完全避开这样的坑但是总归让小区玩家也能喝到点汤汤水水。
明明OA现在是世界大势,偏偏有些人看不懂世界大势,要逆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