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可走,除非你不想活。
我这么说吧:之所以现在的很多人会怀疑改开的必要性,是各种不可描述的原因下长期以来利维坦的不准确宣传。其“不准确”包括三个方面:
1、过度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大转折”的决定性意义,过度掩饰改开的诸多弊病,搞得好像只是第一步做决定很难,做了决定以后就一日千里了。很多人便以为,改开大家在国道上开车,然后1978年突然发现侧面有高速公路入口,大家开个会,哗一下就掉头往高速公路跑去了。实际上改开是一个从70年代延续到90年代的漫长过程,很痛苦,代价很大,真不是开个会就OK了。
2、为了维护合法性,避免赫鲁晓夫式暴雷,过度掩饰改开前的困境,让很多人以为改开前仅仅是“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问题,思想一转变啥都好了。然而事实上,在70年代末,工业化才刚打了地基,远不足以反哺社会,生产力赶不上暴增的人口,提供不了足够就业,生产效率低下,外汇储备枯竭,社会陷于普遍而严重的贫困,口粮危机迫在眉睫,就算抛开意识形态纯谈经济,社会也面临重大风险。
3、为了升华功绩,过度捆绑“改革”和“开放”,给很多人造成了误解,产生一种“改开前的贫穷仅仅是因为锁国,体制本身也就是车况没有问题,直接开上高速公路就啥都好了”的错觉,认为你宣扬改革(改装车)纯粹是为了抬高自己而过度美化。但事实上,“改革”和“开放”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不实行彻底改革的“引进外国技术”只是浮于表面的洋务运动,根本救不了命。
………………………………………………………………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本来中国人只有腿,前任在大逃杀中拼命抢了一辆五菱之光,然后开车在森林里硬闯出一条路,可是70年代末已经开到河边,走不过去了,河上没有桥,背后有岩浆,不过河就是死。但五菱之光过不了河,不得不绞尽脑汁在车上装竹筏,装气垫,装螺旋桨,拿桨划,安水密,各种玩命魔改,而且还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参照。涉水时不免磕磕绊绊,到处漏水,撞得满车伤痕,一边走一边拼命修车,总算给开到对面沙滩上了。
可是,因为伟光正的需要,你并没有坦白地述说这些东西,那么,当人民发现高速公路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布满了荆棘,难免会怀疑当初离开国道究竟是不是错了,这也给了网络左壬阴阳怪气,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的空间。
………………………………………………………………
随便举个例子,网络左壬的一种典型话术,就是故意把“改开”简称为“开放”,哄骗大家说,只要外交缓和了,发达国家允许对我们出口技术,我们引进便可以了,改革?好好的车干嘛改装,就是车没油,现在外国人肯卖你汽油了,拿来加不就好了吗?
比如他们说,不知道“四三计划”吗?早就打算“开放”了,一旦和美关系缓和,技术引进来就行了,什么改革?根本不需要,唯一区别在于先前没有条件开放,后来有了而已。
这话是不是听起来挺耳熟?没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另一种讲法,企图根据五菱之光杀出森林的经验,继续硬冲过河罢了。结果就是苏联淹死在河里,朝鲜逡巡着没敢涉水,大家都也看见了。
…………………………………………………………
其实“某个阶段没办法弯道超车,一定得走过去”的道理,有人在很早以前已经告诉我们了: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有人肯定要问,既然如此,“前三十年”中,“旧社会”的生产力显然还远远没有发挥,那我们在干什么?“前三十年”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制度?
我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我们在用威权政治在过渡期为“旧社会”进行原始积累。
解放前,中国连进“旧社会”的资格都没有,只停留在“旧旧旧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党革命了20多年,才从“旧旧旧社会”变成“旧旧社会(初步独立自主但一穷二白)”,可以开始原始积累了,又奋斗了20多年,终于积累了一些东西,有资格走到“旧社会(资本主义)”的门口,也不得不走进去了。
至于什么是“新社会”,对不起,这世界上没有人见过,只有苏联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企图跳过“旧社会”直接冲进“新社会”,结果当然是自寻死路。中国人则悬崖勒马,明白了某个历史阶段是不可超越的,老老实实遵循客观规律,才争取了突破瓶颈的机会。
是的,是争取到机会,不是一定成功,再来一次的话死在改开的某个阶段也是完全可能的,现实也是在某个时刻确实差点就死了,顶过去并不是那么必然的。
……………………………………………………………………
至于以后,会不会出现虫群化或者机械飞升的“大公无私”新社会,我不否认这种可能性,但显然是遥远的将来,和现在没什么关系了。
先说个事,1972年,当听到毛主席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面的消息之后,著名红色kb组织日本赤军的成员们,在日本警察的包围下终于彻底崩溃,大部分组织成员放下武器投降,此后几年里,很多因为信仰崩溃而陷入绝望的日本“68一代”年轻人,或者走向了不归路,或者从此消失于茫茫人海
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是日本赤军,还是西德红军派,意大利红色旅(怎么又是你们三个国家),乃至于发起法国“五月风暴”的“68一代”年轻人,他们都将毛主席视作是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偶像,但是让他们信仰崩溃的,也恰恰是毛主席同“美帝头子”尼克松握手,他们心中的精神天堂——社会主义中国,和美国关系解冻的那一刻
其实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因为他们心中理想的“毛主席”,早就已经不是现实中这位有理想,但是亦知进退,洞悉天下大势的政治家,而是一个类似于精神偶像的存在了。现实中的毛主席,并不是被这些激进的日本和西方青年,供养在神坛上的精神偶像,他们对主席进行宗教式的崇拜,以及在这种狂热下,干出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究竟是在向主席致敬,还是在侮辱主席,我想大家心里应该有个数
结果,很遗憾地发现,21世纪已经过去20年了,还有那么些左壬,在追随着日本赤军的老路,开着历史的倒车
1970年代的中国,如果说内外交困恐怕毫不为过,一方面,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因为中苏关系破裂而陷入低潮,另一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也尚未建立正常的交流,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无论和东方阵营,还是和西方阵营,彼时都是敌对的关系。内部呢?苏联当年援建的项目确实令中国得以开展第一次的大规模工业化,但是这波红利也已经走到头了,因为中国尚未真正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导致中国的经济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环境下,人均gdp等指标甚至不如很多非洲国家(要知道,直到90年代,日本的人均gdp差不多是中国的100倍)。再加上处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历史时期,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中国,无论是国内政治,国际外交,还是经济发展,都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了——这时候,显而易见,是必须要有改变的
而且很幸运的是,中国也抓住了这个珍贵的,甚至也许是给中国最后的一次机会。因为彼时彼刻的西方世界,国内矛盾也异常深重(否则也不会诞生68一代,以及由68一代而催生的各种红色激进组织了),对了对抗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也急需一个有足够实力的合作者——环顾世界,难道让他们去找“世界大国”印度合作?而中国呢,美国的威胁并不在当下,而苏联在远东地区的白万大军,才是事关生死的威胁,为了能够制衡牵掣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我们不找西方世界合作,找谁?
1972年春天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秋天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也恰恰是那个时期水到渠成的产物——政治可以靠着伟大的理想去维系,但是维系伟大理想的前提是,请生存下来,毛主席周总理这批人,他们有作为伟人的理想,也有作为政治家的现实——当然,在左壬们眼里,永远只愿意去考量理想的一面,而对现实的一面视而不见
我不知道有些人心中那个理想的苏联是怎样的,但是在现实的位面里,苏联早就已经成为历史30年了,相反当年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民众生活水平都远逊于苏联的中国,不仅顽强地渡过了最艰难的10多年,没有在内敌外藩的夹击下遭遇如同苏联那样的和平演变,反而愈挫愈勇,直至今日
===========================
不可否认的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乃至1978年正式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我国在摸索中犯过很多的错误,交过很多的学费,但是在正确的道路上犯错,终归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但是在错误的道路上,那就是一去不复返了
当时的道路为什么走不下去,细节上的东西很多人都可以说,宏观上就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匹配,因此在经济上,我们必须把一些课重新补一遍,比方说有资本主义特色的生产方式,以及当时西方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
所以我们要冒着大量人才流失海外,甚至被敌国(美国只是暂时的合作者,并不是朋友,在需要颠覆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时候美国何曾手软过)策反,买通的风险,坚持把大量的优秀学生送往西方国家留学,让他们汲取先进的知识——邓爷爷说过类似的话,我不记得精确的句子了,意思大概是,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回来报效祖国,那么就足以令我们获益匪浅
所以我们要通过给予港商,台商,海外华商,外商等等的优惠待遇,将先进的生产力,生产技术引入国内,通过对这些东西的学习,消化,以及通过第一次工业化以来培养的大批产业工人,令我国的产业进一步升级,以达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国家走出瓶颈的目的
所以不可避免的,普通的群众也会大量地接触到西方文化,西方的生活方式,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彼时的祖国仍旧和西方世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不可避免地,崇洋媚外的思想会在普通人里广泛展开,眼馋国外优渥生活,嫌弃国内生活落后的人的确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毕竟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生活中的现实,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才是证明自己制度优越性的最好办法
我们批判反思在改革开放40余年里,无论是zf还是民间犯过的错误,当然没问题;我们批判指责那些年的一系列叛徒,公知,恨国党,当然没问题。但是批判归批判,我还是能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群体,我也一样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当时苏共内部,出现了那么多反对社会主义的声音,进而出现了地图头,雅科夫列夫,叶利钦这样的人物——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思考,为什么中国能够挺住和平演变,而当时远远更强大的苏联不行
答案也许正是那四个字——改革,开放
你这时间线就错了。
开放先于改革,改革推动开放。
72年的时候就搞了一个43计划,76年之后华又搞了个扩大版43计划,也就是所谓的洋跃进,欠了一屁股外债。
实际操作就是发现,不改革的话,开放也是很难搞好的,是低水平的债务输入,只能再苦一苦农民卖粮食,工业品卖不出去。除非你觉得既不需要开放,也不需要改革。然而在中国这个资源稀缺国显然也是扯淡。
举个例子,80年代中越边境经常用糖果等小恩小惠,奖励越南人偷渡过来来做简单贸易,比如粮食水果换剪刀之类。这些廉价的剪刀什么的,一方面是之前炼钢厂之类的基础,另一方面是竹笋般遍地开花的村镇小五金(其实直到现在还挺多),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这样,(至少对比越南)才能说是更有活力的经济体系。
“鬼灭之刃游郭篇播出以后,觉得自己品味突然变高了,别的动漫用看不出感觉来”
题主之前只看喜羊羊么……
女王:求求题主放过我,我可不敢有什么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