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变绿的现象,用食品科学术语说,叫做大蒜绿变(Garlic Greening)。对于绿变的研究,在 20 世纪 50 年代才刚刚开始。
之所以要花心思研究它,主要是为了食品工业生产的需要。当时人们发现,很多产品需要用到大蒜泥,有些产品等到东西生产出来,只要稍微放上几天,莫名其妙就会变绿。
消费者当然无法接受莫名变绿的产品,但偏偏这种现象又是如此的常见。这才促使人们仔细探究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早期,人们只能凭借对照实验进行探索。科学家们很快发现,大蒜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变绿的,想要大蒜变绿,要有一些严格的触发条件:
聪明的你已经发现,「腊八蒜」通常腊月制作,那时气温比较低。而且又要加醋腌制,相当于酸处理。所以这些触发条件可以解释为啥「腊八蒜」会变绿。
但是,这对于工业生产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知道大蒜变绿的具体机理。
科学家逐渐把注意力聚焦到一种化学物质上来。这种化学物质叫做「丙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简称 PECSO。科学家发现,在所有产生绿变的大蒜中,这种物质的含量都有明显的升高。
这只是证明了 PECSO 和绿变之间有相关性,怎么证明因果关系呢?科学家把从洋葱中提取出来的 PECSO 加入到没有绿变的大蒜泥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大蒜泥很快变成了绿色!
很明显,PECSO 就是导致大蒜变绿的原因。
但是问题来了,PECSO 本身是没有颜色的啊。为什么这种没有颜色的物质会引起大蒜变绿呢?
经过更深入的研究,科学家终于大致描绘清楚这个事情的轮廓:这是一整套非常复杂的酶促反应的结果。PECSO 经过蒜酶催化后形成色素中间体,色素中间体与大蒜中的丙酮酸,氨基酸和蒜素分别发生反应,形成了黄色色素和蓝色色素。这俩加在一起,我们看到的就是绿色啦。
黄色色素和蓝色色素具体是什么呢?我们目前只知道它们是含硫的化合物,具体结构还尚未知晓。可以明确的是,它们跟叶绿素、花青素肯定不是同一种东西。
所以,那些宣传腊八蒜「富含花青素,有助于抗氧化」的理论,都不攻自破了。
至此,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也许你也想问。
「大蒜中的 PECSO 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切碎,酸处理或者冷藏后,这种物质的含量会升高?」
这就要提到另一种酶了,它的名字叫γ-谷氨酰转肽酶。它在大蒜中大量存在,可以催化大蒜中的某种多肽水解成 PECSO。
大蒜本身是由细胞构成的,平时多肽和这种酶无法相遇,但是如果把它切碎,酶和底物就会结合,反应速度当然会加快很多。酸处理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也可以把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那么,低温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室温环境下,大蒜会进入「休眠模式」,此时 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非常低。而一旦进入低温环境,大蒜的休眠会被打破,γ-谷氨酰转肽酶会一个接一个激活,从而开启了绿变反应的第一把锁。
到了这里,我们终于描绘出大蒜绿变过程的一个简单的轮廓。它中间还有很多更复杂,更微妙的细节,等待着科学家继续探索。
不知大家在下厨时有没有注意过,洋葱切碎后,放久了会变成粉红色。这一点在白皮洋葱中尤其明显,而紫皮洋葱不是很明显。
关于洋葱红变(Onion Pinking)的研究,是和大蒜绿变几乎同时进行的。很快,科学家就发现,这两者的源头其实是相同的。
它们一开始的过程完全一样,也是 γ-谷氨酰转肽酶水解多肽生成了 PECSO。然后经过蒜酶催化生成色素中间体。但是接下来洋葱和大蒜中含有的酶就不太一样了,最终生成的色素也就有差别了。
洋葱红变的过程最终生成了红色色素,这种色素也是一种含硫的化合物。除了洋葱,有的时候大葱也会发生相似的红变现象。
无论是洋葱红变,还是大蒜绿变,都不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所以遇到有颜色变化的葱和蒜,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但是,大蒜和洋葱绞碎后如果长时间储存,是很容易变质的。如果发现味道不对了,不管有没有颜色变化,都要赶紧扔掉了。
那么,如何防止洋葱红变,大蒜绿变呢?
这在食品工业界,至今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对于洋葱红变,我们可以采用降低 pH,添加护色剂,隔绝氧气的方法。而对于大蒜绿变,在加工之前先将大蒜高温储藏一段时间,并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一些还原剂,可以部分解决问题。
当然,在家庭做菜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随切随用,尽量别剩下就好了嘛!
原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