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广州很多年轻人粤语水平退化? 第1页

  

user avatar   leaf-45-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退化就是见鬼了。

粤语当时这么强势是什么原因自己没有谱吗。

如今普通话强大家有共通的语言更好的交流不是更好吗。


怎么看?

流传的东西,必然是越传越少的。

但流传的过程,必然也是会加入很多新元素。

粤语现状流传中,有大量的普通话元素,怎么了?

PS.不是所有的广东人都讲粤语。不是所有的白话都是 广州话 音。粤语的发扬光大,香港居功甚伟。


最后讲讲自身背景:本人生在东莞,东莞也是可以归粤方言片区。这里一镇一音。90年代开始在粤语的冲击下,我们这代人的方言已经退化很多向粤语靠拢了。

我所在的镇,粤客杂居。我们村是本镇唯一的客村。我们的客家话也退化很多,向粤语靠拢。甚至我觉得,我们这里的口音,也是跟白话很像,跟梅州河源就很不同。一度怀疑这是退化了上百年才留下来的口音。

我们客家人说什么了吗?东莞人说什么了吗?就你广州西关口音正宗,还成为语言了?用着汉字打粤语音,就是潮流炫酷了?

矫情!!!

粤语的发扬光大,香港居功甚伟!

再从另一个角度更新一下。纯属个人经历。

从小时候开始,看ATV的 NBA地带,到后来看广东体育的直播NBA,那时候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 Jordan 会被翻译成乔丹。明明【佐敦】是更加像英文。

然后遇到类似的越来越多,香港用粤语音译,大陆用普通话音译。偶尔看看台湾的,哪怕不是粤语,翻译也是不一样的。当时就是唯粤语尊,觉得央视什么的翻译,真的太low,我想很多与我相同背景的人都有一样想法。

如今年过三十,NBA还在看。【库里】在粤语里会被翻译成【居里】,所幸广东体育很多都用上外号,其实关系不大。

但是,不统一,确实不方便交流。

从小听粤语的,一直以为【吉诺比利】是翻译成【扎木比利】,一次听朋友说是【赞奥比利】,我得到了纠正,但我觉得毫无意义。反而我发现,从音译角度去看,【吉诺比例】完爆了【赞奥比利】,如同当年我觉得【佐敦】完爆【乔丹】。

聊起NBA的话题,一部分人坚持用粤语翻译,我们几个常看企鹅直播的,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谈哪个人,要花点时间搜索,哪个队,多少号这样才去确定,实在不方便交流。

相反,国语翻译一直都很硬核,【诺维斯基】到哪里都是司机。在粤语里【劳力司机】到【劳域斯基】根本就没标准。

交流过程,总得有人适应。

我们这些会粤语的,遇到不同的人,总是要去适应。你不能强迫对方适应你,因为他不是不想,他是真的不懂。

而未来,是属于适应力更好的人。

有人说,核心是小孩子不讲粤语了,回家也是。所以我们要倡议【课堂讲普通话,课后交流用粤语】。我不知道这些倡议的人,他们有没有小孩。

社会那么多家长,配合小孩讲普通话,小孩之间,用普通话交流。

大家都在用嘴巴投票。什么【强势建议】乃至强迫,不知道有没有相关的证据。

放到我成长的时代,我想学校如何强迫和建议,大概都改变不了我们课后不说普通话。

换到如今也是如此。

小孩子没有考虑那么多,家长也不会把那么多所谓的【广府人】一定要讲粤语背负在身上。

如果【强迫讲粤语】不利于我小孩成长,你说什么都是空话。

那些要喷的人,等你结了婚有小孩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再来讨论,而不是给我扣粤黑帽子,我也不想用粤斯林来反击你们。

最后,大家一定要清楚。

粤语曾经的光荣与荣耀,在小孩子的眼里,不如一根棒棒糖


最后一更。

粤语退化是千千万万说粤语的人民应对外部世界的自由选择。

政府做得够不够好我不评论,但请理解广州代表不了所有粤语地区,广州政府也不能只为广府人服务。

极少数粤斯林企图让粤语走进课堂,设置粤语教学,我请不要为一己私欲胡说八道。需要粤语教学可移步香港,也许还有两代人的时间。

粤语进课堂只会增加孩子负担。

没孩子瞎说的,你办粤语教学也好,拿孩子实验也好随你便,技多不压身是事实,各种兴趣爱好补课班也已够多。学个书法陶冶情操比学个粤语请你好好放低有价值得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彩。

不要把上一代的苦难强加在孩子身上。

更不要把上一代那自以为是的精彩,强加在孩子身上。


无关粗口,请你好好放低。

=====================================

真受不了动不动拿文化 传承 来说事。真是丢了我大广东的脸。

网上爆几个新闻学校不允许课间讲其他粤语,就是白色恐怖。

拿台湾举例子更可笑,政治正确压倒一切。

这种事情放到香港,校长就出来回应:本校推荐孩子讲国语,为祖国下一代人才培养好说国语的能力,是我们学校任务。

一句话就让你无话可说。

放到台湾,校长讲完后绿虫就煽动民众,游行示威静坐阻碍交通。

===================================

语言本质是交流,先有需求再谈上层建筑。

拿海外华裔说事,看看70年代的华裔有多少在保持你们的 传承。

再看2000后的华裔,那些ABC中文6不6。

这背后恰恰说明了祖国国力上升,中华文化的强势。普通话才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你们不服就抱着你的粤语,打字交流的事都用粤语 音译 吧。

========================================

回去调理农务吧!再申明,无关粗口。


说我是粤黑的,二五仔的,数典忘祖的,举报我的,尽管去。不再辩驳,我接受就是。

脑子是好东西,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脑子去思考问题。

但多读书,多学习数理化还是好的。

要不就多读书,历史,文化很有趣。多了解中华文化,不要没文化还扯什么粤语正统,一票之差之类的。中华文化很大,粤文化岭南文化也很精彩,传承文化方式也很多,粤语所起的作用没那么大,那些粤语才能理解的梗,消退后总会有新的东西出来替代。文化总是交融的,一方面粤语夹普通话,另一面也有普通话讲【猴赛雷】。香港人喜欢中文夹英文,英语这些年也有很多Chinlish。互相影响。中华文化最厉害的地方,无论是什么民族,什么人种,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权力多大,军事多牛。能活下来的,最终都是趋同,并被纳入我中华文化的历史。

本题的问题是【如何看待XXXXX退化】,我想引用一句评论:何不将这种变化理解为进化呢?

最后,针对那部分提出直接学英语的。请你好好放低,文学数理枯燥学不来,回去调理农务,为人类生存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也是极好的。


=================================

最近广州跑了几趟,结合下意识地观察,有几点思考。

1.粤黑跟粤吹。粤吹确实很招黑,于是很多粤黑出来后的言论也很让人反感。

比如说有人评论某歌手粤语歌 粤语不标准会被喷,不过我认识耳熟能详的粤语歌不标准的发音确实非常影响听感,浑身难受,这些不懂粤语的人应该感受不到。

原声为粤语的电影,配音会很让人出戏,说白了就是配音差评。这种感觉可以延伸到其他配音电影,非原声就是不好看,这也是事实或者这应该可以被理解,但也不懂为什么会被骂。

周星驰电影单独拿来讲。没有完整看过一部国语配音的周星驰电影,因为只要看了开头国语必然关掉,这是个人经历。

2.广州的粤语传承其实做得很好。到某个地方坐下喝杯东西,能感受到身边很多人讲粤语。包括茶楼的服务员,很多都会听或者讲粤语。听当地广播,推介的粤语歌,其实都还不错。并没有某些粤吹讲得那么急迫。

3.对自己孩子讲粤语的问题。尝试过找粤语的儿歌节目给孩子看。四岁的孩子看不下去,没想到连1岁的也看不下去。那些举着保粤大旗的,不妨想想这才是一个难实行却有效的方案。

4.家里讲客家,平时孩子讲普通话,我依然对我孩子以后学会粤语感到乐观。我们这边的客家话去学粤语是比较简单,音调相近,很多词汇也相近。据我观察,梅州那边的客家话学普通话会更标准。不一定正确,只是个人观察得出的结果。

5.依然坚持所谓的保粤是浪费社会资源。其实粤语人口很多也能成为一个小众市场。应该充分挖掘这个市场才是有效的。


user avatar   mok1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针对那些坚持认为是政府推普废粤而导致粤语衰败的网友们。希望你们认清事实,普通话的逐渐推广是主流民意,是在极其频繁的文化,商贸,求学等交流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代表着广州市民的利益。否则,政府凭借区区这些政策,根本寸步难以推动。

所以我斗胆猜测一下其中部分网友暴走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政府是实打实存在的,可以发泄怨气的对象。但如果“元凶”根本不是政府,而是你身边几乎每一个人,就会憋坏了吧?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相关话题

  有没有一个历史时期,河内是作为一个汉语城市存在的? 
  上海全是平原,为什么还是出现了十里不同音的现象? 
  夷狄蛮戎胡鞑虏之类的词是歧视性词汇嘛? 
  如何评价“广州全市全天禁鸣喇叭 9月1日起施行 有效期五年”? 
  「陈」(陳)的部首是什么? 
  为什么湖南有的地方把「十」读成「瓟」? 
  如何评价部分方言保护者认为中小学不应该强制使用普通话? 
  如果汉语语音自西周起几乎没变会怎样? 
  如何看待2020年广州GDP破2.5万亿,反超重庆? 
  相声《学满语》中的满语和蒙语真是满语和蒙语吗? 

前一个讨论
广州番禺交警试行“人脸识别+LED屏播放”治理行人闯红灯,是否侵犯行人权利?
下一个讨论
当今女权产生的病根是什么?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