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动物之间的差距还大。
成大事的人和普通人是两类生物,好像两类不同物种一样。
看一个人的强大,要看他失意的时候。
当年毛主席在北漂的时候,他在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每月八块钱。
读到毛主席后来写的这段文字,我是流泪的。
北平在我看来非常浪费,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湖南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助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的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后来变成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人,结果被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给我工作做,叫我做图书馆佐理员,薪俸是每月8块大洋。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为有几个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敬仰的人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但是,我并不因此而丧气,我仍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想借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在我服务北大时,所遇到的人中,有两个现在是南京高级的官吏,一个是中国苏维埃政府的副主席,还有个加入共产党随后又成了所谓“第三党”的党员,再有一个则后来加入加利福尼亚的“三K党"。在这里我也遇到了杨开慧,而且发生恋爱,后来结了婚,她是我的好友杨教授的女儿。
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高,同时我的头脑愈来愈激进。至于所以会如此的背景,则上面已经讲过了。不过,当时我还彷徨,还在“找出路”。我读了几本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和一个常来看我的北大学生时时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可能性。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不过,在公园和故宫的宫址,我看到了北国的早春;在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树木引起了我无穷的欣赏。[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平数不尽的树木引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1937 斯诺 《毛泽东自传》 )
当时毛主席大概25岁,主动求索,还和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建立了连接。
虽然学历并不算特别高,但是已经可以和大教授谈笑风生,成为忘年交,后来娶了杨教授的女儿杨开慧。
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阶级,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
甚至,他在某些方面(领导力,对社会本质的了解等)是远远超过周围人的(不仅仅是同龄人)。
此外,他还是当时为数不多关心底层人民想法的人。
而那个时候,胡适等大知识分子却不曾关注底层的能量。
这种为人处世的魅力,让他后来在和王明等人进行权力博弈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关键人物的支持。
20年前,马云爸爸还是小马,发展的并不如意。
当时,马云还是一个推销员时,在做一个中国黄页的业务,是通过网络为商家提供供需信息和订货渠道,也是早期阿里巴巴的雏形。
这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一部记录片,片中的马云正在北京推销自己的网络产品。
带大家回顾下当时的记录过程吧。
马云是想做一个中国黄页的网站, 把中国的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等等,全部介绍给世界。
当时马云找到了一个姓龚的先生,想把中国的体育,教育全部放到电脑上(网上)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体育。
可是,找到龚先生的时候,却备受冷落,耍起大牌,先让马云预约,如果不预约的话就不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在经过一天的业务开展后,在那天晚上,北京的街头,马云望着窗外的灯火,
有说话这样一句话:再过几年,北京都不会这么对我了,再过几年,你们都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现在,马云谁人不知。
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相似的,都会迷茫。
伟人的不同,大概是求索的积极性和乐观精神远远高于常人吧。
即使在最艰难,最不被人认同的时候,也能一直坚持自己所专注的方向。
寻求改变,而不是抱怨。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啊”,他们这样安慰自己,并不断奋进。
图片:来自《暗杀教室》
看到自己仰慕的,就去追赶他们。
看到自己鄙夷的,就去超过他们。
和每一个在奋斗的人共勉!
既然看到了这里,就关注知乎邵工吧,这样不会迷路。
我的个人微信:shaogong1