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作的恶想必大家都清楚,我说说其他一些方面。
1、慈禧很勤政。
《宫女谈往录》中根据慈禧的贴身宫女口述记载:
就说‘叫起’吧,不管冬天夏天,刮风下雨,到时候一定起床,准时到养心殿,几十年如一日,真是不容易。
2、慈禧对近侍的要求很宽。
平常时,亲侍不磕头,因为天天见面,只请跪安。只有初一、十五,或两三天不见,或太后欠安痊愈后,才行磕头礼。
3、慈禧很重名节,26周岁开始守寡,一守47年,没有任何有证据的花边新闻。
4、在对外战争方面,慈禧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委派奕䜣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慈禧深以为耻,力劝咸丰废约再战。因为咸丰病危,只好作罢。
等到她上台那会儿,清帝国的统治已经濒临崩溃了,就差最后一口气了。
中原地区是接班太平天国的捻军。赖文光、张乐行、张宗禹、任柱等各率捻军,流动作战,纵横关中、中原;
在陕西和甘肃,是敏感的词汇,之后,我会用"XX"来描述某个宗教的信徒;
在东南方向,湘军虽然攻占南京,但在浙闽赣粤四省尚有数十万太平军在李世贤、汪海洋等率领下继续作战。
最危险的是新疆。
1864年4月1日,西安将军兼正红旗蒙古都统多隆阿于陕西关中被XX击毙;
7月15日,新疆XX攻入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提督业布冲额服毒自尽;
10月5日,XX攻占乌鲁木齐全城,乌鲁木齐都统平瑞点燃炸药,举家自尽,自此整个南疆脱离清廷控制。
俄国人此时趁火打劫,要求划定俄国、清国、浩罕汗国三国边界。慈禧拒绝,然后俄军频频与清军发生武装冲突。
1865年1月,在沙俄的支持下,浩罕国将领穆罕默德·阿古柏(塔吉克族)率76人越境进入新疆;
1865年9月1日,阿古柏一举攻陷喀什及疏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奎英举家自焚;此后阿古柏横扫新疆南北,于当年年底建立毕杜勒特汗国,定都喀什。
这个“毕杜勒特汗国”是音译,它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East Turkestan”。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慈禧力排众议,这个“众”,指的是除了她和左宗棠之外的其他所有决策层高官,力主要保住新疆。然后,就是左宗棠收复新疆了。
慈禧给左宗棠的军费,能买30艘定远号。
当然,确实割地了,1864年10月7日,在西北已全面崩溃的清国,与俄国在塔城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伊犁以北以西地区44万余平方公里割让与俄国(俄国史称「俄中勘界塔城议定书」)。
但那也没办法,你不割,沙俄就会直接参战,那时鹿死谁手就很那说了。
再说说中法之战。
整个中法之战中,中国海军毫无亮点,陆军更是一塌糊涂。而真正取得过几次“大捷”,都与刘永福有关。
这个刘永福,是原天地会成员。天地会是干嘛的,相信大家都懂,属于反政府武装。而最早与法军在越南开战的,就是刘永福的黑旗军,他正是因为在国内面临清军的围剿才跑到越南的。
开战后,慈禧收到了两份截然不同的情报。
李鸿章汇报的情况:法国人的意图是将越南变为中法两国的共同保护国,并无意吞并越南,可通过外交途径调解,无需动武;
曾纪泽汇报的情况:法国意图吞并越南,进而侵占两广和云贵,应立即备战;并表示法德仇深似海,可以利用。
然后慈禧再次力排众议,主战,这次的众,甚至包括左宗棠。
就在这关键的时候,1882年9月11日,吏部六品主事唐景崧给慈禧上了一道奏折。
在这道奏折中,唐景崧将刘永福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汇报,并自告奋勇愿潜赴越南,招安刘永福,让其重归中国,为朝廷效命。
唐景崧之所以对刘永福如此了解,因为他俩是老乡。为天地会反清势力说情,在当时是要冒着掉脑袋风险的。而唐景崧不计个人安危,坚持上书,表明他是一个为国家而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人。
此外,唐景崧的孙女嫁给了一位当代名人,陈寅恪,不知道的请百度。
慈禧看到奏折后没有追责,反而大为感慨,在批复中,慈禧用了“国士无双”四个字来评价刘永福,并命唐景崧南下招安刘永福,之前种种都既往不咎。
然而中法战争爆发后,当时在中越边境驻扎着数万清军,全部按兵不动,坐看刘永福黑旗军这支前天地会民间武装和法军血拼。
慈禧闻讯,严旨两广总督张树声、云贵总督岑毓英、广西巡抚徐延旭、云南巡抚唐炯,必须给予刘永福部优厚待遇和及时接应,在法军攻击刘部时,视为对清军的攻击,如不执行,严惩不贷。
此外,慈禧还从自己的内库中拨出白银十万两,犒赏刘永福的黑旗军。
先这些吧,要上班了。
所以,我很反对只要人家失败了就一无是处这种观点。当然,我也知道,慈禧这个角色本身的评价肯定负面要大于正面的,但是也不能把很多不是人家干的事儿强安在人家头上。
最后,甲午战争真的不是慈禧打的,那会儿主政的是光绪;慈禧对光绪动手的直接导火索,是光绪打算聘请伊藤博文作为国务总理主导新政,这比蒋介石后来聘请冈村宁次作为军事顾问更加让人无语。
我知道,伊藤博文很有能力,但是,这种行为也太没骨头了吧?
慈禧和历史上的很多人一样,证明了“老而不死是为贼”并不是主观偏见,而是一种超越了社会地位、职业和性别,上到天子下到草民都适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生理衰老、脑力退化的合理结果,晚节不保是历史惯常,无论年轻时能力多强都很难避免。
任何一个集权国家,除非实在无人接班,否则统治者活得太久,对国家都是一种折磨。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无冕女皇
在面临近代化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稳定大清数十年,最终没有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应该说是做出一定贡献的。
慈禧执政时,连续三任皇帝都是以孩童之身继位,都没有行使过执政之权。在她去世后仅仅三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中华大地上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集权帝制,中国从此没有了皇帝。
慈禧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她的成功在于在男人统治的世界上,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
慈禧是个成功人物,当时入宫的秀女何止千百,独有慈禧脱颖而出,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慈禧又是失败的,慈禧所处的历史时代,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慈禧的作为,无法改变中国落后命运。
慈禧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
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慈禧也进行了众多改革,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禁止妇女缠足等。
慈禧执政四十八年中,,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袭“承恩公”一虚爵外,并无家人能干涉朝政。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因为清算的不彻底,这些遗老遗少还都有钱有势,所以天天拍辫子戏给自己的老祖宗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