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做科研/学术的人在从事这份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qi-so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 @青格乐 的邀请。首先,我想说这个问题写得真贴心,直接给出了思路和备选项,就像在读一篇很好的review!开心。

问题一:你在做学术的过程中,是什么在驱动你孜孜不倦地做下去呢?

我曾经“兴趣导向”过一段时间。虽然从小到大都在走理科生路线,我的主要兴趣其实在literature & history. 与人和感觉有关的学科。本科学EE/CS,总觉得少了点热情,所以大二时期就开始通过科研实习的方式往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的方向靠。这是一个既考察数理逻辑,也考察人文感知的学科。从这个时间点,直到博一末期,兴趣一直都是我学术生活的原动力。

对这种“兴趣”的一点说明:我其实几乎没有“通过科研扩宽人类对世界理解”的burning passion. 我向往攻壳机动队世界观中可以读写的电子脑(意味着人脑黑箱已经被完全解明,并且有同样水平的BCI硬件),但那太遥远了,我不指望自己能造出来。所以脑科学研究的兴趣主要来自“读论文,做实验,让自己了解更多”。是一种与自己的智力游戏。

正因为如此,到了现在再反思,支持我快乐科研的,比起对于学科本身的兴趣,更多的是喜欢这种智力游戏的生活方式。领域的论文读多了,感觉很多东西都是routine的,就跟工业界的量产部品一样 - 学术本身已经被自己demystify了。 但是科研生活是快乐的。平时早上可以睡懒觉,晚上可以看书社交玩游戏,白天几个coffee break也就水果了。有效工作的时间也是在看书学习,做脑力创造。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工作嘛?

问题二:你在做学术的过程中,什么会让你感受到非常开心、非常激动呢?

我在学术过程中的焦虑感很低。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心脏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所有老板人都很好。

有了这个特质,就几乎没了goal-oriented (或者deadline-oriented)的成就感和快乐。论文投出和论文发表,感觉是比较routine的事情(特别是中间还免不了1-2轮修改),所以并不激动。PhD答辩结束也是吃个豪华晚餐了事。

另一方面,我也不喜欢某些科研的过程。比如说做fMRI实验的时候,各种跟被试沟通,各种调试仪器,老麻烦了。“做科研整个过程都很开心”肯定是骗人的鬼啦。

真正感觉很开心的时候,一是数据在server上终于跑完了,一看非常牛脾,符合预期(甚至有超出预期的有趣),这时候会兴奋地出门跑两圈;二是做出阶段性成果之后,可以无视老板咸鱼一阵子,这就像小时候放长假一样,也很兴奋。


user avatar   an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青格乐 邀请。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第一语言磨蚀在句法处理中的体现,2015 年入学,2019 年毕业。整整四年的博士学习中,我最过得最开心的时光是博二,最挣扎的阶段是博三,进步最大的的是博四,有一点点后悔的是博一的探索阶段有些没有章法。但总体下来,我还是很开心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我也计划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在双语和认知的领域一路做下去。这里是我目前的个人主页,欢迎同行来戳

下面来好好回答问题。

问题一:你在做学术的过程中,是什么在驱动你孜孜不倦地做下去呢? 提示:1. 兴趣导向。我就是很有热情,我热爱发现问题、找出结果的这种令人激动的过程,所以我孜孜不倦、从不觉得累,或者再累也不会觉得辛苦,因为我爱做学术! 2. 并不是对科研本身的激情,而是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为了maintain这种生活方式,会很努力地去写文章、发文章、获得资助、出去开会,对这个过程乐在其中,而不是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本身;3. 非以上两种,觉得都很没什么太大意思,迫于生活,只能被各种schedule和deadline裹挟着,被动地向前,觉得很累,但是也没有办法。

我觉得我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混合体。相比我对学术本身的热爱,学术圈的生活对我的吸引要更为强烈。当然第一条和第二条很难完全割裂,因为如果对自己的课题没有一定的热情,很难想象会对发文章,拿到 funding 和开会交流有很大的兴趣。不过这个分界也很有意思,体现出学术圈有两种学者,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学者。内向型的学者靠燃烧自己的兴趣,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外向型的学者很善于networking 和团队合作,他们的志向不只在于自己做学术,也在于和同行一起推广外界对本领域的认知,推进领域的发展和壮大。我希望我能成为外向型的学者,带着自己的学生和同行一道增进双语和认知相关领域的合作。

我是怎么知道自己更适合第二种,外向型学者的发展轨迹呢?因为我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会去听同行的 presentation,参加 seminar 和 workshop,一两个小时下来,又可以激情澎湃地投入战斗了。我不知道别的学者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很多时候卡克不是缺少好的想法,而是很多想法挤在脑袋里面相互争吵,最终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我在经历了博三的挣扎后获得的最有用的经验之一就是,做科研,输入和产出一样重要。产出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学,可以是参加会议,可以是跟同一个课题组的同事讨论,也可以是写文章。越到后来我越体会到对话的重要性,有的人可以自己跟自己对话,但我更适合跟别人对话,并在对话的过程中从嘈杂的背景音中分离出最核心的信息。

我真的很喜欢跟学术圈的人合作,每次听他们讲话都有感到身心愉悦,在这个环境中每天都能感受到个人成长。这个生活环境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向的循环,连失败都不会对我的心情和斗志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面对我们研究的这个庞然大物,每个人都是在盲人摸象。所以很多时候失败是排除错误答案,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

问题二:你在做学术的过程中,什么会让你感受到非常开心、非常激动呢? 提示:1. 整个过程都是非常令人激动的;2. 数据出来,出结果的瞬间;3. 写完一篇文章的时候;4. 论文被接收的时候!5.没有任何一个瞬间有这种感受。

这个问题我其实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回答了:在跟同行交流的时候是很激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很激动的」这个状态我没有体会过,因为不管是数据最终出结果,写完一篇文章,还是论文被接收的时候,都是在漫长的煎熬和等待后的结果。我在交论文后很多人问我感受是什么样的,我的感受可能更接近于长出了一口气,而不是激动万分。这种感觉大概很多人都会有 @Chris Xia @赵思家 @毛羽立 。就像你在产房待了十几个小时,经历了阵痛,终于把孩子生下来了,你的心情应该是平静的喜悦占多数。

感到非常开心的时候,如果我非常使劲地想一想的话,还是有的,就是在苦苦无法解释自己的实验结果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篇刚发表不久的文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阅读那篇文章的全过程都是雀跃的,灵感迸发的,读完以后长出一口气,想隔空跟作者 high five。

最后的最后,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做研究的快乐,大概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user avatar   hai-luo-b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话题

  为了得到一个实验数据你用的时间最长的有多长? 
  为什么很多国内大学的助理教授不能带博士? 
  科研如何做出自己欣赏的工作? 
  能不能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非参数(nonparametric)模型? 
  你见过哪些极品参考文献引用? 
  博士毕业去高校求职时,小论文一作真的那么重要吗? 
  科技部拟规定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这一规定有哪些重大意义? 
  博士期间同时做两个课题难度大吗? 
  做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是怎样的体验? 
  如何评价中科院期刊分区的二级学科把「核物理」除名引起核物理学家集体抗议?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传联邦快递私自转运华为邮件,华为将审查与联邦快递合作关系一事?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水氢发动机在南阳诞生?不加油只加水的汽车有技术可能性吗?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